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策
【摘要】偏頭痛是一種反復發作的原發性頭痛,會給患者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近年來偏頭痛的治療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本文就偏頭痛的發病機制、誘因以及治療方法與療效等方面作一綜述,旨為臨床提供參考。
【關鍵詞】偏頭痛;藥物;神經阻滯;療效
【中圖分類號】R74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82-01
偏頭痛是一種臨床多見的原發性頭痛,女性患者居多,常與遺傳相關。其特點為反復呈發作性的搏動性劇烈疼痛,常為一側性,但也可兩側同時出現,疼痛常常局限于額、顳、枕部。患者可有惡性、嘔吐等臨床癥狀,光、聲等均可加重偏頭痛的程度。此外,部分偏頭痛可伴有一定的先兆癥狀如全身乏力、感覺改變、語言障礙以及眼前出現閃爍的暗點和視野出現缺損等。由于偏頭痛的發作頻率高、疼痛程度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因此嚴重偏頭痛被認為具有極大的致殘性【1】。
1 偏頭痛的發病機制
偏頭痛的發病機制目前還存在著許多爭議,主要包括三種學說:血管源學說,皮層擴布性抑制(CSD)學說以及三叉神經血管反射學說。此外,遺傳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尚未得到確認,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可能是偏頭痛的遺傳方式。
1.1 血管源學說:早在1983年,Wolff等研究提出偏頭痛與血管功能密切相關,他們認為是由于顱內動脈的收縮導致了大腦皮層功能的異常,從而使得一系列先兆癥狀的出現并引起頭痛。華駕略等【2】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伴隨有血管性疾病的大量出現,而其中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可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2 CSD學說:Leao【3】等最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CSD。而大量研究表明先兆型偏頭痛患者的先兆進展和CSD非常相似,CSD學說因此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1.3 三叉神經血管反射學說:三叉神經血管反射學說是目前可信度最高的學說,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有學者認為是痛覺信號傳遞至三叉神經血管通路使三叉神經受到刺激后,引起神經肽(如P物質)的大量釋放,從而引起偏頭痛的發生。
2 偏頭痛的誘因三叉神經血管反射學說
2.1 生物誘因:包括情緒或精神壓力、睡眠障礙、饑餓以及不規則的咖啡因攝入等。其中睡眠障礙被認為是引起慢性偏頭痛最主要的誘因之一,江艷【4】等調查了63例男性偏頭痛患者和179例女性偏頭痛患者,其中50名男性患者和145名女性患者存在睡眠相關的問題,占比分別為79.4%和81.0%。
2.2 藥物誘因:包括口服避孕藥,質子泵抑制劑,以及PDE-5抑制劑等。學者研究認為口服避孕藥誘發偏頭痛的機制可能與引起體內催乳素(PRL)水平的升高有關【5】。
3 偏頭痛治療方法與療效
偏頭痛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兩大類:藥物治療和神經阻滯治療。
3.1 藥物治療:治療偏頭痛的藥物主要包括曲普坦類、麥角胺類、非甾體抗炎藥等。
3.1.1 曲普坦類:呂春翔【6】將100名急性偏頭痛患者平均且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第一代曲普坦類藥(舒馬普坦)和第二代曲普坦類藥(利扎曲普坦)進行治療,兩者均顯示出較好的療效,其中舒馬普坦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而利扎曲普坦組治療無效率僅為4%,由此可充分體現曲普坦類藥物治療偏頭痛的有效性。
3.1.2 麥角胺類:熊二剛【7】對50例診斷為偏頭痛的患者采用麥角胺咖啡因進行治療,其中21例完全痊愈,16例疼痛得到緩解,總治療有效率為74%,由此可見麥角胺類可較好緩解患者的偏頭痛。
3.1.3 非甾體抗炎藥:宮景峰【8】研究發現單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治療偏頭痛療效不佳,若聯合使用鹽酸氟桂利嗪進行治療可顯著提升治療的有效率。
3.2 神經阻滯治療:主要包括枕大神經阻滯和星狀神經節阻滯等。
3.2.1 枕大神經阻滯:莫家鵬【9】等對30例符合急性偏頭痛診斷的患者進行了枕大神經阻滯治療,治療45分鐘后,患者疼痛明顯緩解,平均疼痛數字評分由9.3降至0.9。研究證實枕大神經阻滯治療偏頭痛有著療效佳,起效快等特點。
3.2.2 星狀神經節阻滯:代明安【10】等對64例偏頭痛患者實施了星狀神經節阻滯,其中無效率僅為3.1%,充分反應了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偏頭痛的穩定性。
4 展望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治療偏頭痛的方法和藥物也越來越多。此外,一些學者發現部分中藥也對偏頭痛有著不錯的療效。但目前對于偏頭痛的發病原因和病理生理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未來有望根據偏頭痛的發病機制研究出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參考文獻
[1] 李舜偉,李焰生,劉若卓,等.中國偏頭痛診斷治療指南[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1,17(02):65 -86.
[2] 華駕略,李焰生.偏頭痛——血管性疾病的視角[J].神經病學與神經康復學雜志,2013,10 (01):22-28.
[3] Leao AAP.Spreading depression of activity in the cerebral cortex[J].J Neurophysiol,1994,7:379- 390.
[4] 江艷,黃珍倫.慢性偏頭痛誘發因素研究[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8,34(02):259-261.
[5] Kevin C. Brennan, Marcela Romero-Reyes, Héctor E,et al.Reduced threshold for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in female mice[J].Ann Neurol,2007,61(6):603-606.
[6] 呂春翔.利扎曲普坦與舒馬普坦治療偏頭痛的臨床對照[J].黑龍江科學,2019,10(08):42-43.
[7] 熊二剛.用舒馬曲坦和麥角胺咖啡因治療偏頭痛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09):180-181.
[8] 宮景峰.鹽酸氟桂利嗪與非甾體類抗炎藥治療偏頭痛的效果觀察[J].醫療裝備,2015,28(16): 95.
[9] 莫家鵬,譚支文.枕大神經阻滯治療急性偏頭痛的臨床療效[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9,39(06): 1226-1230.
[10] 代明安,楊磊,馮書貴.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偏頭痛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2,15(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