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目的:研究不良生活方式對高校大學生健康的影響和解決的措施。方法:選取2017、2018、2019屆我校960名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男女生各480名,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進行研究,不同性別的學生得分比較,分析男學生與女學生的不良生活方式。結果:有43.85%的學生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男生的不良生活方式比女生的要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不良生活方式的人數也在增多。結論:大部分學生存在入睡過晚、上網時間太長、缺乏安全意識、抽煙喝酒、缺乏鍛煉等,需加強健康教育,改善高校學生的不良生活方式。
【關鍵詞】不良生活方式;高校學生;健康影響;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R16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2-0-01
當代社會工作節奏非常快,競爭激烈、生活緊張,尤其是高校學生,他們處于高速發達的信息時代,網絡的誘惑力使他們沉迷于網絡世界,酒精、煙草的誘惑同樣麻痹著學生的神經,對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使很多學生的機體處于亞健康狀況,造成身體、心理等方面的不適,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敲響了警鐘[1]。本文就高校學生的不良生活方式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2018、2019屆我校960名學生參與本次研究,男生女生比例為480:480,男生,年齡18~23歲,平均年齡(20.52±1.21)歲,=;女生,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為(20.13±1.06)歲,對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給予分析,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但可以比較。
1.2方法
抽取960名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男生抽取480名,女生抽取480名,大一至大三,每個年級抽取320名。對所有學生的不良生活方式進行統計。
1.3觀察指標
分析男女大學生生活方式狀況;比較男女不良生活方式。
1.4評價標準
采用《生活方式自評量表》對男女學生的生活方式進行調查,此量表包括吸煙、喝酒、飲食習慣、鍛煉身體、安全意識以及睡眠等6部分內容,總分在33分以上,則表示學生某一方面已經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總分低于33分,則說明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習慣[2]。
1.5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來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主要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率(%),用x2檢驗,若P<0.05,比較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不同性別的學生得分情況對比
生活方式不合理的學生比例占到43.85%,其中男生所占比例要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2.2男女不良生活方式存在對比
男女生的不良生活方式略有不同,男生沉迷于網絡、抽煙、入睡太晚、喝酒的明顯比女生多,而女生缺乏安全意識和缺乏鍛煉的人數略高于男生,如表2所示。
3 討論
抽煙、喝酒、缺乏鍛煉、缺乏安全意識、沉迷網絡、入睡太晚均為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對身心健康帶來很大影響,精神壓力大,睡眠不足,沉迷網絡或者學習時間太久,都會造成睡眠時間過短,影響第二天學習生活[3-4]。
本研究結果顯示,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習慣的學生有43.85%,有相當大的比例,隨著年級的遞增,不良生活方式的學生也在增多,男女生不良生活方式比較,男生的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多于女生,尤其在抽煙、喝酒、上網時間過長以及入睡太晚方面,女生主要為缺乏安全意識和缺乏鍛煉。針對學生的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學校需大力開展健康教育,采取教育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了解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性,加強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同時輔導員和宿舍管理員應加強對學生作息的監督,建立長效的生活方式防御機制,對學生的生活方式進行長期的有效的跟蹤[5]。
綜上所述,有相當大一部分學生存在不良生活方式習慣,抽煙、喝酒、沉迷網絡、缺乏安全意識、應激控制差、缺乏鍛煉是主要因素,學校應當對學生加強健康教育,豐富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禁止學生抽煙、酗酒等,并對學生加強安全意識,建立長效的生活方式防御機制,除了學習之外,將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體育鍛煉作為重點去抓。
參考文獻
[1] 王爽,鄔春艷,夏淑娟,等.大學生不良生活方式對健康影響的研究[J].飲食保健,2016, 3(21):235-236.
[2] 丁露露,郭云.微信對高校在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 2017,116(5):45-49.
[3] 潘暉,劉鳳蘭.大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的研究及對策[J].醫學與哲學(A),2013, 34(8):54-56.
[4] 于濤.天津市部分高校大學生生活方式及體質健康狀況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3, 34(1):46-48.
[5] 楊飛.淺述不良生活方式對學生健康的危害[J].魅力中國,2014(14):21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