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明
自新農村建設以來,不少地區開展了農民集中居住規劃,尤其是中央發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我國四類村莊可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宜居搬遷、農村集聚發展搬遷等方式,實施村莊搬遷撤并。農村集中居住有利于解決村莊散、小、亂等突出問題,有利于節約公共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中央要求政府在實施時要以農民為中心推進集中居住建設,不可以農村土地增減掛鉤為目的強拆強搬,損害農民的利益。更不可搞一刀切不切實際的逼農民“上樓”。
一、深入調查研究 順應農民意愿
習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土地是農民的根,農村的宅屋可能是農民幾代人的積累,是鄉愁的歸宿。在實施集中居住工程前一定要深入調查研究,遵循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
首先要深入調查,做好規劃。中國幅員遼闊,地域差別大,各縣各地區乃至鎮村的資源稟賦、歷史條件、習俗都各有特色,存在的問題、發展的進程也不盡相同,這也正是鄉村的生態多樣性表現所在。鄉村的多樣性特性要求當地政府在規劃集中居住時要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因地制宜長遠規劃未來發展,不搞“一刀切”,不盲目跟風,不能照搬他人經驗,不搞形式主義,正如習總書記提出,一開始就要制定并堅持好正確原則,一旦走偏,房子造起來了,路開通了,水泥地鋪上了,要走回頭路就很難了。
其次要深入調查,厘清農民意愿。習總書記強調推進城鎮化切不可操之過急,“人類社會發展史告訴我們,通過人為強制、超越發展水平和自然稟賦推動的社會進程,最終是要付出代價的”。從法理角度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農村宅基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依法登記的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切不可打著發展的旗幟,強制農民搬遷,既傷了農民的心,也違背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同時也違反法律。農村終究是農民的家園,鄉村振興的主體亦是農民,搞搬遷做規劃發展,首先農民要有知情權和參與權,政府在集中居住前,必須要深入農戶家中,一戶一戶講清發展規劃,征得群眾同意。對不同意搬遷的農民,要尊重他們的意愿,不可強制。
二、注重方式方法 維護農民利益
宅基地和住房是農民最重要的財產,也是農民安身立命之本,對于維護國家穩定大局具有基礎性意義?!按蟮乐梁?,有權不可任性”。習總書記明確農村改革“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要求,多次強調堅持農民自愿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愿,讓他們自己選擇,不能采取強迫的做法,不能強取豪奪,不顧條件拆除農房,逼農民進城“被落戶”、“被上樓”。
首先,嚴控村莊搬遷撤并的范圍。在城鄉人口布局大變動、大調整的情況下,勢必有一部分村莊需要搬遷撤并。但必須注意的是,當前需要進行搬遷撤并的主要是偏遠地區的空心村和小規模村莊,核心目的是解決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問題。地方操作中,切不可急于功成隨意擴大范圍。習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記得住鄉愁”:不要花大氣力去劈山填海,完全可以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深厚的人文基礎,對一些具有人文特色或者發展很好的村莊要維護好,一旦拆除必將成為中國人民巨大的損失。
其次,嚴控村莊搬遷撤并的程序。合村并居出發點本是利民好事,但有的地區執行不嚴謹,不站在農民角度考慮實際情況,新房未建,老房強拆,讓農民無處安身。更不切實際的蓋高樓,效仿城市建社區,完全不符合農民的生產生活習慣,同時破壞鄉村生態環境。對于這些錯誤的做法,習總書記就提出過嚴厲批評:有些地方干了一些“以城吞鄉、逼民上樓”的事,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
三、務實謀劃發展 增進農民福祉
無論是因扶貧搬遷還是集聚發展需要搬遷,都要循序漸進,分類實施,對于節約的土地要做好產業規劃,力求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普惠。
對于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后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避免返貧,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對于集聚發展需要的合村并居,要長遠規劃產業發展。農業是鄉村的本質特征,是國家穩定的“壓艙石”,鄉村最核心的產業無疑是農業,脫離農業的鄉村振興無疑是空談。對于合村并居節約下來的土地盡量用于農業產業發展,要將城鎮用地指標撥給鄉村用于鄉村振興、特色小鎮,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同時也要認識到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是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任何脫離這一目標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即使是合村并居也改變不了中國長期以小農戶為主的農業發展模式,十九大也提出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因此發展規劃必然要以鄉村振興為目標,要有利于農業現代化,要保護鄉村生態,要最終使農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