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志毅
高郵市教育體育局,江蘇 高郵 225600
自2008年奧運會我國取得皮劃艇500米雙人劃艇冠軍后,皮劃艇運動一度成為教練員與運動員們積極參與的熱門運動項目,但是相對于起源于歐洲國家的這一運動項目,我國皮劃艇運動起步晚,在運動訓練方法和理念方面還欠缺很多,使得在以后的大賽中很難再獲得滿意成績。本文將通過研究皮劃艇運動基礎能力之一的平衡能力展開實驗研究,探究功能性力量訓練是否對皮劃艇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有積極作用,然后通過實驗測試結果進行論述研究,表明經過功能性力量訓練能夠有效提高皮劃艇運動員的平衡能力。
以A、B兩個皮劃艇運動訓練班為對象展開實驗研究。上述兩個皮劃艇訓練班學生人數均為12人,且在訓練基礎、年限等指標的前期實驗測試上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 0.05),說明了實驗有相同的前提可以進行實驗研究。
在訓練實施中,以A班為對照班,B班為實驗班,采用功能性力量訓練法,通過15周的運動干預后,測試兩個實驗班的數據進行平衡能力素質對比。
由于平衡能力分為靜態平衡能力和動態平衡能力,本測試本著測試簡單易行,誤差小,測量方便的原則,分別用閉目單足站立檢測法測試靜態平衡能力,采用八點星形偏移測試方法測試受試者動態平衡能力。

圖1 八點星形偏移測試方法
功能性力量訓練理念是以要求多關節,多維度的運動動力鏈,將運動看成是一個整體進行的訓練模式。傳統訓練主要以單關節,單肌肉,強調大運動量等方式進行的身體練習,不強調動力鏈等。

表1 傳統訓練與功能性訓練的區別
傳統的訓練方法只注意單塊肌肉的鍛煉,不注意力的傳遞方式。而在皮劃艇運動中,要求運動員多塊肌肉協同用力,才能使力量發揮出最大作用。特別是在非平衡條件下完成復雜完美的動作,更需要運動員擁有各項身體素質能力,才會取得好成績。
對照班的運動訓練按照常規訓練法,具體的運動實施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1-4周采用小負荷進行,主要是規范動作,刺激肌肉的興奮性,從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表2 對照組第一階段訓練計劃
第二階段:5-15周,主要是提高肌肉的爆發力,通過加大練習強度來進行。

表3 對照組第二階段訓練計劃
在實驗前分別測試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動態平衡能力數據,實驗組(A組)的平均成績為 90.12cm,對照組(B組)的平均成績為90.15cm,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實驗對象在實驗前具有相同的動態能力平衡基礎,也使得實驗具有可行性。
在進行了15周的實驗干預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動態平衡能力,實驗組(B組)在經過為期15周的功能性力量訓練后,平均成績達到了98.53cm,能力增長較明顯;然而對照組(A組)經過為期15周的傳統常規訓練后,平均成績有輕微的提升,達到了90.57cm,增長不明顯,這種增長有可能是運動員處于青少年期平衡能力自然增長的結果,也有可能是在經過了第一次的測試后,運動員們有了學習的能力,導致測試結果略微好于第一次的測試成績。但是實驗組與對照組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實驗組明顯測試結果好于對照組。這說明進過15周的功能力量干預,對發展皮劃艇運動員的動態平衡能力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通過實驗前的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靜態平衡能力基本無差別,在經過了15周的實驗干預后,實驗組的測試成績顯著提升,對照組的測試成績略微的有所提升。說明對照組在進行傳統常規的力量訓練后對靜態平衡能力有所提升,這說明對運動員大肌肉群有發展作用,特別是在下肢力量的提升上很有幫助。但是相對于實驗組,實驗組的測試成績要優于對照組,說明功能性力量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肌肉系統和神經系統,并能夠使他們協調用力,更好的作用于身體運動。
在進過15周的實驗實施后發現,功能性力量訓練對提高運動員的平衡能力有顯著作用,能夠更好的發展運動員的神經系統與肌肉系統,并使他們在運動中能夠很好的整合,使神經肌肉鏈接更加高效和協調。訓練方法與手段也更靈活多變,能夠更有效的刺激小肌肉群,訓練中運動員也更有熱情與興趣,從而使得訓練效果,特別是成績的提高也更加明顯。今后我們應該將傳統的訓練手段與方法與功能性力量訓練有機的結合起來,各取所長,更好的服務于運動訓練,進一步增強皮劃艇運動項目訓練的科學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