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東部中心醫院(523560)黃翠珍 黃嘉愉 李轉連
腹股溝疝主要是指腹腔內臟器官經由腹股溝區缺損處而向體表突出,從而形成疝氣。該病多發于男性,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其患病率可高達1%~5%[1]。臨床上針對腹股溝疝通常以手術治療為主,但該病患病群體為老年人居多,其代謝功能已逐漸減退,手術耐受力較低,加上可能伴隨的多種基礎疾病,嚴重影響到術后創傷康復,也加大了手術風險,對預后十分不利。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一種結合多學科最新論證的醫學研究成果的集成創新服務理念,常用于圍手術護理中,可減輕患者的生理創傷應激反應,從而促進術后快速康復[2]。該理念最初先在胃腸外科領域中得到應用,后因獨特的優勢得到臨床廣泛認同,現已擴展到多門外科領域中。因此,本研究以在本院進行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的86例患者為對象,主要探討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其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于本院進行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的86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n=43)與對照組(n=43)。觀察組有男38例,女5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2.43±2.31)歲。對照組有男3 9例,女4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3.42±2.46)歲。兩組患者以上資料對比并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良好比較性。所有患者為自愿參與,且在研究前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本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
附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n=43,±s)

附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n=43,±s)
?

附表2 兩組術后1d疼痛程度比較(n,%)
1.2 方法 對照組圍手術期采用常規外科護理干預,內容如下:術前訪視患者,向患者介紹手術方式、風險、并發癥及相關注意事項;術前12h禁食、6h禁水,術前30min使用1次抗生素,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無嚴格要求,不限制輸液量及速度,不采取保暖措施;術后采取單一鎮痛模式,給予肌注曲馬多;肛門排氣后可進流食、飲水,術后1~2d根據患者意愿協助其下床活動。
觀察組圍手術期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方法:①術前護理:術前探視患者,告知患者加速康復外科方案的主要措施及干預目的,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同時告知患者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與相關注意事項,減輕患者的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并告知患者出院的標準;術前6h禁食、2h禁水,無需常規留置尿管,不予以灌腸處理,不預防性使用抗生素。②術中護理:采用氣管插管全麻,常年的室內空調保持溫度21℃~25℃,預防低體溫;嚴格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③術后護理:術后采用多模式鎮痛:使用地佐辛25mg+凱紛250mg+托烷司瓊4mg+生理鹽水總量120mL,必要時可聯合肌內注射曲馬多;術后6h正常飲水,同時進食半流質飲食,后逐漸過渡為普通飲食;術后6~8小時,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術后第1d協助患者離床活動,可選擇在病房或走廊外走動;術后第2d,指導患者到室外活動,每次活動時長至少30min,后期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增量。
1.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比較兩組的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正常飲食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術后1d疼痛程度采用數字評分法(NRS)進行評價,用數字式0~10分來表示疼痛程度,將一條直線分為10段,依次按順序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1~3分表示輕度疼痛,4~7分表示中度疼痛,8~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4 統計學處理方法 對文中數據進行處理時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如住院時間、患者年齡以(±s)表示,數據間比較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如疼痛程度以(%)表示,數據間比較利用X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其結果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第一次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正常飲食時間更早,住院時間更短(P<0.05),詳見附表1。
2.2 兩組術后1d疼痛程度比較 觀察組術后1d的疼痛程度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腹股溝疝是臨床上常見的外科疾病,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是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勢,能有效降低疝的復發率,療效值得肯定,但該方式手術難度大、操作復雜,若術中干預不當極易引發一些列并發癥[3]。目前,常規外科護理模式是臨床常用的干預措施,但是該方式服務過于單一,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而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一種涉及多學科協作的治療與干預模式,近年來逐漸被應用于外科圍手術期中。據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干預后,其肛門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正常飲食時間更早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更短于對照組;且術后1d的疼痛程度也明顯輕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提示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用于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中能加快患者術后癥狀恢復進程,減輕術后疼痛程度,促進疾病早期康復,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探究其原因可能為:加速康復外科理念通過優化術前、術中、術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以減少患者圍術期中的創傷應激反應和并發癥,進而保護患者器官功能,加快術后創傷康復進程[4]。首先,在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前禁食要求、手術流程及術后注意事項等,充分與患者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可以提高其治療配合度和增強治療信心;其次,在術中做好保溫工作,嚴格控制補液量和輸液速度,保證患者的舒適度,能夠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基礎;最后,手術結束為患者采取多鎮痛模式干預,在必要時聯合肌內注射曲馬多注射液,有效緩解了患者的疼痛感和減少創傷應激反應,促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從而改善胃腸功能,更利于患者預后康復。
綜上所述,將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在腹腔鏡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中,可有效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及減輕疼痛感,從而縮短住院時間,臨床價值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