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1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18-02
癌癥身為人們避之不及的疾病之一,是危害人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肝細胞癌癥身為人體常見的惡性腫瘤肝癌之一,由于該病癥初期沒有十分明顯的癥狀,導致人體經常會對此忽略,進而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結合我國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來看,雖然肝癌病癥起病較為隱秘,但是并非沒有一點蛛絲馬跡,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患有肝癌病癥身體便會相繼發出信號,而我們便要對這些信號引起重視。
1 存在出血傾向
一般情況下肝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會出現牙齦出血的情況,部分患者皮膚下可能存在瘀斑。之所以患者會產生此類癥狀,主要是因為肝臟組織發生損傷之后,會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凝血功能,進而導致牙齦出血、皮下瘀斑,此類癥狀通常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較為常見。除此之外,典型的出血癥狀還有消化道出血,這是有人體靜脈高壓引起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所導致,根據目前我國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來看,消化道出血是導致肝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家要對此引起重視,避免病情惡化,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2 身體消瘦乏力
肝癌患者相較于其他腫瘤患者而言,身體會出現明顯的乏力癥狀,這種癥狀與患有慢性肝炎的患者十分相似。一般情況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會出現不明原因的乏力癥狀,可能是與自身消化功能有關,也可能是營養吸收問題,肝臟細胞損害以及肝臟功能下降等,這些問題會導致體內代謝系統出現異常現象,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肝癌細胞釋放出現有毒物質。根據肝癌患者的生活表現來看,患有該病癥的患者往往會出現身體消瘦這一癥狀,這是因為肝臟組織功能出現損傷以及消化功能降低導致。隨著肝癌細胞的不斷發展,患者的身體會日漸消瘦,甚至還有可能導致病情不斷惡化。
3 消化道功能異常
肝癌患者在日常飲食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食欲不振、飯后腹脹、惡心想吐等癥狀。不僅如此患有肝癌病癥的患者還有可能存在長期腹瀉癥狀,這種癥狀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被患者當做慢性腸炎進行處理。當人體體內出現門靜脈癌栓或者肝靜脈癌栓時,體內的腸功能便會出現紊亂癥狀,進而導致患者大便次數增加,出現腹脹現象等。而腸胃功能紊亂會導致患者存在消化不良、噯氣、惡心想吐等癥狀。
4 下肢出現水腫癥狀
肝癌患者如果存在腹水癥狀,那么通常情況下還會出現下肢水腫現象,癥狀較輕的患者往往會腳踝出現水腫,病情較重的情況下,患者整個下肢部位都會出現水腫癥狀。在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部分患者下肢會高度水腫,甚至下肢皮膚會滲透出來液體。患者之所以存在此類癥狀,主要是因為腹水導致患者下肢靜脈出現阻塞或壓迫,又或者受到了癌栓的壓迫,下肢靜脈回流受到影響,最終誘發水腫癥狀。部分肝癌患者存在輕度水腫癥狀可能是由體內血漿蛋白過低導致,在臨床治療中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以便明確病情,為后續治療提供依據,為提高自身生命質量提供保障。
5 身體出現發熱癥狀
患有肝癌病癥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會出現身體多汗、發熱癥狀,多數肝癌患者可能存在中低度發熱情況,少數肝癌患者會出現高熱癥狀,一般情況下提問會超過39℃,與感冒發燒癥狀有所不同的是,由肝癌癥狀引起的發熱現象不會伴隨寒顫,因為由肝癌引起的發熱往往都屬于癌性熱,這是人體內肝癌腫瘤組織出現壞死后釋放熱量導致的,并且肝癌患者本身因為抵抗能力低下的因素十分容易合并感染,進而引起發熱癥狀,與癌性熱有所不同的是感染導致的發熱癥狀要結合血液現象經過抗拒治療才能確定。
6 肝臟區域存在疼痛感
對于癌癥中晚期患者而言,病癥的首發表現就是肝臟區域的疼痛癥狀,一般超過50%的肝癌患者都存在此癥狀。疼痛區域為人體右肋部以及劍突位置,患者會表現出間歇性或者持續性的隱痛,甚至還有可能表現出鈍痛與刺痛。在疼痛感覺來臨之前,患者會察覺到身體右上腹部位出現不適癥狀,進而發展為疼痛感。疼痛感輕重不一,部分患者在較短時間內可能會自行緩解。患者之所以會出現該癥狀是因為腫瘤在體內不斷生長變大而導致,使得肝包膜部位受到壓迫,最終發生牽拉痛。也有可能是因為腫瘤壞死產生的廢物導致肝包膜受到刺激最終引發疼痛癥狀。
部分肝癌患者可能會因為肝穿刺等因素,肝臟區域突然發生劇烈性、突然性的疼痛,一般情況下還有可能導致肝臟組織的表面存在癌結節破裂。如果在該癥狀發生時患者存在血壓降低甚至休克癥狀,那么在對其進行腹腔穿刺工作時往往會出現血液性液體,說明此時患者癌結節破裂出血癥狀已經十分嚴重,一旦遇到此類情況,患者必須盡快接受搶救工作,以免生命安全受到危險。
除了上述因素之外,患者出現疼痛癥狀也有可能是因為腫瘤生長地方不同導致,如果腫瘤存在患者左葉部位,那么患者的中上腹區域會出現疼痛感。如果腫瘤存在于患者右葉部位,那么患者的右邊肋骨便會出現疼痛感。如果腫瘤已經生長到患者的橫隔部位,那么患者的右肩膀或者右背部會出現疼痛感。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患者將此類疼痛當做肩關節炎進行處理,進而貽誤病情,導致自身病情不斷發展,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
作者簡介:
徐邦有(1981.2-),男,四川成都,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從事普外科(肝膽、胃腸、疝)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