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亮
摘 要:在中國傳統民樂的表演過程中,竹笛是使用最為廣泛的樂器之一,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組成的一部分,對于中華民族的民族氣質具有不同的體現。由此可見,竹笛在中國音樂發展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竹笛在中國民樂當中的使用現狀,來充分介紹竹笛在中國民樂當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
關鍵詞:竹笛;中國民樂;突出特點
一、中國民樂表演中的竹笛
在傳統民樂表演樂器當中,竹笛是更容易受到大眾喜愛的樂器之一,因此,在不同的民樂演奏過程中,我們都能夠或多或少的看到竹笛的身影。我們在民樂表演過程中,通過分析,演奏家的不同演奏形態,能夠總結出竹笛在表演過程中主要有兩種表演形式,分別是站立式和坐式。當表演藝術家以站立式的表演姿態進行表演時,其一般適用于獨奏或者齊奏。并且在站立過程中,腳所呈現的八字形態,以及前后側重關系都需要根據吹笛的要求來予以變更。例如,在吹笛過程中,笛子的尾部向右側方向傾斜,那么演奏家的左腳就應稍稍向前,而右腳就應向后。而如若笛子的尾部向左側方向傾斜,那么演奏家的右腳就應稍稍向前,而左腳就應向后。通過身體形態特征的變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表演藝術家的中心傾向,更利于呼吸節奏的轉折和改變。
如若演奏家在表演過程中,以坐式的表演姿態進行表演,那么通常其適用于合奏或者伴奏。演奏家在坐式表演過程中,應當將身體的重心保持在兩條腿上,并根據樂曲的需要進行左右方向的擺動。此外,座位的高度對演奏家的呼吸頻率具有根本性的影響,因此,座位的高度應當適中,否則會影響演奏家的呼吸頻率,不利于后續演奏效果的呈現。
二、竹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代表性
竹笛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歷史的積淀和民族氣質的特征。早期竹笛的呈現方式能夠追溯到“賈湖骨笛”,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并且早在黃帝時期,笛聲就被賦予類似鳳鳴一般的聲音,并留下了“吹作鳳鳴”的千古佳話。通過對竹笛當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特征予以分析發現,竹笛文化當中深入融合了傳統文化當中儒、釋、道等相關的哲學思想。且竹笛的音色具有獨特的特征,古人又將其比作為清凈的象征。此外,在佛教禮儀當中,也經常會運用到竹笛的演奏方式。樂曲的清新典雅超凡脫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展現佛教凈化心靈的效果。
三、竹笛在中國民樂中的主要地位與突出特點
縱觀,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歷史長河,傳統音樂的發展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最具有重要地位特征的即是傳統民樂。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起源于較早的歷史時期,因此,其整體音樂組織的形成以及表現手法都受到歷史推進的影響,形成了一個完善,且具體化的應用體系。其當中具有代表性的竹笛,在制作以及表演過程中都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但是,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也離不開民眾對于民族音樂的喜愛。大眾的喜愛無異于帶動了傳統樂器在音樂歷史上的的積極發展。
在中國傳統器樂組織形成過程中,笛子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并且受笛子自身音色特殊的影響,其在情感表達階段,以及音樂表現力過程中,都能夠展現出過人的表現效果。這也促使了笛子表演藝術家在中國傳統民樂當中占據著重要的組成地位。笛子早在我國古文化時期就已出現,因此,其漫長的歷史進程對笛子音色的組成,以及表現手法的完善具有根本性的積極作用。早在8000多年前,中國就有了笛子最早的形態樂器“骨笛”,此外受不同區域的特征,笛子典故的不同,以及笛子的形狀差異,可將底子分類為不同的品種。例如,目前在表演過程中最受歡迎且應用最為廣泛的曲笛和中笛。除此之外,笛子還有一個優勢特征,即其能夠根據不同的樂理應用,完善對于不同表演曲目的融合,并在中間穿插相應的獨奏或者重奏等部分。最后笛子受其形狀特征的優勢影響,便于攜帶,使得更多大眾樂意學習此類傳統民樂樂器。此外,笛子本身的學習沒有相應的難度,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與語言和文字等表達方式一樣,音樂也是一種情感宣泄。此外,音樂沒有語言和地域差異的界限,更能夠引起情感上的共鳴。竹笛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當中的主要代表,其特殊的音色能夠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官感受。但受我國區域特征的影響,南北方的笛子演奏具有一定的性質差異。例如,北方人性格更為豪爽,在笛子的選擇過程中,更接受運用梆笛。明亮和高亢的藝術特征更能夠表現出北方人的性格特征。但梆笛大喜大悲的情感轉折過于明顯,因此,在表演過程中往往會通過增加吐音和花舌等技巧來渲染氣氛。而南方人的性格更為細膩,在笛子的選擇過程中,更接受運用曲笛。
四、竹笛在中國本土影視文化中的藝術價值
竹笛作為重要的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元素,其深深地根植于傳統文化的土壤當中,對我國影視文化音樂的選取也產生了積極影響。在上個世紀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發展時期,其中武術動作類影片更是層出不窮。90版本的《笑傲江湖》中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前奏以竹笛和古箏融合表演,為大眾塑造了一副眾生茫茫的江湖景象。并且竹笛和古箏的音色融合交錯,且各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此類影片意境的塑造。
竹笛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清脆舒爽的音色特征,極具辨識性,且學習難度不高,深受大眾的喜愛。并且在武俠文化當中,竹笛更能表現出其當中所蘊含的江湖特色,容易引起觀賞者的共鳴,也可作為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
總結
綜上所述,竹笛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沉淀和民族精神。就其歷史的漫長進程推進過程來看,竹笛在音樂歷史的發展上已經占據特殊地位,且受新時代的發展影響,竹笛的發展逐漸朝向科學化和系統化的進程予以推進。竹笛自身學習難度較低,因此學習者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此外,還受竹笛本身音色特殊性的影響,大眾更容易受其特殊音質的吸引而參與竹笛的學習過程中。竹笛在目前的中國民族音樂演奏階段,被廣泛應用其中,除此之外,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參與到竹笛的學習和研究當中。通過此類優勢特征的體現,我國傳統民族音樂的發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完善和推進。
參考文獻
[1]楊廣.高校竹笛演奏專業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北方音樂,2020,(9):203-204.
[2]楊娜.南北方竹笛演奏風格的淺顯分析[J].環球市場,2020,(9):218.
[3]孟祥飛.新媒體時代竹笛藝術傳播與傳承的調查研究[J].北方音樂,2020,(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