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王媛


【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中通過運用人免疫球蛋白行靜脈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對照組患兒進行抗規的抗炎、抗病毒等治療,觀察組患兒在該基礎上早期加用免疫球蛋白行靜脈注射治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7.44%,對照組84.62%,且P<0.05;觀察組患兒的退熱、口腔潰瘍愈合以及皮疹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P<0.05。結論:針對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通過運用人免疫球蛋白實施靜脈注射治療可顯著提升患兒療效,并幫助縮短病程時間。
【關鍵詞】小兒手足口病;重癥;人免疫球蛋白;效果
【中圖分類號】R7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58-01
小兒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感染腸道病毒所誘發,臨床中多以腸道病毒71型與柯薩奇病毒A16型較為常見,該病毒在春秋季節感染,呈現高發期,可經由唾液、糞便和皰疹液等傳播。現階段對于小兒手足口病患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還需及早明確診斷并給予及時治療[1],對于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來說其治療難度進一步上升。以下將探究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中通過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臨床效果。
1 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本院78例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依據藥物應用差異分組,即觀察組:39例,男/女:20/19;患兒年齡1~4歲,均值為(2.1±0.3)歲。對照組:39例,男/女:18/21;患兒年齡1~4歲,均值為(2.2±0.2)歲。2組臨床資料對比P>0.05。
1.2方法
2組患兒均結合情況并于監護條件下進行抗炎、吸氧、抗病毒、補液、退熱以及改善電解質紊亂等常規治療,如給予患兒甲基強的松龍靜脈滴注,劑量1.0~2.0mg/kg*d,持續應用3~5天.針對危重型患兒還需進行靜脈推注實施沖擊治療,劑量為10~20mg/kg*d,連續3天后可改為1.0~2.0mg/kg*d的維持劑量,待患兒病情穩定后方可停止用藥。同時針對患兒出現的肢體無力、肌顫以及易驚等情況,應用20%甘露醇行靜脈滴注,劑量為250ml。與此同時結合患兒病情應用奧美拉唑來保護胃黏膜并抑制胃酸過量分泌,期間加強患兒循環、心率和血壓等指標的監測,并對藥物和劑量進行適當調整。觀察組患兒在該基礎上早期加用免疫球蛋白進行靜脈注射治療,2.5~5.0g,分為2天用藥。
1.3統計學方法
涉及數據以SPSS19.0分析,數據標準差以()描述,組間數據t、X2檢驗,P<0.05即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療效對比
2.2康復時效對比
3 討論
手足口病在嬰幼兒群體中的患病率較高,特別是對于重癥患兒來說容易誘發肺水腫、腦水腫、腦干損傷以及腦膜炎等并發癥,甚至可能造成患兒死亡[2-3]。現階段,對于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主要通過營養支持、抗炎和抗病毒等來控制其病情進展,幫助改善臨床癥狀同時降低各類并發癥風險,然后總體來看臨床療效仍有待提升。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人免疫球蛋白實施靜脈注射治療取得滿意療效。人免疫球蛋白能夠產生良好的抗病毒和抗菌等作用,同時可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以及免疫替代功能,將其應用于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治療中可幫助改善血液內炎性因子水平,同時有利于提升患兒機體抵抗力,通過實施靜脈注射給藥,能夠幫助縮短個癥狀的消退時間,加快患兒的病情轉歸。除此以外近年來有研究發現[4],人免疫球蛋白的運用能夠提升機體抗病毒功能,幫助緩解高病毒血癥對于患者機體形成的損傷,并且人免疫球蛋白能夠形成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本次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兒通過增加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治療,總體療效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升,特別是治療過程中患兒的發熱、口腔潰瘍以及皮疹等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表明,運用人免疫球蛋白實施靜脈注射治療,能夠進一步提高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的總體治療價值。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患兒通過運用人免疫球蛋白實施靜脈注射治療可顯著提升患兒療效,并幫助縮短病程時間。
參考文獻
[1] 岑建杉,張喜芳,李艷,等.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的觀察及對患者淋巴細胞的影響[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9,16(11):100-102.
[2] 蔣英杰.在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應用觀察[J].心理醫生,2018, 24(32):41-42.
[3] 尹進強,趙玉寶,郭強.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在重癥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的臨床分析[J].雙足與保健,2018,33(14):99-100.
[4] 劉春艷,李楊,趙家偉.小兒重癥手足口病靜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9,9(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