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城
摘要:當前,建筑業企業預算管理還存在缺乏戰略性、預算編制不夠科學、組織機構不完善、預算管理監管力度不足等問題,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夠使上述問題得到改善和優化。
關鍵詞:建筑業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預算編制
引言
近年來,全球經濟逐步放緩,建筑業企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得企業長遠發展,建筑業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促進預算管理的戰略性發展、推進預算編制工作、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健全預算監管制度。當前部分建筑企業在全面預算管理方面在思路與實踐上都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一是企業將全面預算混同于一般預算,沒有做到全面預算體系下的各預算系統的有機統一;二是預算編制不夠合理,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三是編制的預算在企業執行的過程中受到多方的阻力,難以持續推進;四是對預算管理并沒有建立評價和激勵的制度,對后續的預算管理活動難以形成有效的經驗,未能充分發揮全面預算在建筑企業中應有的作用,故而需要重點加以解決。
一、當前建筑業企業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管理缺乏戰略性
現階段,部分建筑業企業在推進預算管理工作時,沒有將預算管理與企業發展戰略統一,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脫節的現象。一方面,有些建筑業企業并沒有意識到戰略性預算管理的作用和意義,在編制預算的時候沒有突出企業戰略目標的導向作用。例如,有些建筑業企業仍然將預算工作重心集中在短期項目和業務活動之上,對于企業發展的長期業務沒有形成詳細的預算規劃。另一方面,有些建筑業企業在編制短期預算計劃時沒有結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或者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沒有考慮到二者的協調,使得企業戰略的指導性不足。部分建筑企業在編制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方案時,未能很好地將公司的發展戰略融入其預算管理方案當中,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建筑企業所編制的全面預算方案未能很好地與市場需求進行銜接,進而導致其全面預算管理方案的實施效果在實踐中大打折扣。缺乏長期戰略導向的短期預算也很難在運作層面上達成一致,各短期預算目標之間的關聯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總體上不利于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推進。
(二)預算編制不夠科學
首先,部分建筑業企業在編制預算計劃時沒有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保持一致,甚至在實踐中還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不僅干擾了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的實施,也制約了預算編制工作的開展。
其次,部分建筑業企業在編制預算時沒有針對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系統、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尤其是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機制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導致各部門預算編制指標體系與實際工作開展情況出現偏差,不利于指導各部門具體工作的開展。為了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還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共同參與,然而當下在我國較多的建筑企業中,雖然已經進行了全面預算管理改革,但大都還是按照項目、部門等的需要,分階段、分項目的實施預算管理,即還是相對比較分散,缺乏系統化,各個環節之間缺乏有效聯系,從而大大降低了全面預算管理的效果。
最后,部分建筑業企業所選用的預算編制方法不夠科學。按照預算編制的要求,企業在編制預算之初,應該主要參照上期企業各項工作進展情況,而在實際編制過程中,部分企業只是簡單地將部分指標進行修改,影響了預算編制的科學性。還有些建筑業企業所編制的預算在實際推進過程中經常性變動,預算的權威性沒有得到應有的體現,影響了預算管理的效果。
(三)預算管理組織機構不完善
首先,部分建筑業企業對預算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立不夠重視。在實際工作中,企業認為預算管理更應該隸屬于財務部門的業務,不應該突出其獨立性和權威性,而實際上預算應該跳脫財務工作,對財務各項工作起到指導作用。其次,很多建筑業企業在推進預算管理的過程中,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配合和協同不到位,從而影響了預算管理的效率。預算管理不只是依靠財務部門來完成,還需要借助其他相關部門的配合,但是從組織機構設置上,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屬于平級單位,本身沒有突出其權威性和獨立性,也對預算管理工作的推進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四)預算管理監管力度不足
當前,很多建筑業企業雖然構建了財務管理制度,也相應構建了預算管理體系,但是從效能的角度來看,預算管理還缺乏有效的監管。首先,部分建筑業企業沒有構建預算管理監管制度。預算管理的實施也需要依靠制度體系來保障其運行和發展,如果監管制度不完善或者沒有制定監管制度,那么勢必會影響預算管理的執行力度,從而會出現各部門及員工在執行預算時缺乏足夠的約束力,或者執行不到位,影響了預算管理的效果。其次,部分建筑業企業在推進預算管理工作時,對于其中的監管工作沒有進行系統、明確的職責分工。在實際工作中,財務部門相關人員可能一人承擔多項工作,或者出現一職多人的現象,這些都會影響監管的力度,不利于保障預算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任何管理活動都需要人的參與來執行,人是管理活動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對于企業預算管理活動而言,企業的預算管理活動向來是一項難度較大、程序復雜的任務,這就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預算管理與企業戰略的融合
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預算管理與企業戰略的融合。首先,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夠有效規避傳統預算管理與企業戰略割離的不良現象。通過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能夠從企業發展全局的角度關注預算管理工作,不僅可以考慮企業長遠性的發展,也考慮了企業短期內的實際情況,以戰略為導向,推進全面預算管理,更容易由上而下彰顯預算管理工作的效能。其次,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能夠借助企業戰略,將財務部門預算管理工作與其他各部門相關工作進行協同和配合,避免出現部門間的推諉和扯皮現象,既能體現全面預算管理的全員性、全過程性和全面性,也能將企業戰略通過預算管理工作進行細化,融匯到具體工作中去。除此之外,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能夠營造預算管理氛圍,通過領導的率先垂范,將預算管理與其他具體工作進行匹配,為預算管理工作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最后,提高了各成員單位和項目對利潤的關注度,主動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努力爭收節支,特別是一些工期較長或者常年虧損的分支機構,也積極利用可能的資源增加收入,為確保費用預算的完成,仔細分析各項費用支出,找出可挖掘的潛力,利用閑置物業、設備等增加其他收入。
(二)有利于科學開展預算編制工作
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提高建筑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益,加強其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與市場需求以及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的銜接度,建筑企業很有必要對其現有的全面預算管理的手段進行創新和完善。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有利于科學開展預算編制工作。首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能夠全面地推進預算編制流程的規范性,不論是預算編制的時間還是程序,都可以保障上下協同一致,尤其是在預算歸口管理上取得共識。同時,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能夠確保企業發展戰略與實際工作的緊密對接,在信息和數據調查、整理和分析上達到協同。其次,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能夠促使企業改善預算編制方法,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的要求,科學、合理地選擇適當的預算編制方法,然后通過由上而下的方式將預算管理方法進行貫徹和落實,進而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反饋和優化。通過雙重溝通和反饋機制的實施,不僅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進一步突出了預算管理工作的實際價值。例如,當前很多企業在選擇預算管理方法時都傾向于零基預算,關注當期的目標;也可以選擇滾動預算或彈性預算編制方法,通過對內外部環境進行及時的研究和分析,將預算計劃逐期向前推移,提高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應變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
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可以有利于完善預算管理組織機構。首先,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必須要突出預算管理工作的權威性和獨立性,因此,企業應該設立相應的預算管理委員會制度,通過企業領導的參與和指揮,將預算管理工作由上而下推進,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執行力。其次,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可以促進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和配合。全面預算管理強調全員參與、全過程管理和全面控制,因此,一旦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企業所有部門都應該考慮預算管理目標的導向性,在實際工作中主動進行配合和協調,不僅加速了部門間的溝通和交流,也提高了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四)有利于加強預算管理監管力度
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能有利于加強預算管理監督力度。首先,全面預算管理關注企業各項工作的全員性和全過程性,需要各部門實時提供相應的執行信息和數據,以便預算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其次,實時全面預算管理,能夠促進部門職責分工的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提高責任意識,各部門和人員能夠各司其職,共同為推進預算管理工作而努力。再次,全面預算管理中結合標桿管理,如建筑企業對照業內標桿,或者在系統內設立標桿項目,使用部分標桿數據對預算進行總體平衡,提高了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最后,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可以促使企業將內部考核機制與預算管理實施情況進行掛鉤,通過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獎懲機制等配套機制強化預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結語
隨著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已經成為現階段很多企業關注的財務工作重點。建筑業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不僅可以有效處理過去預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問題,還能夠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推進企業各項工作的協同和配合,不僅可以規范財務管理制度,還能夠從整體上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岳格麗.淺談全面預算管理在建筑業企業的應用[J].財經界,2019(07):104–105.
[2]蔡莉.初探建筑施工企業成本控制中全面預算管理[J].納稅,2019,13(10):276+279.
[3]張小波.關于我國建筑企業預算管理現狀的研究[J].財會學習,2018(3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