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華
摘 要:在信息科技時代,我國的教學背景和教學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新課程改革,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將創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融入主題教學環節。基于互聯網背景下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和內容,他們積極調整了以下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真正實現了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確保學生在更加自由、氛圍更加輕松的環境下掌握更優秀的專業技能。本文從會計學教學存在的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相脫節、欠缺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手段運用不足等問題入手,分析出適合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學教學改革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會計學;教學改革
引言
互聯網+給會計學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變化。面對互聯網環境下提供的多種資源與條件,高校會計學教學要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探索出正確的教學改革方向。高校的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理論性,其中難以理解的概念,并與實際工作密切相關。他們只依賴在線課程的講解和題庫的練習。沒有教師實踐的指導和推動,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知識。因此,如何將"互聯網+"與會計課相結合,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成為會計教學改革的關鍵。
一、會計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相脫節
在傳統的會計學教學中,教學內容更偏向于對學生會計專業能力的培養,但是卻忽略了對學生會計職能的培養。教學內容雖然滿足了學校教育目標,但卻無法滿足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需求。在互聯網背景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課本知識,還要求學生學會獲取、分析、處理數據并在實踐中應用這些信息的能力。雖然大多數高校會計專業認為企業應該以培養具有良好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技能的員工為培養目標,但實際教學內容往往與社會要求脫節。
2.欠缺互聯網思維
高校的很多教師習慣于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創新教學思路上并沒有深入研究。有些人甚至認為網絡技術教學會危及教師的地位,所以他們不愿意主動形成網絡思維,這導致會計專業學生缺乏網絡思維。
3.互聯網手段運用不足
在高校會計學專業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重點內容是基于教材以及考試大綱的要求,這種傳統的教學思路不需要融入過多的互聯網運用手段。在這種形式的教學組織中,雖然教師能夠很好地解釋會計專業的各種理論,但學生在實踐、模擬時間、課堂互動較少。不管是在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上,都缺少互聯網手段的結合。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學教學改革策略
1.轉變教學思路
為了更好的順應互聯網背景下的需求,高校會計學教學的改革要從轉變教學思路入手。教師的教學思路將決定實際的教學手段與形式,進而影響到會計學教學改革的效果。近年來,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就需要教師要以與時俱進為主題,關注時代的發展要求。首先,教師要深入研究互聯網與高校會計學教學之間的關聯,立足于實際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整體素質,對教學思路進行全新的梳理。其次,通過對各類專業人才培養策略和目標的分析和解讀,了解互聯網+教育的具體含義和績效要求。教師要積極參與到社會和高校之間組織的各種講座和研討會,及時了解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離你那。此外,教師還要重視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雖然專業之間存在的較多的差異性,但同時在教學思路方面也存在著共同性。通過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可以真正實現教學形式和內容與時俱進。結合相關的實際調查,不難發現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進而真正實現教學理念的導向作用和價值。
2.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創新對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要真正采用創新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合理引導學生,教師需要在明確高校會計學教學的內涵以及本質要求的基礎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進行探索。并且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能力,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使得教學方式更具有創新性和針對性。為了保證會計學專業教學的實用性以及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角度進行探究。同時,還需要結合行業發展的實際背景和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引導學生可以參與到不同階段的學習中。
首先,教師可以將情境教學方式與會計學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做出具體有效的評估,結合會計教學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讓教學內容和形式實現真正的有機統一。其次,教師要注意師生之間的角色交換,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明確教學任務,同時依靠群體的內部作用實現個體主觀能動性和自主學習價值的提升。最后,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行分組教學,合理安排組內的成員以及小組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對學生的興趣引導,教學方式的創新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努力,還需要和學生進行有效的磨合。在個人學習興趣的引導下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實現個人綜合實踐能力的穩步提高。
3.手工帳與會計電算化結合
目前,大多數企業的財務會計已經計算機化,手工記賬越來越少。在信息環境下,會計模擬教學可以考慮手工會計和電算化會計的結合。一方面,手工帳和電算化會計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在會計處理的對象、過程和內容上是相同的,但實施方式不同。精通會計電算化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另一方面,一些學生認為會計電算化的普及不再要求他們掌握手工帳的知識和技能。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手工帳的學習更有利于掌握會計處理的全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手工帳合理應用到會計模擬實踐中,只有將會計電算化與手工帳相結合,從學生的會計操作技能的培養角度出發,讓會計實踐模擬達到新的高度,進而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方便他們日后更好的適應工作崗位。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涉及的內容越來越復雜。教師需要明確這項實際工作的具體內容和要求,要基于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評價,依靠互聯網信息技術提供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只有堅持教育的創新和改革,才能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杰.“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學原理教學改革研究[J].智庫時代,2020(03):168-169.
[2]張翠紅.“互聯網+”時代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建設研究——以湖北商貿學院《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5(09):94-98.
[3]唐麗春.互聯網時代借力慕課資源培養“通用型”專業人才——高校《會計學》課程采用慕課教學模式的探討[J].全國商情,2016(15):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