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劉雪原
摘 要:在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鄉村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正日益成為稀缺資源,交通便利、景色優美的鄉村社區也成為都市居民休閑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這主要是因為高效的工作和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讓都市人群壓力驟增,生命活力蕩然無存。人們渴望緩解壓力、回歸自然肆意奔跑的意念越發強烈。所以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地方可以盡情呼吸、盡情奔跑、盡情大汗淋漓。
關鍵詞:度假村;地域特色;旅游;鄉村景觀設計;特色元素提取
1.鄉村旅游研究背景
在工業化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鄉村田園風光和鄉土文化正日益成為稀缺資源,交通便利、景色優美的鄉村社區也成為都市居民休閑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這主要是因為高效的工作和快餐式的生活方式讓都市人群壓力驟增,生命活力蕩然無存。人們渴望緩解壓力、回歸自然肆意奔跑的意念越發強烈。所以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地方可以盡情呼吸、盡情奔跑、盡情大汗淋漓。我國鄉村旅游市場迅速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得到極大的的開發。
人們的生活質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繼續提高,當人們生活中的物質需求得到充分滿足時,就需要滿足更高的精神需求。更多的人愿意把工作收入分配給旅游業,旅游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同時更多的人愿意親近自然風光,因此,新的旅游業形式,即生態旅游度假村形式,也引起了旅游從業者的注意。通過度假村的形式,游客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不同于普通酒店,而且不同于獨立的旅游景點。這個地方讓人們更接近自然,建筑可以和周圍的風景融合在一起,在那里人們可以自由漂浮,尋找獨特的快樂。
2.研究目的與意義
為加大對我國貧困村的扶持力度,全面推進鄉村旅游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開展“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提出多項政策支持,明確要求“以增強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為根本,以環境改善為基礎,以景觀要素為依托,以發展鄉村旅游為核心,以增加農民就業和提高收入為目標”,在此基礎上著力突破當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面臨的現實問題,鼓勵優先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并扶持重點景區,以此幫助貧困村的居民走出生活困境,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在國家各項優惠政策的支持下,國家旅游局在“關于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推進旅游扶貧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旅游部門加快推廣鄉村旅游的步伐,從政策、資金等多方著手,全面完善貧困村的基礎旅游設施,提高鄉村旅游服務水平,包括積極改造農村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協助完成危房改造,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加大對傳統村落及當地民居的保護力度等,切實提高各地發展鄉村旅游的能力與水平。
3.研究應用價值
當前,我國的鄉村旅游業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對鄉村旅游景觀地域性設計的探索仍處于早期的階段。本次課題選擇從鄉村旅游景觀設計的地域性入手,在對鄉村旅游景觀的歷史性、人文性、民族性等方面進行帶有本土地域性的設計方法的提取。對于進行鄉村旅游景觀設計規劃體系的完善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其次,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能夠保護農業資源和農村文化。發展農村旅游對農村環境、地域文化、營銷農業產品、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并改變農民原本工作生活方式具有積極作用。
最后,發展鄉村旅游業也會減輕就業壓力,加快了城市和農村發展,同時對擴展城市游憩空間、縮小城鄉差距、改善區域環境狀況、完善土地利用體系、提高經濟利益至關重要。
4.國內外相關研究
休假旅游業成立于公元初,當時發展緩慢,到18世紀,也只有少數人才能有條件到度假村享受。到19世紀,隨著中產階級收入的持續增長,普通大眾和人民才逐漸找到了能夠滿足他們的度假方式。隨著中產階級能夠擁有更多的財富,而且交通變得更加方便,特別是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進入到工業快速發展時期。但是城市環境持續惡化,污染一天比一天嚴重。因此,在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群體性度假休閑很快就獲得了發展,在歐美這樣的發達國家得到熱烈追捧,部分具備保健醫療職能或是環境品質很高的度假區域成了人們心中的福地,產生了海濱休閑、山地休閑、湖濱休閑、溫泉休閑等差異化類型特征的度假圣地。
歐洲一些國家是最早開展景觀生態學和農業或鄉村景觀規劃應用研究的國家,如捷克、德國、荷蘭等。一般認為,這方面的研究始于上世紀50、60年代,并逐漸發展起來一套完整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對世界農業和鄉村景觀規劃起到了推動作用。比如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景觀生態規劃與優化的研究方法LANDEP系統,德國Haber等人建立的以GIS與景觀生態學的應用研究為基礎的用于集約化農業與自然保護規劃的DLU策略系統。
與國外相比,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相對較晚,研究相對落后。近年來,隨著人們的關注越來越多,研究的內容才逐漸豐富起來。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何景明(2005)在《中外鄉村旅游研究:對比、反思與展望》中,對國內外鄉村旅游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對比分析,指出我國鄉村旅游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研究的方向。王瑞花等(2005)在《國外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初探》中,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國外鄉村旅游的兩種主要開發模式:休閑觀光型和務農參與型,及其代表性國家。
5.結語
隨著居民經濟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也越來越追求生活質量的提升,休閑時間不斷的增多,再加之城市環境污染程度越來越嚴重,人們更向往悠閑的鄉村生活,于是促成了鄉村旅游的興起。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崔如松.河南山地旅游度假區規劃與建筑設計探研[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田玉堂,度假村的理念與操作實務[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3.
[3]周建明.旅游度假區的發展趨勢與規劃特點[J].北京:國外城市規劃,200
[4]鄧曉梅,秦巖,冉圣宏,等.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價值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6,5(1):45-50.
[5]尹世杰,我國旅游消費的發展趨勢[J],南方經濟,2003(3):30-33.
[6]孫文昌.現代旅游開發學[M] .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7]李可,徐曉欽.度假酒店產業集群結構與發展模式研究[J].重慶: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