摘要:隨著大數據技術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外貿發展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發展態勢,對外貿企業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外貿產業發展中的新增長點。本文主要對基于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視角的外貿制造業供應鏈模式構建進行分析。
關鍵詞: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外貿制造業;供應鏈模式
中圖分類號:F424;F75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
2096-3157(2020)02-0044-02
我國制造業一直是國民經濟增長中的重要支柱性產業,但是從制造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創新能力不足問題尤為突出,導致高端產品以及產品附加值比較低,而這種情況下也導致我國制造業在國際產業分工中始終處于低端,導致外貿制造業外向型發展受到抑制,急需升級、轉型。通過市場、技術以及體制等方面的創新,我國制造業管理模式也面臨著創新。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使大數據商業模式不斷創新,設計、制造、營銷以及采購等渠道的供應鏈逐漸向平臺化趨勢發展。為了防止我國制造產業被趕超,必須要做好技術和模式創新。
一、外貿制造業供應鏈
供應鏈概念是20世紀80年代首次提出來的,隨著概念被認可逐漸開始在社會生產中廣泛應用,90年代末期供應鏈概念開始被應用到跨國公司。外貿制造業供應鏈指的是以外貿制造企業為基礎的,由原材料到產品制造完成的一系列外貿操作過程,最后將產品運送給國外客戶,其中包括供應商、物流以及顧客等所有供應鏈的價值增值。
互聯網技術發展,使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大數據技術已經成為電子信息行業中最顯著的時代特點。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大數據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經濟以及商業等領域,大部分企業在重大決策的決定中都需要依賴于大數據分析,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摒棄傳統的以經驗和直覺為依據的情況[1]。針對這種時代背景,外貿制造業供應鏈發展開始以網絡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大數據技術的分析、挖掘等,根據產品生產流程,上下游供應鏈、研發設計以及生產制造等各個環節的實施,有利于對海外客戶信息的良好反饋,使供應鏈中所有的成員企業可以準確獲得信息,建立大數據外貿生態圈,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價值。
二、外貿制造業供應鏈創新模式
在我國“國六條”中首次提出了“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概念,同時《國務院關于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外貿創新發展內容,在財政金融方面得到極大支持,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使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獲得更大發展動力。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中包括物流、信保、融資、報關、退稅等多種服務企業,除了物流、收匯、報關以及退稅外,其他服務都為增值服務。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指的是一種標準化、信息化和透明化的集成網絡,通過這些網絡的聯合,形成一個資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多元化、一站式服務模式,使供應鏈服務從傳統成品向外貿代理環節實現徹底轉變。
傳統外貿制造產業鏈的模式為“6+1”串行模式。在運行流程開展中需要通過供應鏈進行訂單處理、原料采購、報關報檢或者產品設計等。將各個環節進行串聯,使產業鏈中一個環節完成后能夠自行進入到下一個環節中,不相鄰功能環節需要做好隔斷工作。傳統外貿企業中需要根據海外經銷商的采購訂單進行采購,同時根據外國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原料采購以及產品制造等工作,最后產品出口中需要向貨運代理商進行外包,通過海外經銷商實現海外銷售的模式。在整個產業鏈中,所有參與的主體只有相鄰兩個環節才可以進行信息交流,這種情況下必然會導致產業鏈間的連接性不強,導致產業鏈無法有效運行。同時通過“6+1”模式的構建,也有利于對我國外貿制造企業的利潤來源進行反應,產業鏈中設計與銷售是附加值最高的部分,而中間生產制造環節則是附加值比較低的部分[3]。但是從傳統外貿制造業產品設計和營銷分析來看,主要是由外放掌握和把控,導致外貿制造企業的附加值降低,利潤不高,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日益上漲的成本,導致我國在產業鏈中獲取價值不斷下降。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中,對集成服務網絡體系的創新是基礎,在信息源頭獲取中可以從國外客戶以及外貿制造企業方面著手,保證各功能環節的緊密聯系和信息共享性。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構建中,主要的交易主體包括原料供應商、生產商、物流商、國外客戶、銀行、保險等方面,有利于為外貿制造企業提供有效的產品展示渠道和真實買家信息等基礎服務,和信用保險以及融資擔保等增值服務。供應鏈模式的創新,外貿制造企業主要的業務包括訂單處理、原料采購、產品設計、終端銷售以及品牌營銷等,利用平臺數據信息對客戶的實際需求進行了解,保證訂單處理的有效性,同時合理選擇原料供應商,并對通關結匯、物流等業務進行外包,將主要精力放置在產品設計以及品牌營銷等方面,提升企業發展優勢。相對于傳統產業鏈的“6+1”串聯模式來說,供應鏈創新中注重整體效益以及管理模式的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作用,實現資源有效配置。
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在外貿制造業供應鏈創新中影響策略
從外貿制造企業的發展形勢來看,供應鏈模式創新需要利用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對產品流、信息流等產業鏈模式的改進,提升規模經濟發展、精準營銷以及協同營商等方面的優勢,降低成本。
1.利用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促進外部規模經濟發展
外部規模經濟是在單個外貿制造企業要素投入不發生改變時,利用外貿制造企業數量的增長提升企業產出率,也是對外部規模的擴展。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中外部規模經濟體現的是外貿制造業在信息技術發展的集群體現。
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的外部規模經濟是由外貿行業供應鏈中各主體外部規模經濟體現,在平臺企業主要負責為整體經濟發展提供電子商務設施,促進物流、人才、服務等方面的虛擬集群發展。從我國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產業發展情況來看,能源、融資以及物流等方面的成本都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粗放式的擴張形式已經不再適用。高成本的壓力下,使中國制造開始利用互聯網建設外貿服務平臺,通過電子商務模式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符合外貿生產企業的發展需求。從當前外貿制造企業的生產規模發展情況來看,大部分外貿制造企業都為中小型企業模式,議價能力不足,同時融資以及物流成本高。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能夠對外貿制造企業需求進行整合,通過中小型企業在平臺和單一窗口的集約,促進零售服務向批發服務發展,將傳統零售業向運輸、監管、保險企業以及銀行機構進行批發,同時利用規模效應提升外貿制造企業的話語權。
2.利用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協同營商
協同商務概念是在上世紀末期提出來的營商概念,協同營商具體來說指的是通過對價值鏈上具有共同商業利益合作伙伴的激勵,促進商業周期各個階段信息的共享。價值利益中的各成員根據各方的核心競爭優勢進行實現,有利于將價值利益中各成員的核心競爭優勢進行組合,從而加強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進而獲得更多的利潤。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以及國際化分工的細化,使得各個企業都沒有辦法實現在所有業務上的領先。外貿行業同樣符合這條“法則”,需要結合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和多元化發展以及當前的外貿形勢等,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以及相關利益者間的資源整合和協作,提升整體合力優勢,在提升整體收益的同時降低企業風險,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外貿供應鏈的發展獲得更多發展渠道。首先,平臺在供應鏈體系構建中,能夠使諸多外貿業務的企業參與其中,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將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進行連接,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功能鏈,通過這個功能鏈的構建,有利于對制造企業外部市場信息、上下游企業信息、生產進度信息以及銷售信息等方面費用收集,進行形成一個良好的外貿業務信息橋梁,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更好抵御履約風險。同時,在平臺供應鏈體系的構建中含有大量的外貿進出口業務支持和服務方,也就是由外匯管理、運輸、銀行、海關等共同構成的政府行政部門以及外貿服務的服務功能鏈,不僅有利于基本國際貨物保險、運輸、結匯等方面的服務,同時還可以提供融資擔保、信用調查等方面的增值服務,有效解決我國當前中小型外貿制造企業的資金問題,同時降低外貿風險。利用平臺使商品生產、通關、物流等服務更好符合客戶需求,各部門間實現信息的充分共享,促進資源的協同整合。
3.利用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精準營銷
精準營銷指的是根據目標市場進行精準供給,保證市場定位、產品投放以及價值決策的精準性,同時做好廣告的精準投放、服務以及培訓的精準攻擊等。競爭優勢指的是企業為客戶提供和創造的價值。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客戶真實需求進行了解,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通信技術以及數據分析技術的發展,導致世界經濟開始逐漸呈現數字化和電子化發展趨勢。企業產品以及服務透明化,差異性縮小。因此,如果仍然采取傳統以產品為核心的市場營銷戰略,利用B2B、展會或者SEM營銷等模式進行營銷必然會影響用戶的購買欲望。而當前的營銷中逐漸開始趨向于以客戶和服務為核心的市場營銷戰略形勢。大數據發展模式下,外貿制造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營銷理念,通過主動營銷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對我國當前大部分外貿制造企業分析來看,企業市場以及銷售部門建設都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導致管理信息以及數據挖掘技術能力低,或者不具備這些先進技術能力,導致精準營銷策略實施受到限制。外貿綜合服務平臺中隨著外貿產業發展,積累的客戶數據、產品以及市場也會越來越多,通過對產品目標市場、出口趨勢以及新興市場等方面的分析,更有利于對多元化市場策略的制定和實施,有利于對市場風險的規避。此外,通過客戶信息的分析,可以對消費者行為有更深入的了解,提升新客戶開發策略,形成適合企業發展的個性化營銷模式,防止造成不必要開支。除了加強自身企業的發展能力外,還需要做好外部信息收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通過對同行業貿易動態的了解,可以使企業明確自身的優劣勢,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外貿供應鏈管理的新形勢和新業態,但是由于當前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因此還存在很多問題。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缺乏專門管理機構,企業權責劃分不明確等,因此需要結合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做好基礎信息以及產品展示等通關服務工作,解決外貿制造企業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劉靜,黃靖怡.大數據背景下外貿制造業供應鏈模式創新機制研究——基于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視角[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63~66.
[2]孫平,王興元.智能供應鏈整合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生產性服務流通企業升級的案例分析[J].科技促進發展,2017,(Z2):656~663.
[3]李文鋒,呂薇.把握大趨勢?突破口和臨界點做優做強外貿——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及供應鏈平臺經濟座談會議綜述[J].全球化,2017,(5):113~120.
作者簡介:
宋超,供職于冀中能源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