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 羅智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顫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臨床應用情況。 方法: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來我院接受疾病治療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顫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2組,每組50例。對照組使用阿司匹林,觀察組使用華法林治療疾病,同時檢測INR,分析治療期間內不良反應以及觀察組INR達標以及華法林維持劑量情況。結果: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5.華法林維持劑量為1.430~3.572mg/d,均值為(2.374±0.306)mg/d。結論:針對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來講。在周全化監測INR的狀況之下,對其應用華法林開展抗凝治療,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老年患者;非瓣膜性房顫;華法林;抗凝治療;價值分析
【中圖分類號】R5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45-01
Clinical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of senile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in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of senile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Methods: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nvaf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Aspirin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warfarin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treat the disease,INR was detected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as well as the INR compliance and warfarin maintenance d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nalyz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The maintenance dose of warfarin was 1.430~3.572mg/d, with an average of (2.374±0.306)mg/d.Conclusion: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nvaf.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of INR, the application of warfarin in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is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Nvaf;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Value analysis
心房顫動(AF)屬于一種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心律失常性病變。隨著病患年齡增長,該疾病的病死率逐漸增加。相關研究證實【1】,接近20%的缺血性腦卒中主要因房顫所引發。其也為導致患者死亡以及殘疾的重要因素。現如今,臨床中治療房顫的方法主要包含積極控制患者心室率、恢復心律同時維持竇性心律,抗凝治療幾個方面。
當前臨床研究證實,針對于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來講,使用華法林進行治療能夠取得一定效果。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全面探究老年非瓣膜病房顫患者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將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4月-2018年4月來我院接受疾病治療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顫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均在60歲以上,且通過12導聯心電圖確定為房顫。受試者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樣本:晚期癌癥者、風濕性心臟病者、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房顫者、華法林應用禁忌者、精神疾患、拒絕參加實驗調查者、血液系統疾病者、血壓控制不佳者、肝腎功能異常者。
現按照就診次序,將其隨機平均分為對照、觀察2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內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均值為73.56±2.78歲。
觀察組內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均值為74.09±3.15歲。經對比證實,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受試者使用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51021475 · 四川太平洋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治療疾病。結合受試者的病情,將具體的藥物劑量控制在50-100mg,1次1日。
觀察組受試者使用華法林(國藥準字H20054247 · 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抗凝治療,將初始劑量設定為2.0mg,1次/日。病患在服用藥物之前,首先測定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在此之后,每相隔3-5天復查該值1次。同時結合INR值,有效調節具體的藥物使用量。單次調整量將0.8-1.125mg視為最低給藥量。應將INR值保證在1.81-2.51mg之間。當病患的INR值得以穩定之后,相隔30天重復檢查INR值。倘若患者發生出血或者其他可能會對該值造成影響之狀況,應當有效監測患者凝血功能情況。每個月對病患開展隨訪一次,共計12次。
1.3觀察指標
(1)分析2組受試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2)分析觀察組受試者INR達標與華法林維持劑量情況。
1.4統計學原理
本實驗利用SPSS20.0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內的計數資料開展X2檢驗分析,計量資料開展t值檢驗分析。若p<0.05,證實相關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受試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P<0.05,詳見表1。
2.2INR達標以及華法林維持劑量情況
當病患使用華法林藥物平均時間為(10±5)d時,INR達標為(1.81~2.51,M=2.19)。華法林維持劑量為1.430~3.572mg/d,均值為(2.374±0.306)mg/d。
3 討論
相關文獻證實【2】,在中國自然人群之中,心房顫動的發生概率大約為0.77%。該疾病的發生率和年齡成正比。80歲以上群體出現心房顫動的概率大約為10%左右。
所謂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主要指的是患者心房發生無序快速波動。且這種生物行為和心室并不存在顯著關聯性。當前臨床指出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的發生,主要和多重交錯波狀折返型電活動存在關聯性。心房顫動會對人體的心臟輸出量造成顯著影響,繼而導致病患心房發生無效收縮以及心室空虛。心房無效收縮會引發機體過多血液凝集在右心房之中,就此生成血栓。加大了病患出現卒中的風險。
臨床將心房顫動分為永久性、突發性以及持續性3類。在此其中情況較為嚴重的2種為永久性以及持續性心房顫動。
阿司匹林屬于日常生活中常用藥品。其在治療關節痛風濕疾病、頭痛、發熱、感冒中有著一定效果。另外值得說明的是,阿司匹林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過度凝集。因此,其也被應用于治療某些心臟疾病之中。有一些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后會出現較為顯著的胃腸道癥狀以及過敏反應,甚至有部分患者發生肝腎功能損害。
華法林為一類香豆素類抗凝制劑,其能夠有效降低維生素K所參與的凝血因子于肝臟內合成度。相較于阿司匹林,華法林抗凝效果更為顯著。利用該藥物開展抗凝治療,能夠令非瓣膜病性房顫病患發生缺血性出中的相對危險降低54%左右。接受該藥物治療疾病的患者總體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會下降52%左右【3】。
值得說明的是,因為患者之間存在個體差異,繼而引致華法林的應用劑量很難控制。這種藥品一般經過肝臟完成代謝,所產生的代謝產物也有一定抗凝效用。所以說,在患者使用華法林治療疾病之后,醫院方面應當有效監測其抗凝強度水平。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證實: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受試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更低,P<0.05,該項結果和國內文獻相一致【4】。
迄今為止,華法林作為一類心房顫動抗凝治療的有效藥品,還未能夠得到全面重視。有調查證實【5】:中國心房顫動病患應用華法林接受抗凝治療的概率只有1.7%左右。使用阿司匹林接受治療的患者大約占37.9%,而六成的病患均沒有使用過上述兩種藥物。即便是三甲醫院,華法林的使用率也僅僅為9%。且很多醫院在對患者使用該藥物過程中,沒有系統性監測INR值或者INR保持在較低水平。之所以出現這種結果,主要原因在于很多醫務人員擔心發生出血性并發癥。另外也有部分患者未能依照相關要求監測INR。
針對于這種情況,應當有效強化醫務人員為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力度,其也為推進心房顫動患者接受正確抗凝治療的有效舉措。另外值得說明的是,利用有效方法積極提升心房顫動病患針對于抗凝治療的依從度,定期實現監測INR,積極預防出血事件發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年齡并非抗凝出血的高危因素。而抗凝強度才是預測出血情況的高精準指標。很多老年患者存在多類出血因素。比如說同時服用多了藥品、合并多種疾病等等。是否有必要針對該部分群體適當減少抗凝強度,當前仍存在爭議。
本實驗將華法林INR控制在1.81-2.51之間,能夠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且安全性較強。
華法林在進入到人體之后,于血漿內有98%-99%以結合形式存在。而發揮出抗凝效應的是游離型華法林。當前該藥物在臨床上使用困難的要點在于抗凝強度不穩定與治療窗較窄。該藥物的抗凝強度會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在此其中包含藥物因素、食物因素、輸入新鮮血液、肝功能不全。所以說,當心房顫動患者聯合應用其他藥物治療疾病過程中,應當注意相關藥品對于抗凝效果所造成的影響。
總而言之,針對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來講。在周全化監測INR的狀況之下,對其應用華法林開展抗凝治療,安全有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含.非瓣膜性房顫應用達比加群酯抗凝治療效果及癥狀轉歸情況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33):99-100.
[2] 徐娟.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顫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9(20):34-35.
[3] 金晶.利伐沙班與華法林對缺血性腦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顫病人抗凝治療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實用老年醫學,2019,33(10):1019-1021.
[4] 王德祥.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口服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物的依從性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28):58+60.
[5] 周佳純,周琰,蘇瑞,錢鳳丹,李琴.非瓣膜性房顫射頻消融術圍術期抗凝藥物治療分析與評價[J].中國藥師,2019,22(06):1081-1084.
作者簡介:
吳玉(1982-),女,漢,四川綿陽,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