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由張德瑞、孔雪梅主編的《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實踐與推進策略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一書集中討論了全球化發展背景下漢語國際教育的理論發展與實踐創新,為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實踐與推進的策略分析提供了科學化的、專業化的意見與建議。該書從現狀調研與市場需求分析出發,運用語言學、傳播學等跨學科融合創新的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結合時下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實事求是地梳理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科學經驗與理論發展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現代化、規范化和創新化發展。
在內容上,該書共有六章:第一章立足現代語境闡釋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內涵,從大到小分別明確了語言傳播、語言文化傳播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異與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梳理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歷史概況與歷史演變,對現代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進行了政治、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價值評估,全方位強調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研究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第二章建構了系統化的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理論體系,其中該書跨學科、跨專業和跨領域的研究視野全方位夯實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基礎,包括語言學基礎、傳播學基礎、跨文化交際學基礎、教育學基礎,以及教育心理學基礎等;第三章具體論述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主體、形式、模式和典型案例,有針對性地探討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效果優化的方式與路徑;第四章立足于時下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現狀,分析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中的優勢以及有利因素,目前來說,綜合國力的提升、政府的重視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為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帶來了許多機遇與挑戰,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應當抓住機遇,分析已有的成功經驗,從決策、組織、推廣、媒介等角度不斷總結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有效策略;第五章針對目前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包括漢語的國際地位問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面臨的挑戰等,力圖從決策、研究、實施、媒介等角度找到新的問題解決方案;第六章從宏觀與微觀的角度分別探討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優化策略,并從媒介的創新與融合角度開拓了新的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優化路徑。
一、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性分析
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是漢語國際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它決定了漢語文化在國際化語境中的傳播范圍、傳播受眾、傳播模式、傳播媒介和傳播效果,對提升漢語國際教育整體水平、提高民族文化國際影響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漢語國際教育發生于跨語言文化的語境中,漢語文化意識、漢語文化傳播能力、漢語施教能力都是決定漢語國際教育整體水平的關鍵。換言之,語言和文化是打通跨語言文化交流通道的關鍵,漢語文化意識培養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將深刻影響到漢語國際教育的實施。因此,為了更好地達到漢語國際教育的成果,漢語國際教育應當高度重視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將中國民族文化融入漢語文化國際傳播與漢語國際教育中,抓住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中的主要問題,利用國際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媒介發展的新機遇和漢語國際教育的經驗成果等來優化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效果。總之,重視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有助于革新當下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體系,讓漢語國際教學的內容、形式、手段、渠道、模式打破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促進語言與文化的交融與滲透,讓漢語國際教育更加現代化、科學化和創新化,實現語言文化傳播教育的持續健康高效發展。
其次,我國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深耕多年,但相對于漢語國際教育的投入來說,漢語國際教育的成果顯然沒能達到預期效果,漢語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度與影響力不盡如人意。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既要加快漢語國際教育的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也要加快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從傳播學、語言學、社會學等跨學科的角度探索更具策略性、專業性、科學性的文化傳播路徑,豐富漢語國際教育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傳播價值,繼而用語言教育帶動文化傳播,用文化傳播講述中國故事,塑造中國形象。尤其是在當下日益復雜變幻的國際新形勢下,我國更應該做好漢語文化的國際傳播事業,掌握國際話語權,讓更多的國家、民族和地區聽到中國的聲音,喜愛中國語言與文化,增進與中國的交流與合作。
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現狀分析:機遇與挑戰
漢語文化國際傳播至關重要,但是如何分析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優劣勢,如何合理應對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推進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實踐,如何優化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效果,如何保證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長效持續發展等,是值得我們反思與總結的。
就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機遇來說,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正處于一個政策利好的時代,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在更大范圍內借助孔子學院的設立、擴張,以及中外語言文化的廣泛交流,實現了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大發展,增強了漢語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以“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發展為例,“一帶一路”為漢語國際教育打通了一個融經濟、文化、政治于一體的交流語境,促進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政治、文化、經濟、藝術等多方面交流,激發本國及其他國家對漢語國際教育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主動關注與重視,提升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有效性和漢語國際教育的整體質量。
就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遇到的挑戰來說,受歷史、國際形勢、綜合國力、文化立場等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我國漢語文化國際傳播能力長期不足,并受到了西方文化傳播的強烈沖擊。長期來看,漢語文化國際傳播能力的不足正嚴重阻礙著我國民族文化的對外傳播,以及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教等多方面的對外合作交流。與其他西方大國相比,我國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還處于弱勢,還需要不斷積累經驗、轉化成果,只有這樣,我國才能逐步保障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和漢語國際教育的健康發展。
三、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優化策略
抓住全球化發展的時代機遇,及時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等有利條件,準確制定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優化策略,是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具體來說,要想促進漢語國際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優化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第一,正視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在漢語國際教育發展中的重要影響作用,強化漢語文化的國際傳播意識,讓漢語國際教育打破傳統的語言教學體系,明確漢語國際教育在文化傳播中的責任和使命,并通過課程教學、教材研發、課堂互動、課外延伸、多媒介融合等方式進一步深化漢語文化的內涵,以漢語國際教育為基點最大化地發揮孔子學院在漢語國際教育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實現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全面推廣。
第二,分析漢語文化國際傳播中的主體與客體,借助媒介的創新與拓展,發揮主體與客體的傳播作用,增強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互動有效性,促進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最終效果。也就是說,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需要在媒介技術的創新支持下,充分發揮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作用,讓施教者更主動地傳播,讓受教者更樂于去接受,進而在平等、真實、有趣的交互中促進施教者與受教者的和諧交流,激發更多的人投入到漢語文化的國際傳播中,吸引更多的外國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漢語語言與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時代,媒介傳播的規模和效率在不斷提升,受者的選擇變多,也更能夠在跨語言文化的信息與信息之間進行及時的比較。為了長遠的發展,為了切實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也為了吸引更多的漢語學習者,我國漢語國際教育和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需要始終堅持文化平等的原則,以平等、開放、真實的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理念,建立和諧的跨語言文化傳播平臺,保障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持續發展,樹立積極健康的中國形象。
第三,構建良性的漢語文化國際傳播輿論環境,平衡漢語國際教育與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發展中的優勢與劣勢、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打破過去國際新聞文化輿論不平衡的狀態,為漢語國際教育與漢語文化國際傳播提供更堅實的保障。一方面,漢語文化國際傳播需要優質且豐富的文化內容資源作為支撐,因此,要加快推動漢語國際教育的教材研發與內容拓展,滿足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內容需求。另一方面,漢語文化國際化需要依賴于漢語文化國際的教育教學資源,以漢語國際教育為基點,實現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全面覆蓋,因此,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發展將促使漢語國際教育在規模和質量上不斷探索與發展。
我國應當高度重視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解讀并分析漢語文化國際傳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合理利用有利環境和有利因素,總結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優化策略,推動漢語文化國際傳播的持續優化,促進漢語國際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2019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基于留學生認知的復合詞詞義生成模式研究”(L19BYY025)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