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英
摘 要: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交互作用。文化能深入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從設計到運行的全過程,國家治理體系的運行也會改變文化。當前,我國文化中存在著理想信念尚未完全內化于心、“四風”問題的文化根基尚未祛除、資本市場文化抬頭、制度意識缺位等若干影響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深層痼疾。要進一步加強有關理想信念的理論研究、推動領導干部帶頭踐行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進一步健全文藝創作生產體制機制,使文化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治理現代化。
關鍵詞:文化;國家治理體系;國家治理能力;國家治理現代化
一、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內在聯系
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之間存在著交互作用:一方面,文化能夠深刻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從設計到運行的全過程;另一方面,國家治理體系的運行也能引起文化的改變。
文化能夠深刻影響國家治理體系設計者與執行者的思想觀念。國家治理體系發揮實際效能,是設計者、執行者與人民群眾交互作用的結果,而文化能夠深刻影響人民群眾的思想和行為,因而能夠對國家治理體系及其實際效能形成深刻的影響。正因為如此,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支撐”。顯而易見,社會意識形態是文化影響國家治理的一個重要途徑。國家治理體系的設計和運行以意識形態為依據,國家治理體系的重大變革也以意識形態的變革為先導。而文化作為社會深層次的觀念體系,必然在意識形態中得到集中反映,進而使國家治理體系也帶上鮮明的文化色彩。此外,文化還通過意識形態對制度執行者和人民群眾心理、行為的干預,影響國家治理體系的實際效能。值得注意的是,文化不僅能通過社會意識形態影響國家治理,還能通過社會心理影響國家治理。相較于社會意識形態而言,社會心理是不明晰、不系統的社會意識。但是,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更加緊密。人們未必總能以系統化的意識形態指導自己的實踐,但社會心理對人們行為的影響無處不在。文化對于社會心理的影響十分深刻。比如,“官本位”思想不是我國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甚至還是意識形態批判的對象,但它作為封建文化的頑固殘留物,能夠深刻影響人們的社會心理,因而還會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來,進而影響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國家治理體系的運行也會改變文化。其一,文化制度的運行能夠影響文化。這種影響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對于規定社會意識性質和內容的文化制度而言,它們對于文化的影響是直接的,但這種直接影響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作用,直至社會意識領域的變化最終沉淀到文化層面,才能達到改變文化的目的。對于規定文藝作品、文娛活動性質和內容的文化制度而言,它們對于文化的影響是通過干預文藝作品、文娛活動來實現的,因而是間接的。但是,不能因這種影響的間接性而忽視其重要性,因為文藝作品、文娛活動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十分深刻。其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其他制度也會對文化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制度的運行和改變總會對社會意識產生影響,進而引起文化的變革。
二、推動文化建設,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幾點舉措
文化是沉淀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因此,如果想真正解決阻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文化問題,就要力求走深走實。為達到這一目的,我們既要講清相關重大理論問題,做到以理服人,又要從小處著手,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
第一,要進一步加強有關理想信念的理論研究。要想讓理想信念真正走入人的內心,沉淀為全社會普遍認同的文化,從而化為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力量,首先要深化相關理論研究。必須下大氣力闡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內涵,研究如何樹立這些理想信念,并厘清它們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之間的內在聯系。只有真理才能征服人心。缺乏扎實理論基礎的宣傳容易流于表面,無法真正祛除文化層面的痼疾,甚至有可能產生負面效應。相反,如果能徹底講清楚上述理論問題,并靈活生動地加以宣傳,那么,就能營造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文化氛圍,更好地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
第二,領導干部要帶頭踐行社會主義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正如前文所述,公職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的言行,對文化的模塑作用十分顯著,并且,“四風”問題、制度意識缺位問題也與領導干部的言行息息相關。因此,解決文化問題,應堅持領導干部示范引領與宣傳工作并重的原則。社會主義的價值理念、道德觀念沒有那么容易踐行,相當一部分人民群眾也對這些理念到底能不能實現持懷疑態度。如果領導干部能夠帶頭踐行這些理念,那么群眾的疑慮也就會渙然冰釋,踐行社會主義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文化氛圍也就容易形成。當然,這并不是要將領導干部的一言一行都放在聚光燈下考量,而是強調領導干部身體力行的重要意義。
第三,要進一步健全文藝創作生產體制機制。文藝作品對社會意識的影響十分深入、廣泛,因此,文藝作品的創作生產對于文化建設而言十分關鍵。對文藝創作的引導、監管與文藝創作生產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對立關系,文藝創作者的積極性也不能與想通過文藝市場牟利的資本的“積極性”劃等號。問題的關鍵在于構建一套既能保證文藝創作方向正確,又能激發文藝創作者積極性的文藝生產創作體制機制。要實現這一點,必須加強對心理學、美學、文藝原理等文藝創作相關學科的理論研究,并在大量調查研究和試驗探索的基礎上審慎制定政策。此外,還要對文藝市場中已經出現的問題及時糾偏,并向人民群眾做好解釋說明工作,確保文藝市場真正為人民美好生活服務。
總之,文化雖然看似無形,卻深刻影響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阻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文化問題不容忽視,但是,只要根據文化本身的特性及其與國家治理的內在聯系尋找解決辦法,就一定能讓文化更好地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推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丁志剛,王杰.中國行政體制改革四十年:歷程、成就、經驗與思考[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9,20(01):35-48.
[2]李媛媛.國家文化治理視域下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7(04):1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