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華
摘 要:在我國戲劇文化中話劇與傳統戲劇是不同表現形式,傳統戲曲對新時期話劇創作形式、題材內容等方面都提供了較大參考與借鑒。社會發展新時期隨著廣大群眾物質生活水平提升,對精神文化等領域提出了較多需求。新階段話劇創作與戲曲之間的交集豐富多樣,能借鑒的內容較多,要注重從劇本創作題材、藝術表現方法等角度判定新時期話劇創作對傳統戲曲產生的借鑒。
關鍵詞:話劇創作;傳統戲曲;借鑒意義;內容;表現手法
話劇與傳統戲曲均是我國戲劇的重要表現樣式,傳統戲曲從表達內容、表達形式、美學內涵等角度中,均為話劇民族化創作發展提供了有效借鑒與參照?,F階段話劇與戲曲在相互交集中全面發展,二者之間能有效互動表現,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近年來在我國改革開放的文化發展背景中,話劇發展面對著諸多全新的發展機遇與危機。在積極探索中找尋生存空間,在改革發展中謀求發展。
一、新時期話劇創作對傳統戲曲題材方面的借鑒
(一)以傳統戲曲劇本為故事藍本改編話劇作品
目前以傳統戲曲劇本故事為藍本能對話劇作品進行創編,比如已有的話劇《趙氏孤兒》、《霸王別姬》、《大訟師》、《青蛇》等,此類話劇作品在傳統戲曲中均能找尋到對應的表演劇目。目前話劇在實際創作過程中要注重對傳統題材以及表達內容有效借鑒,能集中表現出更多戲劇舞臺表演人員對各類傳統劇目的有效解讀。在各類作品表現中,基于思想層面上主要是融入了更多現代化美學理念以及藝術發展觀念。基于當代人角度對各項傳統經典有效解讀,深入挖掘各類作品發展內涵,能有效表達出更多創作人員創新型創作發展理念。比如《霸王歌行》中,此話劇在國內首次展演時間為2008年,此話劇作品主要是改編自小說《重瞳》,雖然小說標題較為抽象寫意,但是小說主要故事內容的主人公是西楚霸王項羽。在《史記》中曾應用“本紀”對項羽進行記錄,是在保留其突出的領導能力、高貴品格以及優秀的人格魅力基礎上對個人性格特征進行深層次探尋。希望能從人物思想角度、人性角度等探究項羽此人物的不足之處與優點,與傳統各類劇目表達相比其內涵更為深刻。在劇目表演中,項羽扮演者在“力拔山兮氣蓋世”吟詠中出場,之后進行了霸王的自述。“我要說的不是歷史,是我自己的故事。我是一個出色的軍人、一個人、一個具備詩人氣質的男人......”項羽自述即是對創作人員對項羽的歷史定位以及身份的理解,通過現代化角度對悲劇英雄人物進行分析,深入挖掘英雄人物身上具備的平常人特質[1]。
其中針對“霸王別姬”故事的演繹,從戲曲以及話劇角度來看,解讀視角以及對應的表達方式存有諸多差異。在過去傳統的戲曲表演舞臺中,更多觀眾希望看到梅蘭芳、楊小樓等名家的戲曲技藝以及個人絕美的身段,但是新時期更多話劇觀眾的審美則是關注此段故事的舞臺集中表現。創作人員主要是深入挖掘劇中人物在精神層面上的各項內涵與特征,對于較多傳統故事展開深入解讀。在《霸王歌行》中,霸王是這部戲的主角,各個段落集中演義中能從多個角度判定項羽的英雄氣概以及突出的人格魅力,針對相同角色的重新解讀與傳統戲曲之間存有較大差異?!栋酝醺栊小费莩龌顒咏Y束后,有諸多業界人士展開了多方面評議,褒貶不一。但是總歸來說,新時期話劇舞臺表演中,更要注重突出創新的力量,拓寬更多新型的創作思路。比如新時期在《趙氏孤兒》中,針對不同故事具有不同的演繹版本,和傳統戲曲之間存有的較大差別主要是在于,話劇舞臺表演逐步淡化了孤兒原有的復仇想法,基于社會發展新時期個人道德、法律角度進行了適度優化,促使作品更具有社會進步意義。過去封建社會“父債子還”、“父仇子報”的道德觀念在新時期已經不復存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更注重關注與尊重人性。在新時期話劇舞臺演繹中,話劇創作人員要注重 強化傳統劇目深入了解,能有效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進步需求。針對各類經典劇目,也并非要全面實施創新,也能依照最為經典的方式進行演繹。因為在戲曲發展中更重要的是實現全面傳承與保護,要對原有的口傳心授傳承模式最大程度突破。但是從話劇發展現狀來看,其與傳統戲曲發展道路以及發展背景具有較大差異,所以當前在舞臺創作以及劇本解讀中要注重突出更突出的藝術追求以及美學藝術特征[2]。
(二)以戲曲藝人生活為題材創作的話劇作品
話劇對戲曲題材內容的借鑒中還能基于戲曲藝人真實生活為主體進行創作,在話劇發展早期,《關漢卿》、《闖江湖》、《風雪夜歸人》等劇作便開始展演。在當前全新的話劇表演舞臺中,此類經典作品開始被重復排演。其中《關漢卿》以及《風雪夜歸人》等到了諸多觀眾與專家認可?;趹蚯嚾藗€人生活經歷展開話劇創作,是戲曲與話劇有效互動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也是話劇創作的新型題材。目前戲曲藝人生活化演繹也是對戲曲的有效借鑒。戲曲藝人自身具備特殊的身份,在話劇表演舞臺中集中展示生活,要注重融入更多戲曲演員表演內容,要注重實現二者有效融合要注重做好全面分析。《風雪夜歸人》魏蓮生個人身段、《關漢卿》中朱簾秀對雜劇的演繹等。通過生活化演繹能集中展示藝人最為真實的生活狀態,在話劇表現中也無需刻意進行創新,在表達呈現中突出客觀與真實。此外,在話劇舞臺表演中要注重結合創作特征以及發展優勢,將藝人真實生活通過更為智慧的方式集中展示,能突出話劇民族化創作發展特色。比如在新話劇《網子》以及《緙絲箭衣》中,第一部作品是將戲曲后臺轉入到話劇舞臺中,突出戲曲化妝中應用的網子作為主要道具,集中表達主人公悲慘的一生。在《緙絲箭衣》中,通過對戲班往事的會議,能集中表現出過去戲曲服裝租賃人員的辛酸。在話劇舞臺表現中合理應用京劇等藝術表現方式,集中突出戲劇多元化特征。實現話劇與戲曲的有效融合,促使更多觀眾在情感層面上感受到更多戲曲表現技藝以及故事特征,促使更多觀眾深入了解戲曲,更好地走向戲曲[3]。
二、新時期話劇創作對傳統戲曲藝術手法方面的借鑒
在新時期話劇創作中對傳統戲曲藝術表現手法進行借鑒,主要是表現在話劇舞臺藝術創作中對各類傳統戲曲元素集中整合利用以及創新化表現。當前在諸多話劇舞臺創作表現中,會組織較多專業化戲曲演員以及話劇演員進行表演。在話劇舞臺表演過程中融入更多戲曲中的身段以及念白。有部分話劇創作人員會集中整合舞臺時空觀念應用,對其展開全面創新,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話劇舞臺表演氛圍。比如針對《蘭陵王》舞臺表演,鄭兒扮演人員便是專業的戲曲演員,在話劇表演中通過水袖以及團扇表演踏歌與扇舞,觀賞性突出。在話劇表演中,要應用京劇念白、武生動作展示等。在話劇舞臺中引入更多專業的戲曲演員,會在導演指導中對戲曲已有的元素進行創編,促使話劇舞臺更滿足更多群眾創新化觀賞需求。新時期在話劇創作中傳統戲曲元素有效融入具有重要價值,也能有效突出話劇表演民族發展特色[4]。
在話劇《理查三世》中,其中融入了較多中國傳統戲曲表現元素,主要有民族服飾、民族音樂、京劇元素等,促使莎士比亞的戲劇更具有中國韻味。在話劇表演中,更注重突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將話劇與戲劇表演有效結合,注重多方面探究,促使完整的話劇作品在與戲曲的融合創新中全面發展,能建立新型的話劇作品特色。例如將傳統戲曲表演中一桌兩椅的舞臺布置形式轉變為兩桌四椅的表現樣式。將傳統戲曲中出將、入相轉變為話劇的上下場門。話劇不同人物死亡之后的舞臺處理,也融入了傳統戲曲表演方式,合理運用戲曲舞臺中的黑紗。與傳統戲曲中包拯頭戴黑紗等相關,通過頭戴黑紗能有效區分陰間和陽間人物角色身份。比如在《理查三世》中,殺手將黑紗覆蓋在死亡人物身上,此項處理雖然是對話劇舞臺表演的設計,但也是對傳統戲曲人物造型轉化的有效借鑒,促使其具備更多創新色彩。再比如在話劇《蘇東坡》中,也是傳統戲曲與話劇的有效融合,將古人古事與今人真事展開并行討論,是將話劇內容與評述的有效融合。其中創造性補充川劇的幫腔以及傳統戲曲表演的串場人,能有效突出良好的舞臺表現效果。
三、結語
在新時期話劇創作中,要注重借鑒以及融入更多傳統戲曲元素,集中展示中華文化藝術魅力。在話劇創作發展中要注重整合更多實踐經驗,促使話劇創作意識有效轉變。在各項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精神匯聚中,能創作出更多極具感染力的話劇作品。
參考文獻
[1]顧秋佳.淺析新時期話劇創作對傳統戲曲的借鑒[J].當代戲劇,2019(1):38-40.
[2]唐鐘.淺析新時期話劇創作對傳統戲曲的借鑒[J].藝術評鑒,2019(13):146-147.
[3]劉海霞.淺議新時期話劇劇本文本創作的新趨勢[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6):214.
[4]潘薇.論新時期以來中國話劇創作與表演方法的多元化[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7,77(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