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廣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治療膽囊結石過程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實際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體檢中心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之間所接收的80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差異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患者采取的是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方法,觀察組患者采取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方法。結果: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患者在抽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等幾個方面都要比對照組少(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5%)明顯要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在臨床治療膽囊結石的過程中通過應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有利于加速患者的康復速度。
【關鍵詞】膽囊結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療效
【中圖分類號】R65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094-01
膽囊結石是外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類型,針對膽囊結石患者通常會采取手術治療方法。隨著近幾年來醫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在臨床實踐中腹腔鏡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在當前針對膽囊結石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種治療手段,本次研究針對80例膽囊結石患者治療過程中使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取得了良好的手術效果,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體檢中心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之間所接收的80例膽結石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手術方式將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40例。對照組男性有28例,女性有12例,年齡50~78歲,平均年齡為(56.13±3.59)歲。觀察組男性有25例,女性有15例,年齡51~79歲,平均年齡為(57.69±4.08)歲[1]。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顯著性,可類比(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主要采取的小切口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方法。首先通過小切口連續硬膜外麻醉處理,然后在患者的右肋緣下行長度為5cm的切口,目前在進行膽囊切除的過程中,順、逆切法與順逆結合法是主要的幾種手術方法。切除膽囊后,必須要對患者的出血發生狀況進行密切關注,并結合實際情況來采取腹腔引流。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方法。首先針對患者進行全麻醉處理,并讓患者處于平臥體位,從患者臍孔內下邊位置行切口,然后通過氣腹針來形成二氧化碳氣腹,隨后向其中將腹腔鏡緩慢置入,通過內鏡觀察切口,完成刺穿之后,要讓患者保持頭高腳低體位,并稍微向左側傾斜,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手術視野,隨后充分利用電凝鉤實現血管與膽囊管的分離,在此情況下,讓膽囊管以及膽囊動脈處在游離狀態,合理利用電凝刀徹底切除膽囊,并針對膽肝區進行徹底清理,將腹腔中的氣體釋放后,進行快速縫合處理[2]。
1.3 觀察指標
術中需密切觀察兩組患者的出血量,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記錄兩組患者的下床活動時間及出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主要應用的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22.0,利用來表示計量資料,利用t來進行檢驗,充分利用%來表示計數資料,并通過來檢驗。當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對比分析
對照組手術時間74.49±13.38min,術中出血155.12±34.31mL,下床活動時間30.19±3.42h,住院時間8.38±3.09d;觀察組手術時間37.58±7.59min,術中出血45.39±8.19mL,下床活動時間6.38±2.29h,住院時間4.26±1.39d。
在手術過程中出血量方面相比較,觀察組明顯要少于對照組(P<0.05)。在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幾個方面,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要明顯更低(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對比
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組切口感染2例,膽漏1例;對照組切口感染4例,膽漏4例,膽管損傷3例。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2.5%)相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7.5%)明顯要比對照組低(P<0.05)。
3 討論
在當前的外科臨床治療過程中膽囊結石疾病非常常見,其本身的發病率以及復發率都相對比較高,如果不能夠進行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引發癌變,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鑒于此,必須要對膽囊結石給予高度重視。在當前臨床治療膽囊結石過程中腹腔鏡切除手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對膽囊結石患者的診療過程發揮重要作用。與常規的小切口連續硬膜外麻醉相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采取的全麻醉效果更加明顯,而且在手術過程中利用內鏡監視,能夠讓手術視野更加開闊,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治醫生能夠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快速找到病變位置,并進行高效處理,從而使得整個手術過程消耗時間更短,出血量也能得到有效控制[4]。由于整個手術過程都處在相對比較封閉的腹腔內部,有效避免了手術過程中大范圍暴露腹腔現象,將手術過程中腹腔受損的幾率控制在最低程度,也能夠實現對術后并發癥的有效控制。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采取了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治療方式的觀察組在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要比對照組更少,在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等幾個方面,與對照組相比較,觀察組要明顯更低(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對照組比觀察組明顯要低(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以看出,在臨床上進行膽囊結石手術治療的過程中,與常規的小切口膽囊切除術相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實際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膽囊結石過程中利用膽囊切除術,實際的切口更小,手術過程中出血量也更少,能夠最大程度緩解患者的痛苦,手術時間也更短,實際的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偉忠. 開腹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的臨床療效對比[J]. 數理醫藥學雜志,2018,31(04):505-506.
[2] 賴光芒,黃宏偉,陳志偉. 微創內鏡保膽術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息肉療效比較[J]. 海南醫學,2016,27(13):2206-2207.
[3] 廖紅華,蔡文德,譚文鋒,陳晚平. 腹腔鏡聯合內鏡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的臨床觀察[J]. 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2,10(06):484-486.
[4] 高標,房守軍,李毅飛,賀偉. 急性膽囊炎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56):11074+1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