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兩服務”模式在國企工會工作創新中的重要意義。其次從加強工會人員服務意識,拓寬工會人員服務理念兩方面來論述“兩服務”模式在加快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和員工達成和諧的勞動關系,彰顯企業的價值都啟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關鍵詞:國企工會;服務意識;服務領域
引言
最近幾年,國內各大企業在面對很多新機遇時,也在迎接一些重大挑戰,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國企工會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存在一些體制不完善,工作人員不負責,服務態度差等問題,影響到國企的運行,在新時期,國企工會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為“雙維護”的踐行做出努力和貢獻。
一、“兩服務”模式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國有企業的發展,工會組織在實踐中貫徹落實“兩服務”模式,這對于企業工會的工作越來越重要。工會組織作為企業同員工間的溝通橋梁,在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利益方面奉獻出寶貴力量,加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領域,做好基層的群眾工作,關心每名員工,了解每名員工的情感訴求,一方面可以增強員工為企業工作的動力,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樹立起關愛員工的良好形象,以及彰顯出企業“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促進企業和員工之間產生更加和諧的勞動關系[1]。
二、加強工會人員的服務意識
(一)提高工會人員的服務能力
企業工會職工需要做到“以人為本”,切實保障每名企業員工的利益。提高工會人員的整體服務能力,需要從企業干部職工抓起,發揮出他們的服務意識和帶頭作用,從而增強工會組織的權威性和服務性。平??梢栽谛菹r間,組織一些企業職工和工會人員的聚會活動,增加雙方彼此的了解和熟悉度,比如在節假日去爬山,吃飯,唱歌,以及年會時表演節目等方式。其次,企業可以更進一步改善工會組織的體制,優化組織建設,讓工會組織內部充滿為員工服務的氛圍,而不是以利益為導向,缺乏奉獻精神。此外,企業可以定期在工會內部組織一些服務理念的宣講活動,并且派出干部出外學習,將國際上優秀并取得成效的工會服務案例講給企業員工聽,并且根據員工的表現,給予相應的進修機會,以及懲罰和獎勵,從根本上讓工會員工在內心感覺到,為企業人員服務是一件快樂,并且值得驕傲自豪的事情,從而增加自己的工作熱情。工會人員也可以做一些實際調查工作,來了解每個部門的工作特點,知道這個部門員工的工作狀態,從而做到因人而異,面對不同人采用不同的服務方式,并且做到在關鍵的時候,為企業有困難的職工發出聲音,幫助他們謀取最大福利,來增加企業員工對工會組織的信任力。
(二)和群眾緊密相聯 聽取員工意見
傾聽廣大職工內心的聲音和建議,對于企業工會部門提升服務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些帶有建設意義的意見,幫助工會組織拉近和企業員工的距離,懂得什么才是員工真正需要的,并且能夠了解在服務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企業工會組織可以根據一些民意訴求,來制定最有利于企業員工的服務政策,從而完善工會組織的服務能力和體制建設;在實踐中,工會組織人員不能忽視每一名員工,要做到將工作重心下移,不能將員工進行區別對待,只有了解每一名員工的需求,才能夠在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時,有確切依據,讓“服務”的精神落在實處。此外,為順利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工會組織需要采取拓展信息渠道,制定科學謹慎的信息獲取流程。比如開展一些“意見信件箱”“員工福利日”等能夠調動企業員工興趣的方法[2]。
三、拓寬工會人員的服務領域
(一)豐富工會組織的服務內容
想要幫助工會提高工作的影響力,需要將服務方式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奉獻方式。一方面,需要工會部門從根本上杜絕服務形式主義,將現有的國有企業優良資源為每一名員工服務,增強職工服務領域,不僅要關心員工,更要對員工的家屬進行一定程度的了解,將員工的家屬作為幫助對象,凸顯工會部門的服務特色,提升工會部門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擴大工會部門的服務市場。另一方面,工會部門可以將創新作為載體,建立服務站,成立服務小隊,來積極啟到對每一位員工的醫療,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幫助作用的效果,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互幫互助氛圍,讓每一位員工感受到,企業不僅是一個工作場所,更是家一樣溫暖的大家庭。
(二)提供高效的服務水平
高效的服務水平,需要工會部門全體員工共同的努力。企業工會部門可以建立“綠色通道”,來延伸工會部門的服務體系,發揮黨政工團的共同作用,增強員工維權的多種途徑,營造出良好團結一心的工作氛圍。此外,可以建立職工網絡窗口,確保了解到每位員工目前階段出現的工作問題,比如是否工作壓力大,是否出現同事矛盾等等。工會組織接下來采用合適的辦法進行解決,做到工會牽頭、上下團結一致,統籌協調,讓各級員工都能享受到平等待遇。
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工會內部員工應該樹立服務意識,從內心深處認識到奉獻的重要意義,了解到企業內每名職工的真實訴求,做到傾聽群眾聲音,群眾意見,從而豐富工會的服務內容,提高工會的服務水平,完善企業工會組織的內部建設,在企業中,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從而促進企業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和玲.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分析[J].黑龍江科學,2020,11(13):114-115.
[2]盛媛媛.職業教育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創新[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8):146-147.
作者簡介:
冉敏,1993年10月,女,四川樂山人,本科,助理政工師,工會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