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桔

2020年以來,權益類基金逐漸成為內地公募基金的主流,無論主動型的偏股基金還是被動型的指數基金,間或會有爆款產品問世,這對于一些發力于權益賽道的基金公司而言是一件幸事,但對于長期深耕固收等其他領域的公募來說,發展思路或許就需要在牛市中及時校正了。
例如長期選擇深耕定增賽道的財通、九泰、北信瑞豐就遭遇到這樣的尷尬,首當其沖的是公司規模提升乏力。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財通基金的全部資產合計約為264.74億元,排名較上一個季度微升兩位;而另兩家公司近況尚不如財通,北信瑞豐半年末從第92位下降到第96位,而九泰基金半年末排名第99位。
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愛方財富總經理莊正表示:“最近一年,財通基金參與的定增項目有55個,九泰基金有13個,北信瑞豐有10個。整體測算,定增上市公司的漲幅同期約為28%,并沒有明顯跑贏指數,出現這種情況的關鍵或許是出在定增公司的折價率并不特別高。”從公募整體參與上市公司定增來看,去年以來最為成功的例子是廣和通,當初增發價格30元,目前的價格是65元,溢價率也僅約為116.67%。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0月21日,A股市場今年以來已有206家上市公司發布了定向增發的公告,且得益于股市進入牛市周期賺錢效應顯現,迄今共有12家上市公司的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漲幅翻番。從公募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增發情況看,開年迄今大約有300多只產品參與其中。
在牛市中,理論上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對于基金組合凈值的提升會有明顯的作用。例如在領益智造的定增中,睿遠成長價值、財通價值動量、興全合宜等15只公募基金就合計投入約22.82億元,至今較發行價浮盈超過30%。
上市公司定增項目明顯增多與今年再融資新政推出有關。2月14日,再融資新政落地,其中新的變化主要有:一、戰略投資者可自由選擇定價基準日;二、發行可以從9折定增變為8折定增;三、鎖定期由36個月縮短到18個月;四、發行對象擴充至不超過35名。在再融資新政發布后,雖然監管層對“18+8”的政策連番打補丁,但整體來看,再融資松綁的政策導向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
正是因再融資新政的變化,以及A股市場的持續走牛,明顯擴大的套利空間讓各類機構投資者蜂擁而至,但因對戰略投資者身份的認定較為模糊,這對于專注定增市場的公募來說,成功分得一杯羹的難度不減反增。例如,今年定增領域較為轟動的案例為高瓴資本張磊參與凱萊英定增的故事,高瓴資本原本會獨攬凱萊英的定增份額,但在新規之下還是變成了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 而正是這個變化,讓大成、南方、九泰等公募基金公司得以幸運入圍。
雖然大盤的底部抬升讓很多公司股價走牛,但《紅周刊》記者依然注意到,仍有20家上市公司目前的股價較期初的定增發行價出現了負增長, 其中,華正新材、劍橋科技、中孚信息、聞泰科技四家公司的價差倒掛超過了20%,如此情況下,不乏有公募基金暫時浮虧被套。以目前股價倒掛最為嚴重的華正新材為例,其獲配名單中就有大成、鵬華、九泰基金身影。
國慶長假后,首批競價定增的標的股6個月鎖定期陸續到期,定增新規下的首例限售解禁出現在10月9日。威華股份早在9月28日發布了《關于非公開發行股票部分限售股份解除限售的提示性公告》,從公開資料來看,威華股份定增價格為7.61元/股,解禁日的收盤價為11.78元/股,截至解禁前一日,對應定增參與者的收益率為43.67%。
10月21日,劍橋科技3149.22萬股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也上市流通。Wind數據顯示,在4月21日至10月20日的期間內,劍橋科技股價下跌了34.86%,這令參與定增的一眾機構投資者損失慘重, 其中,財通基金當初以1.87億認購劍橋科技非公開發行股份,因股價的下跌而浮虧大約0.65億元。
對此,博時基金研究部副總經理金晟哲強調,從市場波動的角度看,熊市末期或者牛市初期是參與定增最為有利的時間段,較低的股市點位本身提供了比較好的安全邊際。而定增說到底就是賺企業成長的錢,優秀企業與平庸企業的差距最終會體現在定增項目的收益差距上。
《紅周刊》記者注意到,在傳統的定增陣地,上半年表現平庸的財通基金下半年攻城奪地的步伐有所加快。10月26日,長安汽車的定增股份即將解禁上市,這其中就包括了財通基金獲配的1099.0654萬股,這是其今年收獲較大的一筆。同時,僅9月以來,財通基金還出現在*ST勸業、沃特股份、榮盛石化、數據港、川恒股份、藥明康德六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名單中。但是從價差效應看,除去長安汽車最新15.88元股價較當初的定增發行價溢價明顯外,其余標的的最新股價基本還是維持在原定增價附近徘徊。
統計數據顯示,在按照投資標的分類的定向增發主題基金中,若將產品A\C兩類分開計算的話,時下定增主題的基金大約有93只。而這其中來自于財通旗下的僅包括多策略精選、多策略升級、多策略福享、多策略福鑫四只,昔日的多只定增基金如今已紛紛轉型。從存續的四只定增基金來看,2020年迄今業績分化明顯,其中表現最好的是財通多策略精選,產品目前年內的凈值增長率已經達到63.70%,而財通多策略升級年內的凈值增長率僅為14.04%,在4只公司存續定增產品中“墊底”。
究其業績分化原因,《紅周刊》記者發現主要的差異似乎并非斬獲定增項目的多寡,主因還是來自于基金經理選股眼光的不同上。具體說來,對比兩只產品的二季報十大重倉,財通多策略精選所選股票悉數年內實現增長,同時中國中免、新易盛、藍思科技三只標的迄今年內股價翻番;但財通多策略升級的基金經理不僅未能成功選出一只漲幅翻番標的,同時太極股份、美年健康、萬集科技等三只重倉股開年迄今漲幅還為負值。
接受記者采訪時,某小券商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基金分析師指出:“相對來說財通基金轉型有一定成效,主要還是因為去年的科技股行情中基金經理金梓才整體表現不錯,今年也陸續發行了幾只科技主題的產品。”雖然如此,但記者還是注意到,至少從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和現任基金經理業績兩大要素來看,財通基金距離轉型成功尚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首先是存續產品的規模,Wind資訊數據顯示,在現有的大約20只主題類基金中,按照半年末的規模,將A、C兩類份額分開統計的話,公司目前僅有財通成長優選、財通智慧成長A、財通內需增長12個月、財通多策略福享四只產品規模在10億份以上,即便是去年業績優異的明星基金經理金梓才,年內其擔綱發行的最好的一只產品也沒有募到20億份。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財通基金在基民和渠道中所沉淀的口碑較為一般。
其次是基金經理陣營的“兵少將寡”,目前財通旗下管理著主動權益類的舵手僅有金梓才、夏欽、談潔穎、梁辰4人,從基金經理崗位的任職年限來看,談潔穎的任職時間超過7年半,金梓才任職時間接近6年,夏欽的任職時間大約4年半,而今年業績較為出色的梁辰任職尚不到3年,彼此之間的差距明顯。粗略估算,四位基金經理每人平均大約要管理5只產品,而金梓才更是一人管理了7只產品。在人少且普遍“一拖多”的背景下,公司相關產品的業績穩定性平添了幾分難度。
我們以去年憑借重倉科技股一舉成名的金梓才來看,今年其在管產品的數量增加了兩只,所管產品的總規模突破百億元大關,但在管產品的業績卻基本維持在40%一線,位居同類產品的中游水平。整體來看,財通基金接下來或許要在定增和純粹的二級市場權益投資上做出一定的取舍,畢竟中小基金公司難以魚和熊掌同時得兼,著力打造爆款就要做出一定的利益犧牲。
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濟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程穎表示:“ 在我們評級體系中,在114個有一年貨幣基金管理經驗的基金公司中,財通的評級僅為兩顆星,其中盈利能力較差,業績穩定性較差, 規模適度性極差。”
對比財通尚可以勉強打出金梓才一張牌來看,九泰基金倘若謀求爆款權益時代華麗轉身,或許公司層面潛藏的隱患會更多地暴露出來,尤其是人才的短板頗為明顯。
前述券商基金分析師直言:“從三家公司的情況來看,其中相對問題最大的是九泰基金。九泰受再融資新規影響較大,股東方九鼎集團在定增項目上為九泰基金提供的便利也在逐漸減弱。
定增項目減少之后,九泰銳誠、九泰銳豐等基金先后完成轉型,轉型之后的九泰產品線以偏債混基為主,且整體業績也并不亮眼。”

從資料來看,來自九泰基金旗下的產品有泰富定增、銳益定增、銳富事件驅動、銳智事件驅動、九泰久穩。《紅周刊》記者結合定增統計結果來看,九泰基金在今年206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中得失兼而有之,例如在廣受關注的凱萊英的定增中,九泰基金最終成功地入選,但在其他的定增項目,如中興通訊、中國船舶、寧波銀行、藥明康德、長安汽車等定增項目上失手。
以寧波銀行的定增項目為例,公告顯示該股定向增發的發行價格約為21.07元,最新收盤價已飆升至36.28元,該股最新價較收盤價漲幅達到72%。從彼時所公布的發行對象配售明細來看,公募基金中的最大贏家并非以定增見長的南方基金。公告顯示,南方基金旗下包括主動權益類基金、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養老金產品等近20只產品成功入圍。
值得注意的是,在角逐定增項目有得有失的前提下,九泰基金的相關定增產品也沒有亮眼的業績表現。截至最新收盤,上述九泰的定增基金產品中,除去靈活配置型基金九泰久穩外,其余的產品基本年內漲幅在40%一線,同類排名接近中游的位置。“其中今年以來表現較差的是九泰銳富事件驅動,它的投資方向偏向于周期,今年以來行業投資偏向于養殖、地產,投資標的則偏向于招商輪船、紫金礦業等股票,因此在結構分化的市場環境中表現一般。”前述基金分析師進一步強調。
爆款權益時代疊加再融資新規引發蝴蝶效應,在受到大股東庇護式微的影響下,九泰基金未來轉變重心發力主動權益看似也將是必然,但是公司至少目前似乎無人可以委以重任。Wind資訊顯示,公司目前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團隊僅大約包括劉開運、林柏川、吳祖堯、袁多武、何昕等幾人。以五人中相對拿得出手的劉開運為例,其今年在管產品既有回報超過50%的公募,同時也有收益不到18%的產品,不同產品間的業績差異頗為明顯。
此外,與財通、九泰兩家公募類似,北信瑞豐同樣也面臨著轉型不暢、主動權益無人挑大梁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