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川


摘 要:漢代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是隸書書法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漢隸書法可大致分為簡牘帛書一類的“寫本”隸書和豐碑巨碣一類的的“刻本”隸書。本文通過對寫刻兩種類型漢隸的代表武威《儀禮》簡和《朝侯小子殘碑》從筆法、結體、章法等方面進行對比研究,希望能夠在詮釋漢隸書法藝術的同時,對當代的隸書書法藝術創作和研究起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漢隸;寫刻關系;書法風格
1 武威漢簡《儀禮》解讀
1959年7月,武威漢簡《儀禮》簡牘發掘出土于甘肅省武威縣的磨咀子六號墓,武威漢墓出土的竹木簡可分為:《儀禮》九篇、王杖、日忌、雜占及部分柩銘。《儀禮》簡是自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魏墓出土竹書以后,又一批大量發現的經書。通過對比簡本與今本《儀禮》,結合六號墓出土器物時代特點,我們認為武威漢簡《儀禮》的形成時代為新莽時期,即始建國二年至地皇四年之間(公元10一23年)。
《儀禮》簡可劃分為三個本子,整理者將其分別名為甲本、乙本和丙本,共有493枚,今存469枚。共存字數27332字。
其書法面貌特征清晰,書法點畫提按分明,隸書特征明顯,形成點、橫、豎、撇、捺、鉤等最基本的筆畫樣式,并且表現得相當嫻熟;結體扁平,縱向左斂右舒,橫向布白均勻,在穩重當中又充滿了動感,靜中有動;整體章法上重心偏左,打破了篆書完全對稱的情況下形成的風格特征,字距較大,也是成熟的八分書在章法上的重要體現。在平正的基礎上變化豐富,整體表現出一種剛健豪爽的氣度與氣邁,形成了一種“剛健豪爽、剛中見柔”的書法風格。
2 《朝侯小子殘碑》解讀
《朝侯小子殘碑》,又名《小子殘碑》《小子碑》,無立碑年月,無碑額。存高84.3厘米,寬81.6厘米,厚17.3厘米。隸書、凡十四列,滿列十五字,存198字。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在陜西長安縣西鄉楊家城出土,石初為西安車家巷原姓所得,旋歸閻甘園,后以千金售于天津周季木,解放后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碑上半部分殘缺,首行起為“朝侯小子”四字,故因此而得名。“朝”之上一字已損,即為某朝侯,朝侯是漢代官制。碑主人為某朝侯之子,碑文記載了其學識品格、生前宦跡、去世原因及家屬哀傷之情。
從藝術特征來看,《朝侯小子殘碑》用筆方圓兼備,以圓筆勝,多有篆意,線條粗細變化較少,平實遒勁,橫豎撇捺各有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小子殘碑》中有多處雙飛甚至多飛的“燕尾”,與西漢后期及東漢早期簡牘墨跡隸書有相近之處,《朝侯小子殘碑》的結體端莊典雅,方中近扁,筆勢開張,在嚴謹之中又富于變化,趣味橫生。其別具一格的是,碑中多處運用篆書結構,形成了篆隸兼容的獨特風格,相得益彰。從章法上來看,《小子殘碑》左右行距略小于上下字距,縱橫之間的對比并不強烈,這與大多數成熟時期的漢隸明顯的“行距小,字距大”的章法形式有些許差別,但整體看來同樣氣勢充盈、端莊典雅。
3 武威漢簡《儀禮》與《朝侯小子殘碑》綜合比較
(1)筆法比較
簡牘隸書由于書寫速度相對較快,筆斷意連,有較強列的筆勢關系,輕松活潑,不拘程式;而漢碑中因為鐫刻的緣故,相對規范嚴整,裝飾性強,則會顯得呆滯刻板,筆勢更加含蓄。如下表所示:
(2)結體比較
寫手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于簡牘上快速書寫文字,不必糾結于隸書的嚴整,使得結體收放對比強烈,在形制的靜態中增加了意味的動態。反之,漢碑中刻手應有一套相對固定的刻法,與書寫之筆法相對應,漢碑隸書的法也會趨于規范,使得結體相對勻稱單一,變化較少。如下表所示:
(3)章法比較
篆書的線條是垂引直下,這樣對于我們視覺由上而下的閱讀習慣不謀而合,便于識讀,但是隨著書寫載體的轉變,簡牘的形制限制,如若還按篆書的形態書寫文字,文字不僅不易書寫,還不便識讀,那么在狹長的簡牘當中需要拉開字距,同時又要改變字形,如此一來成熟的八分書在章法上就形成了“字距較大”的特點。其中,武威《儀禮》等漢簡隸書只取縱行,字形可大可小、可長可短,無所拘束,橫行沒有固定的章法安排;而以《朝侯小子殘碑》為代表的漢碑隸書具有鄭重、嚴謹的藝術特征,一般畫有界格,橫縱排列整齊,字形大小統一,形式感強烈。
結 論
通過前文中對武威漢簡《儀禮》與《朝侯小子殘碑》綜合比較看來,兩者在用筆和結字上并沒有強烈的區別,但在書寫藝術風格上卻各具特色。因此,通過以上研究給我們一個啟示,在學習漢隸包括其他書體時,思考影響書法風格的諸多因素并有所取舍是至關重要的。漢隸學習應該具有一種多樣的姿態與視角,既要學習漢碑中質樸渾厚、莊嚴肅穆的“金石氣”,又該吸收、借鑒簡牘帛書中瀟灑率意、靈活生動的“書卷氣”,通過新的筆墨表現來傳達漢隸古意,體現出更具藝術想象力、更具有藝術發揮空間的強大優勢來。
參考文獻
[1]甘肅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武威漢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
[2](日)橫田恭三著.中國古代簡版綜覽[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2016.
[3]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 書法篆刻編 1 商周至秦漢書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
[4]華人德著.中國書法史 兩漢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
[5]丁萬里.漢碑與漢簡隸書之比較[J].中國書法,2012(09)
[6]金濤. 武威漢簡《儀禮》校勘及王杖十簡集釋[D].吉林大學,2013.
[7]陳榮杰. 《武威漢簡·儀禮》整理研究[D].西南大學,2006.
[8]袁田. 武威漢簡《儀禮》書法風格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