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生態批評視閾下的艾麗絲·門羅小說研究”(課題編號:20SKGH223)階段性成果。
摘? 要:艾麗絲·門羅在小說Fits《適合》以退休夫婦雙雙慘死的悲劇為線索,引出小說主人公的婚姻故事講述婚姻的脆弱現實,指出婚姻雙方的不同觀點乃婚姻矛盾之源,闡明雙方需要求同存異以跨越差異的鴻溝,達到彼此尊重,提升婚姻質量,走向幸福和諧的婚姻倫理觀。
關鍵詞:艾麗絲·門羅;小說;適合;婚戀倫理觀
作者簡介:劉小梅(1969-),女,重慶市涪陵區人,碩士,長江師范學院大學外語教學科研部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加拿大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2
引言:
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小說《適合》(Fits)以新來小鎮定居的退休夫婦突然雙雙慘死的悲劇為引線講述羅伯特(Robert)和佩奇(Peg)的婚姻故事。以主人翁及小鎮人們對悲劇的解讀影射婚姻現實中潛藏的危機,它通過周期性的生活細節引發矛盾,如果不及時發現和制止,它會將使婚姻毀于一旦,甚至造成象悲劇夫婦一樣的死亡慘劇。文學評論家洛林·約克認為“門羅的作品注重探尋人與人、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1]小說中,門羅通過選取羅伯特(Robert)和佩奇(Peg)婚前事例講述婚姻中失控的表現及危害,以及小鎮人們對慘死夫婦悲劇原因的解讀來展示人們的不同思考及期待,以揭示婚姻矛盾的本質和戀愛婚姻的現實,從而引導人們有效規避和解決矛盾,提升婚姻質量的婚姻觀。
一、婚姻矛盾的普遍現實
門羅的婚姻觀首先強調婚姻現實的殘酷和脆弱。“幸福家庭家家相似,不幸家庭各不相同”,俄國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寧娜》文首如是說。門羅善用驚恐和設謎以吸引讀者。故事開篇以退休夫婦被槍殺,讓小說人物和讀者帶著謎和期待在閱讀中追尋小說的目的。
門羅善用夸張描寫悲慘。夫妻慘死如一聲驚雷,將小鎮人們引入一場獵奇狂歡,但門羅不會拋出謎底,而用慣常的從容講述平常人羅伯特和妻子佩奇的普通生活。羅伯特與當地小鎮人們一樣,希望知道慘劇真實和原因,對第一個發現慘劇的妻子佩奇沒有立即告訴其丈夫和朋友,而是選擇報警后回復往常的生活,被問詢時,卻對細節有所隱瞞的處理行為進行探尋。同時門羅描寫羅伯特對與人交流的思考,對他婚前婚戀經歷的反思,和他妻子前次婚姻的失敗,點明夫婦慘劇的真實原因。
羅伯特婚前戀愛失敗和佩奇與前夫婚姻失敗都因小事而差點引起慘劇。羅伯特與婚前女友李(Lee)的戀愛結束只因是否將姓名大寫印到銀質餐具上的討論而引發雙方失控進而喪失理智發飆。佩奇的孩子們在一次佩奇與前夫因小事突起爭執而打架,其慘烈讓孩子認為雙方中的一人會拿刀殺死他以描寫婚姻中情緒失控的恐懼程度,及對孩子的影響。佩奇與前夫在一次一次的爭吵過程中漸行漸遠,最后與其前夫離婚。
這種悲劇還見于門羅的其他小說,如《幸福過了頭》《too much happiness》里丈夫與妻子爭吵,妻子暫時離家后,丈夫以為妻子不再回來而將兒女雙雙砍死的悲劇。小鎮人們發現慘劇夫婦的死亡慘劇也出于偶然,他們之間的沖突發生于突然,而就是這樣的突然導致一人或者兩人太過憤怒,最后丈夫用槍打死妻子后再行自殺而造成慘劇。
門羅在于用簡單的故事揭示事物的多面性和人性深度,以揭示戀愛婚姻中的雙方如果不能控制矛盾時的情緒,它可能會如一柄利劍,直刺婚姻的心房,對婚姻造成沉重的打擊,或者直接毀滅婚姻乃至造成更加慘烈的悲劇,如死亡夫婦的慘劇。
二、不同乃夫妻矛盾之源
人們對婚姻有不同的理解。門羅像一名循循善誘的長者,讓讀者在跟著小說主人翁羅伯特的探尋中,去發現種種不同,這些不同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成了婚姻矛盾的根源。
婚姻是不同的結合。婚姻雙方長期相處中,每個人是獨立個體,永遠達不到與另一人完全一致。兩人在一起生活過程中會不斷被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紛擾,在互相探討和解決過程中,因種種的不同而產生矛盾。小說中慘劇夫婦的不同,集中在共同生活中。他們需求不同的酒:妻子喝松子酒,丈夫喝大麥酒,甚至做客時也不茍合;飲食習慣不同:妻子喜歡墨西哥食品,喜歡在外吃飯,丈夫卻不贊同。對運動上不同,男的喜歡冒險運動,女人不喜歡。
門羅通過男女不同思維,生活中各色人們對同樣事情的期待存在極大差異來表現種種的不同。首先是小鎮人們對悲劇的猜測和看法主要分為男女兩派。男人認為與金錢有關,女人則認為是身體疾病或者不軌引起。門羅以此闡明男女思維的不同一定引起爭議。再次是人們對同樣的事有不同的期待。發現慘劇的主人翁佩奇的丈夫、朋友的期待和小鎮人們對此事的期望。佩奇的丈夫羅伯特認為佩奇發現這事后首先應該回家讓他倒上一杯酒壓驚并慢慢告訴他,可佩奇的做法卻大相徑庭,而是直接去警察局報案后回復日常生活并對此事沉默不語,與小鎮人們四處打聽并立即盡力傳播還親自開車到慘劇發生的房屋查看的態度截然相反。二是朋友的期待。佩奇最好的朋友期待:最好朋友對佩奇在此事一個詞都不透露的做法極不理解,并認為佩奇作為朋友做得非常不對,于此佩奇只是非常輕描淡寫地說一聲對不起, 凱倫對其沒有誠意的道歉無法接受。三是小鎮人們對死者葬禮上牧師說詞上有著期待,認為牧師至少應該提一提不信教的事和或者談談脫離信教團體的危險性和絕望的原罪,另一些人則認為牧師如果說太多就會陷入低俗趣味。
佩奇和羅伯特卻不這樣,佩奇只在當時驚訝后很快平靜下來了,羅伯特也在事件中進行反省,是什么引起悲劇的發生?一切的不同,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思維,不同的期待,人們因這些不同引起和期待得到滿足和失望,一旦失望,就會產生矛盾,特別是命運關聯的戀愛雙方,婚姻雙方,就是在這樣的不斷失望與矛盾中前行,稍有不慎,就會驚起驚濤駭浪,置婚姻于毀滅。主人翁羅伯特終于在探尋中了解到了婚姻中矛盾的根源在于各種的不同,并努力尋求解決。門羅讓人們了解人與人之間不同的客觀存在,從而了解婚姻中不同是事實。
三、門羅的婚姻倫理觀
“任何一位作家的寫作,……都希望對已對人有所指教”[2]。小說Fits 《適合》初看是懸疑小說,讀者會將閱讀重點放在尋找慘案夫婦被殺的真相上。這篇小說故事情節簡單,行文類似散文,細心的讀者在閱讀門羅編織的字里行間中體會出門羅的濃濃的深意。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門羅講述小鎮房子在時代變遷中,由原初幾種樣式變成多種樣式,暗示每個家庭都在上演獨有的故事,其中的悲歡外人無從知曉。如小鎮人們對慘劇夫婦故事的不同闡釋。每個家庭的得失成敗只與當事人相關,慘劇發生時,小鎮人們可能卻在別處悠閑地喝著咖啡。家庭的成員需要彼此包容,共同解決問題,生活才會更加幸福。
首先是婚姻中需彼此尊重,尊重各自的不同。整篇小說在故事進展中不斷敘說一些相同和許多的不同。相同的房子,里面的人,有不同的思維和判斷,對相同事物有不同期待。其旨在告訴人們,不同是矛盾的根源,為了避免和解決矛盾,人們需要彼此尊重、理解和寬容。其次婚姻雙方需設限,不觸犯對方的底線。主人翁的家庭極其復雜,有青春期的男孩。作為兩個青春期孩子的母親,婚姻中的艱難只有自己知道,她明白不能隨便在他人面前評斷是非,即使是丈夫。她丈夫羅伯特也在這樣充滿沖突和矛盾的婚姻中有深刻的體會,才能在對人們處理此事中獲得深刻的認識。其三是在婚姻中要保持適當的理性和警覺。婚姻中,太過親密容易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對方。悲劇發生后,所有人都想知道真相,而主人翁羅伯特同樣如此,他通過對佩奇隱瞞細節的思索逐漸獲得頓悟。門羅故事的全部基礎是瞬間的領悟,突如其來的昭示,以及精確而微妙地提示事物的細節。婚姻的雙方,或者家庭的成員,亦或社會中的成員,有些事實不能明說,只能心知肚明,并且不能計較。婚姻雙方都有其短,也有其長,婚姻需要相互協助,互相進步,就如男主人公與女主人公對自我剖析一樣,女主人在聽他訴說中并沒有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是沉于心底,這樣免除了爭執的發生。羅素在一次演講中說:人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要互相地包容,這樣才能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最后一點,婚姻需要保鮮劑。而婚姻生活如小鎮漫長而平淡的冬天一樣,需要新的內容。羅伯特內心對婚姻的不滿,像佩奇前夫漸行漸遠之際,不斷思索中,漸漸明白了解決婚姻矛盾之道:“他需要談論一些新的內容,尋找新的話題與她進行交流” [3] 羅伯特頓悟后,發現他也喜歡回到那個家啦。
沒有透露慘劇夫婦姓名來昭示婚姻悲劇可能隨時成為任何人的悲劇。故事發生在近旁詔示悲劇就在近旁,稍有不慎,我們就可能成為悲劇的主人。解決這個問題已刻不容緩。門羅是一個邏輯嚴密的哲理論證者,集其一生經歷中獲取的智慧,借小說主人公的思考和頓悟告訴人們婚姻中的解決方式,以展示其婚姻觀。
結語:
“門羅的理想是兩性的和諧相融。”[4]羅格爾認為,婚姻倫理關系,可以強化兩性對婚姻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幫助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園,從而化解婚姻中的矛盾。“人類倫理表達的需要”是文學的起源,“教誨”是文學的本質屬性,給人類提供生活指引和經驗,從而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5]門羅便是通過吸引讀者對她小說的閱讀傳授她婚姻的經驗,以期望人們在戀愛婚姻中跨越“不同”的鴻溝,過上幸福和諧生活。
參考文獻:
[1]姜欣,時貴仁.愛麗絲·門羅小說的生態女性書寫[J].當代作家評論, 2014.2. 178.
[2]格非.文學的邀約[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P77.
[3]Munro, Alice. Selected Stories[M].New York: Vintage, 1997.
[4]周怡.愛麗絲·門羅其人其作其思[M].花城出版,2014年1月第1版,P219.
[5]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