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娜
春節,又稱之為農歷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起源于殷商時期,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起初年的含義來自于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物的生長周期成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農家事以大自然的四季輪回為一年,既在農閑之時,又在四季之始。夏商時期以月亮圓缺周期為劃分依據,將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稱之為夏歷,正月朔日的子時稱之為歲首,也叫年。年實際上是一種人們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也是邁向美好生活的起點。
在傳統的年節文化中,年節用品是傳承年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將意識形態下的年節文化以物質形態的表現方式展現在大眾眼中。通過對年節文化的研究分析,以達到將傳統年節文化融入到文創產品設計當中對于中國傳統年節文化的延續以及創新有著重要的目的。通過對年節文化文創產品的設計,使得大眾對年節文化產生濃厚的記憶共鳴和情感共鳴,重新喚起人們對中國傳統年節文化的重視,同時也讓文創產品這一新時代的設計產物成為維系人與人,人與年節文化之間關系的重要媒介,增強大眾對年節文化的認同感,成為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今多元化世界,我國傳統年節文化的精神品質不可避免的受到外來文化了巨大沖擊,外國節日在中國的存在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標志,然而,不可忽略的是,許多年輕人更熱衷于”外國節日”,而對傳統節日表現得很冷漠。他們不僅不能準確地說出端午節的由來,甚至有一些年輕人說端午節是”粽子節”,中秋節是“月餅節”...中國傳統節日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面前的”美食節”,傳統文化蒼白而尷尬。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前人們的一些需求在年節時才可以得到滿足的情況,在現在可以輕易的得到,并不需要通過節日載體進行實現,所以才導致人們常說”節味越來越淡”的情況發生。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國家和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并且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對傳統年節文化以及年節民間習俗進行保護。
從全球的角度來分析,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據世界文化產業創意中心介紹,文化創意產業具有知識含量高、附加值高、消費低、污染少等特點。促進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可以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力,增強民族文化的軟實力,是當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國文化創意產業需要因地制宜,突出”東方文化”和”中國創新”,培育文化創意產業。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國是一個文化強國,但還不是一個文化產業強國,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還只單單處于概念層面。從這個角度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未來發展應著眼于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政策環境的放松。目前,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缺乏復合型人才,擁有文化創作能力同時兼顧市場運作能力的人才過于貧瘠。這也要求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必須在打破傳統固有思維的基礎上,加強人才培養力度。
國內文創產品設計經常會犯以下錯誤:偏重擺飾,即文創產品的設計方向是偏向于擺件、掛飾過多的關注到美觀上,而沒有注重產品的實用價值。畫蛇添足,文創產品的元素應用應該是與產品渾然一體,不分你我的存在。但市面上許多產品往往是牽強附會,將文創元素生搬硬套到設計中去。繁瑣堆砌,一些文創產品把相關、不相關的設計元素全部疊加在一起,做一些和設計無關的舉動,甚至把產品混合材料的堆加,毫無美感可言。主觀臆造,文創產品在設計過程中講究的是文化的創新,有一些文創設計一味地追求創新,做一些不合常理的臆測,使得文創產品違背了設計的初衷。庸俗不堪,有一些文創產品動不動就采用金銀色,龍鳳形象以達到雍容華貴的感覺,而沒有注重文化本身的淳樸特質。忽略生活,文創產品多數都是集實用性與文化元素為一體的產品,產品的實用性對于產品的生命力有著很大的影響,如果實用性不過關,外表再別致的產品也會失去活力。
同時也有許多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設計的銜接非常巧妙,既不失古典文化的優雅內涵,又完美的將產品融入生活中,使其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讓人們接受并且喜聞樂見。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節日創作產品設計中更充分地運用其內涵設計相應的產品創作形式,將設計理念傳達給消費者,傳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廣大優秀文創設計在創作過程中都有以下體現:
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設計產品的內容包括材料內容,即產品所展示的結構和功能特性;另一方面是產品的精神內容,比如以產品展現形式來反映出一定的精神內涵。產品運用的材料是指產品的形式、顏色、材料和工藝,文創產品傳遞給大眾的不僅是外在的表現形式,更多的是通過外在形式所賦予的內在精神。文創產品的使用功能決定了產品的外部形態和外部性能,同樣產品的外部形態要服務于該產品的精神內涵。
功能與形式的統一。設計藝術產品的物質內容與精神內容是統一的,這種劃分是相對的。在具體的文創產品設計實踐中,材料的選擇、展示形式和產品所反映出的精神是有機統一的,內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內容,有時兩者可以相互轉換。在設計者的設計實踐中,應把二者結合起來,實現統一性,發揮功能與形式統一的最大化設計。
審美與功能的統一。功能性是產品最基本的屬性,是我們的設計產品時應考慮第一因素,產品滿足日常功能的實用性,審美是一種通過外在表現獲得愉悅的視覺感覺,喚起人們對生活的品質和價值追求。產品基礎的功能性得到滿足后,人們也就對美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對設計師設計水平的要求就越高。只有將美學感受和功能性結合在一起才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最佳設計。
民族性與時代性統一。現代文創產品設計與時俱進,隨著時代的發展,各民族、國家聯系越來越密切,世界范圍內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伴隨著這種發展,人們對設計產品的認知以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結構、價值觀念和審美觀念在不斷變化,人與人之間也在相互作用。我們應該繼續繼承和發展中國文化的精髓的同時,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優秀的外國文化,取其精華,加以創新。設計水平不僅僅影響大眾的審美水平,也引導者大眾的消費方向,更能影響大眾的思想觀念。因此,我們的年節文化文創產品設計應該堅持民族文化,將其賦予新的形式,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走入國際舞臺。
中國傳統節日年在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設計中最不可忽視的文化底蘊,通過對年文化節日的圖形符號設計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以達到傳承傳統文化的效果。將傳統的年節形式部分繼承并加以新的設計語言進行創新設計,使得”傳統年”變成”現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