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彬
摘 要:少年強則國家強,自古以來,教育都是強國的重要手段。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體育教育也不例外。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核心文化素養以及身體素質將關系到整個民族的未來。室內自主體育活動是幼兒園一日體育活動的重要部分,文章針對幼兒園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旨在為室內體育活動開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幼兒園;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空間環境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3-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22-0123-02
幼兒的健康是家庭、社會的寶貴財富,是幼兒教育給予幼兒最珍貴的禮物。體育是達成健康的重要途徑,如何讓幼兒喜愛體育運動,養成運動的習慣,這是幼兒園健康領域的核心目標。許多幼兒園由于戶外場地不足,受到雨天、霧霾天氣的影響,只能借助室內場所來開展體育活動。
一、幼兒園室內自主體育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目標不明確、不全面
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的自主性體現在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運動類型、選擇合作伙伴和玩伴,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擺放運動材料,核心目標是讓幼兒“運動”起來。多數幼兒園預設體育活動內容時首先考慮的是戶外游戲的內容和戶外的器械練習,而安排在室內的體育活動經常是臨時變更的。教師受思維局限性以及教學經驗的影響,在擬定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目標時沒有系統地研究運動年齡階段目標、動作發展子目標。比如,走的基本動作發展目標有朝不同方向地走、按隊形走、變速走、聽信號走等,教師是引導幼兒自主練習呢?還是以教師高結構練習為主呢?
(二)幼兒園的室內自主體育活動內容匱乏
多數幼兒園在創設室內環境時考慮的是教育功能,而運動功能考慮得較少。在室內開展的體育活動又以集體游戲、體操活動、體能動作練習、體育課為主,自主活動內容少,多以小器械練習和身體動作練習為主,如圈、平衡板、輪胎、皮球等;或投放一物多用的半成品材料讓幼兒擺放,而自主擺放的時間往往超過運動時間,造成運動量不足,運動強度不夠。教師沒有明確綜合利用運動材料與室內場地的思路,無法開展高質量的室內自主體育活動。
(三)室內自主體育活動面積小,活動價值把握偏頗
相比戶外場地,室內自主體育活動場地小,而許多幼兒園班級人數超過25人,甚至達到40多人,開展室內自主體育活動時容易喧鬧,這不便于組織管理幼兒。于是許多教師在室內自主體育活動中提出了許多要求規則,讓幼兒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指令,實行高結構體育活動。幼兒被框在教師規定的環境中,按教師的要求擺放運動材料,幼兒的自主游戲選擇也是在預設中選擇。同時在“唯安全論”的氛圍下,教師又會擔心幼兒在室內自主體育活動中受傷。年輕教師缺乏經驗,對游戲安全風險的評估不全面,對安全隱患不夠敏感,運動量辨識能力不強,再加上社會和家長對體育運動的誤解,對幼兒受傷關注度過高,導致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經常被學習活動代替,一日體育活動時間不足。
(四)室內自主體育活動以教師為主導
幼兒是運動的主人,但幼兒的自主選擇權常常被忽視。許多室內自主體育活動像大拼盤,教師未能提供有準備的室內運動環境,幼兒無從選擇,只能按照教師的預設完成運動、完成動作練習。教師組織室內體育活動時將重點放在追求達到“紀律性與統一性”的要求上,強調自己的主體地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幼兒的天性。
二、開展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問題,在實施體育課程改革中,教師應明確自主體育活動的核心是讓幼兒自主地“運動”起來,享受自由運動的快樂。室內自主體育活動有空間小、便于教師觀察和指導、受外界干擾較小、幼兒注意力容易集中等優點。
(一)巧用空間,創設自主體育活動的環境
1.綜合利用空間、有效規劃,創設有準備的運動環境
教師要善于設計場景,讓幼兒有地方玩,有東西玩。首先,因地制宜利用空間,教師可充分利用三維空間的環境發揮空間作用,如頂上和護欄窗戶上掛的,墻上貼的,以及桌椅、玩具,活動室、走廊、陽臺、樓梯、樓梯拐彎處、音體室等。其次,巧妙合理利用室內空間。針對身體移動性大、方向變化多的活動,如跑、行進跳、跳遠等,選擇空間比較大的音體室、小禮堂、多功能廳等場所;身體移動性小的活動如跳繩、拍球、力量練習等選擇陽臺、走廊、過道等空間。
2.創設專門的空間環境,提供運動材料
實踐中,教師應從教育的視角出發,探索環境、材料與內容的整合,兼顧室內環境的運動性、情境性、挑戰性、趣味性和安全性,以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運動發展需要。在室內墻面的空間安裝攀巖墻、投擲墻、鉆爬孔洞等創設運動環境;在一些大的功能室放置專門進行體能練習的器材,如小鞍馬等;在走廊過道的空間擺設體育器材柜,協商制訂取放材料的規則要求,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由拼擺。還可聯合同一層相鄰的班級開展跨班室內自主體育活動,或者采取錯峰安排運動時間等措施,保障室內場地有效利用。
(二)心中有目標,實施有內容
1.改變教育觀念,樹立大體育運動觀目標
圍繞幼兒體育活動核心價值觀和健康領域教育的關鍵經驗,結合幼兒身體發展與需求,從幼兒動作發展、情感體驗、合作能力、競爭意識培養等方面細化目標體系,循序漸進,避免盲目和混亂性。例如,走的基本動作有腳尖腳跟走、半蹲走、模仿動物走、高抬腿走、交叉步、窄道低矮走等;多人練習走有兩人三足、多人協同走等。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教師可以讓幼兒拉推重物走或延長走的時間和距離,從而較全面地把握幼兒的情況,靈活利用場地、綜合運用輔助器材引導幼兒有目標地練習,從而促進其基本動作發展。
2.層層遞進,提升難度,創新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的內容
通過形式多樣的室內體育運動,促使幼兒掌握跑、跳、投、攀爬、懸吊等基本技能,并思考如何動用身體各個部位進行動作練習。教師可以創建探索與想象的空間,吸引幼兒樂于運動,樂于動腦解決困難。例如,利用室內椅子玩搶椅子;繞(椅子)障礙練習鉆、跳、跑、爬;通過椅子與梯子的組合練習平衡、跨步走、爬等。還可以積極嘗試將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引入幼兒園,如賽龍舟、劃旱船、舞龍等中國傳統體育運動。許多民間小游戲如跳皮筋、跳房子、踢毽子、捉迷藏等,對場地要求不高,教師可在室內空間投放民間游戲材料,還可以制作成游戲小卡片,讓幼兒抽簽玩這些民間游戲。
(三)因地取材,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自主體育活動
1.借助多媒體設備、音響、游戲材料來豐富自主體育活動內容
例如,為小班、中班幼兒提供運動音樂、圖片等鼓勵他們模仿各種動作,還可以讓幼兒戴上表演區的頭飾模仿袋鼠、兔子、青蛙等動物,練習不同的跳躍。大班幼兒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開展人機對抗的體感游戲,如全民熱舞、賽跑、拳擊等。教師可運用手機、多媒體視頻點評幼兒運動中的問題,特別是運動過程中表現出的合作、勇敢、專注等品質,以及矯正錯誤動作的示范等,這些都是室內優于戶外體育活動之處。
2.因地取材,發揮小空間大運動的功能
充分利用室內組合建構材料等開展體育游戲,如可以讓幼兒自由擺放碳化積木,或者與木梯、輪胎、桌椅等組合,引導幼兒練習平衡、按路線走、行進跳、單腳站立等。角色區域的瓶瓶罐罐可以打保齡球、進行投遠投準練習、肩上挑物練習等;活動室區域的分隔櫥可以用來設置投擲距離、當作障礙走跑跳的替代物;在樓梯上縱跳、投準、按目標走,或在樓梯上放置一塊大木板,瞬間變成滑梯、斜坡。投放能夠組合變化的非結構性材料,變廢為寶,一物多玩,能激發幼兒的積極性。
(四)激趣為先,指導有側重
1.創設激發運動的主題墻環境
室內有許多學習活動和游戲活動的材料和學習區,為激發幼兒運動的積極性,教師可在室內布置“運動主題區”,如設置“我的運動我做主”“我的運動日記”等主題墻,以圖片、運動故事等形式,讓幼兒記錄自己的體育活動計劃和運動困惑。如讓中大班幼兒寫下“我喜歡的體育明星”,讓小班幼兒寫下“我會模仿的動物”等,通過表征、交流,使幼兒喜歡運動。讓教師更直觀地觀察幼兒的運動水平和運動需要,促進幼兒主動嘗試各種體育活動,從而喜歡運動。
2.提高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師可以以伙伴的角色參與幼兒游戲當中,善于觀察和發現幼兒。比如,幼兒在玩圈、平衡板、皮球時,教師鼓勵幼兒創新開發出不同的玩法,與其他器材組合玩。教師在幼兒游戲中應用心觀察與發現幼兒活動的創新點和需求點,并支持幼兒大膽嘗試,使幼兒獲得成就感,獲得動作發展和能力發展,從而喜歡上體育活動。例如,大班幼兒喜歡合作游戲和競賽類游戲,教師就可引導幼兒自由選擇合作伙伴與裁判,鼓勵他們協商解決競賽中的問題,協商游戲規則和玩法,幼兒自主性被重視,創造力、想象力、交往能力就能被有效激發。
3.弱化“惟安全論”,規則與安全有機滲透
幼兒在運動中難免會受傷、出現小事故。教師要提高對游戲風險的評估、提高對安全隱患的敏感度,增強安全防護意識。在制訂體育活動規則時多給幼兒提出“這樣玩安全嗎?”“怎樣防護更安全?”等問題,允許幼兒改進游戲規則,開展結合安全教育的動作技能訓練,讓幼兒在掌握基本安全行為規則中嘗試挑戰,面對失敗和挫折,敢于冒險。同時增進家園溝通,與家長達成共識,把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受傷小事故當作成長的必修課。
三、結語
幼兒園室內自主體育活動的開展應確立目標,充分利用室內運動資源,創造性地開發在小場地可進行鍛煉的器材、玩具,提高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的自主性與探究性,尊重、支持、發現兒童。
參考文獻:
[1]毛文斌.幼兒園體育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8):212-213.
[2]程學琴.源起與發展:一場深刻的兒童游戲革命[J].學前教育,2019(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