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順
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方案,把握好動機,并注意聆聽學生的心聲,盡量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以新的課程標準理念進行有效教學,根據農村學校的特點,讀懂學生,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創造性課堂教學,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注重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從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有效性呢?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的數學教學技巧。
關鍵詞:創造性;有效性;以學生為主體;體驗教學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老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的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要教師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標的核心理念,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小學數學教學在注重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牛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訓練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用科學的、理性的思維指導學生的學習,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最短時間內追求更大的教學價值,就作為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擺在了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
一、什么是課堂教學有效性
我們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有效的教學。我以為,有效的教學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教師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達到某一階段中的最佳教學效果。
2.激起學生的學引興趣,使之能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3.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鍛煉,能力得到提高。
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追求最高效率與最大的收益。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所要實實在在研究的課題之一,
二、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分析
雖然我們人力提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且很努力地做著,但是,就現實情況來看并不十分樂觀。當前的課堂教學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一是教師沒有精心準備,只是簡單地寫出―個常用的流程,學生平靜地、習慣式地學,教師點到哪里,學生就想到哪里,課堂效率不高。
二是教師沒有準備,只是拿著課本宣讀,學生無奈地“學”,做足了教師的“接話蟲”,學生的思維沒有發展,只是在“泡堂”,課堂效率低下。
三是部分教師準備充分,設計巧妙,學生比較感興趣,對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幫助,課堂教學效率比較高。
前兩種情況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以第一種情況為多。究其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情況。比如,教師對自身要求不高,學校沒有足夠重視,教學習慣很難改變等。不管是什么原因,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公平的,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更是對學生今后生活、工作習慣的誤導。
為此,面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我們需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實踐,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和途徑。
三、重視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先要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的行為都應精心思考、精巧設計。
四、深鉆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后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
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于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于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征。
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于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
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于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五、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1.信息技術,豐富課堂教學手段
課堂上除了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師還應該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采用信息技術的產物――多媒體技術作為輔助教學手段,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有聲音、圖像的汽車、飛機、自行車等交通工具,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交通工具的輪子,看看是什么形狀的。學生通過觀察發現,這些輪子都是圓形的。教師繼續播放方形的輪子,并演示行走過程(顛簸),繼續問:為什么輪子不是方形的呢?學生很快明白了,如果是方形的輪子,車子行走會顛簸。接著,教師很自然地切入圓的認識這一課。如果教師只是利用語言描述其他形狀的輪子容易造成顛簸,學生很難理解。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
2.注重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就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機會,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在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總之,我們要從課堂的有效教學出發,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更加賦有實效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育人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01):97-101.
[2]宋建平.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學周刊,2017(2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