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慧芳
(鄭州信息科技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8)
連鎖經營作為零售業的第三次革命,可以通過整體規劃實現規模效益。伴隨著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零售業發展勢頭迅猛,但目前我國零售連鎖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市場拓展有待提高;大力發展連鎖店經營,改變農村傳統零售業態成為必然選擇。由于我國農村地域、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消費水平差異較大,連鎖經營是否可以標準化復制,必須考慮資金投入和經營成本,那些未能察覺的市場風險可能帶來經營問題,因此需要企業專門的財務分析介入,為管理層提供整體運營的決策依據,以便更好地提高農村連鎖經營水平。
財務分析涵蓋了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籌資結構、利潤分配等內容,并由外部分析向內部分析拓展,形成比較完善的財務分析體系。從財務分析技術來看,不僅依賴于比率分析,更注重趨勢分析、結構分析等來預測和掌握企業的經營狀況,實現企業事前、事中、事后的評價(陸軍,2020)。內部財務分析的廣度擴大,體現在對企業償債能力、業績評價、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潛力等全方位的分析;財務分析功能的深度加強,要求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探討,從而找到問題的解決之道。因此,財務分析的目的是通過對企業各項發展指標數值認識,了解企業的經營現狀,以便為企業決策和日常管理服務。
對于零售業而言,規模銷售是零售行業盈利的根本,通常人們更重視渠道、促銷、價格和物流,財務的作用被輕視。連鎖經營是實現規模銷售的有效途徑,但由于農村地域環境復雜性和消費水平差異性,降低運營成本成為關鍵。采購成本、營運成本和管理成本各有其對應的分析和控制方式,而要對店鋪做出前期發展評估和經營狀況了解,必須依賴財務分析,通過對連鎖店鋪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費用、存貨等各項業務數據把握,做出企業價值和經營能力方面的評估。銷售、成本和發展是財務分析的主要目標,其中銷售起著決定性影響(見圖1)。
銷售規模可以根據地域或產品進行統計與評估,分地域差異比較經營狀況,實際銷售與預算及預測存在差異,銷售價格、客流量、交易轉換率及折扣變化情況都會對銷售規模產生影響;而根據跨時間的同一店鋪比較可以發現,經營狀況良好或異常,并評估營銷、營運和采購的效果。根據統計所有店鋪在開店后的表現,可以建立店鋪成熟度的模式,有助于將來準確的分析和預測。銷售毛利額主要決定于總體銷售額各品類銷售占比和毛利率,銷售的增長在短期內可以直接導致毛利額的增加,長遠而言可以導致采購成本的降低,根據影響銷售毛利額的因素分析,可以爭取供應商更好的政策,提供顧客更優惠價格以爭取市場。

圖1 農村連鎖經營的財務分析內容框架
成本控制包括采購成本、營運成本和管理成本三個方面,其中,采購成本控制主要在于供應商合同條款和企業促銷活動;營運成本包括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中如市場費用和物流費用會隨著銷售規模的增加而變動,固定成本如租金、水電費用則會隨著銷售規模的增加而攤薄,定期的銷售和費用與預算比較,發現店鋪營運是否存在異常問題,而與不同地區相比較,根據各門店營運成本和店鋪的最終評分確定各門店的營運效果。
連鎖經營的優點在于統一采購、配送、標識、營銷和核算、整合資源和減少人力和物流成本等。其中,物流不再僅限于傳統的成本中心的特性,逐漸發展成為零售業中另一個重要的利潤中心(姜麗艷,2017);特別對于農村連鎖經營來說,由于交通距離條件限制,貨物運輸成本是個關鍵,通過及時準確的配送協調,減少存貨和缺貨,物流成本考量更加注重存貨周轉率、存貨占用現金評估和門店缺貨情況評估,能夠促進銷售和降低存貨管理風險。
投資農村連鎖經營還要考慮未來的發展能力,銷售增長和利潤擴大都是判斷企業成長的硬性指標,最重要的是在農村能否打開市場和挖掘發展潛力,并且以連鎖經營效應占領農村市場,可以通過銷售增加、資產增長率等財務分析確定未來發展趨勢。
對于連鎖經營來說,分店鋪的資產、往來款項是否與收入、利潤匹配,產銷量、收入、利潤是否完成預期,費用、利潤是否相對均衡,這些問題都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事實上,投資者更注重企業的盈利能力、運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指標;針對農村連鎖經營,其投資的回報還需重視連鎖經營的發展能力。進一步地,農村連鎖經營中每一店鋪都應作為一個獨立的項目,根據可行性研究進行審核,看其內部投資回報率,是否值得資本投入,如圖2所示。
通過資金利用效率反映經營狀況,顯示管理者是否實現了資金的流動性、財務穩定性和增值性的特征要求,資金利用效率越高,說明經營管理能力越強。通常零售業都是薄利型行業,薄利快銷是其致勝法寶,而反映在營運能力上,應收帳款周轉率、存貨問題、營業周期、流動資產周轉率等指標分析比較重要。對于農村連鎖經營而言,賒銷現象并不突出,但依然存在應收帳款周轉率問題,原因在于是否考慮到農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如果農村一個地區收入比較好,經濟比較富足,有較強的消費需要,那么就會拉動帳款周轉率提高。存貨周轉問題同樣決定于農村消費基礎,通常情況下,存貨周轉率越高,存貨占用資金的水平就越低,則利潤率越大;反之,存貨周轉率低,存貨周轉慢,則占壓資金多,利潤率就越小。
當前農村連鎖經營中存貨周轉是一個突出性問題,由于我國地域跨度大,而地區經濟發展和消費水平不平衡問題依然存在,相對于東部農村地區,中西部消費能力和人口集聚程度不高,零售業制約性影響明顯,連鎖經營需要慎重考慮客流和銷售(董婭,2015),可以依據預計銷售與時間段的增長比較,分析存貨周轉率高低,也可以依據品類銷售情況進行客流量和每單金額分析,從而驗證營運能力。
企業能否獲取利潤、能夠獲取多少利潤、如何獲取利潤,盈利能力分析是評價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業績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一般來說,盈利能力分析首先要看資產利潤率,但連鎖經營更集中于每一店鋪的營業利潤率,它是企業利潤總額與企業銷售或營業收入凈額的比率。該項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經營業務的盈利能力越強;反之,該項比率越低,說明企業經營業務的盈利能力越差。
在關注營業毛利率的同時,更看重營收凈利率,零售業必須通過擴大銷售規模才能加大營收凈利率,連鎖經營可以實現規模效應,是提高零售企業凈利率的很好途徑。但面對農村市場仍然需要區別對待,通常在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集聚和市場發達區域,設立連鎖經營可以擴大消費,形成規模效應,提高營業利潤率,而分散村落由于人口集聚程度低和消費能力有限,連鎖經營店鋪很難形成銷售規模效應。以近幾年我國農村連鎖經營營收與凈利潤比較分析,新興超市逐漸取代“供銷社”系統,但營收增幅總體上有限,營收下降面與虧損面趨勢明顯,如表1所示。

圖2 農村連鎖經營財務分析具體指向

表1 農村連鎖經營營收、凈利潤與虧損情況對比
對企業各項財務指標與往年相比所進行的縱向觀察,可以判斷企業在未來一定時期的動態發展趨勢。面對競爭環境,企業市場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未來的銷售收入、收益以及股利增長;同時應該看到,增強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及營運能力,最終都是為了使企業能夠長久發展壯大。因此,成長能力分析對于判斷企業未來一定時期的發展后勁、行業地位以及制定中長期發展計劃都有重要意義。連鎖經營如果從戰略定位出發,第一步就是要搭建規劃體系,對相關商業宏觀環境進行分析(楊曉剛,2013)。農村連鎖經營涉及農資、日用百貨等生產、生活用品,消費品結構比較多樣,連鎖經營選定商業環境進入需要著情于當地消費需求。立足于財務分析角度,整體上要確定連鎖的發展方向和未來走勢,進而把投入、產出要素與歷史水平比較,分析企業發展速度的快慢,從相關增長率如將凈利潤率與營業收入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對比,判斷企業發展是否屬于效益型增長。
發展能力分析對投資新門店可行性研究意義非常。通過預期客流與消費而預測出投資損益,開店過程中需定期追蹤成本控制和發展情勢,依據各時間段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情況預測下一階段發展趨勢。以某一農村連鎖超市發展為例(見表2),從定基發展速度看,2016-2018年營業收入的定基發展速度為267.7%,快于兩年前的二倍多,連鎖經營在農村這一地區有著明顯成效;從環比發展速度看,近三年來的發展勢頭都是比較快,說明在這地區發展連鎖經營有著好的經濟基礎和市場基礎。
做好投資分析。農村連鎖經營重在用較少的資金投入,占領更廣闊農村市場,投資分析著重在政策優勢、項目優勢以及發展空間方面。項目優勢是依據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和農村消費傾向及農村需求,選擇可行性連鎖經營方向。通常農村連鎖經營都是長期投資,需要考慮投資是否符合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和投資收益如何,因此預計固定資產投資、預計開辦費用以及最終計算投資回報率都是需要做的。

表2 農村連鎖超市分店鋪發展速度情況(%)
做好成本分析。農村散布的零售小網點,由于缺少統籌整合,在財力、配送等資源上造成巨大的成本浪費,連鎖經營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營運成本管理是具有變動性而更能反映經營效益的成本管理,特別是市場費用和物流費用如何降到最低,則是最理想的成本控制(錢慧琴,2016)。營運成本隨著銷售變動而發生變化,所以要強化變動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同時還要通過積極促銷擴大銷售規模,以控制其在銷售中的所占比例。
做好同型分析和比較分析。同型分析實質上是一種結構分析方法。例如對于資產負債表,可以通過同型分析詳細列明企業各項資金占據總資產的比重,分析企業的資產負債組成結構。另外,對于財務數據中的利潤表,同樣也可以通過同型分析法觀察各個項目在利潤表中的結構占比,以及收入到利潤的過程中每一個步驟所產生的損耗等。
比較分析是通過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相關指標進行對比,確定指標之間的差異。通過對農村各區域銷售額比較分析,促進相對較差的地區進行優化整改。可以按照不同的時間段形成多個指標對比分析,例如連鎖的銷售額可以進行同比或環比分析,快速觀察出相比去年或者上個月的銷售業績是否提升或者下降,找出對應時間可能存在的企業經營問題(侯增周,2016)。
做好趨勢分析。趨勢分析通常是將實際達到的結果與不同時期的財務數據中同類歷史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財務經營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變化趨勢以及變換規律的一種分析方法。通常對于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來說,現金流量表經常需要通過趨勢分析方法來觀察某一段時間內企業現金流量變化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