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軍
由中共廣西區委黨校(廣西行政學院)陸昱著的《國家治理的政治與經濟關系邏輯》一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19年11月出版。該書是陸昱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成果,是國家治理研究的一部力作。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國家治理取得巨大成就,“中國奇跡”“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受到世界普遍贊譽,但也遇到一些質疑、歪曲甚至攻擊。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做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決定,提出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集中體現的重要論斷。
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必須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進行更多研究、付諸更多實踐、總結更多經驗。國家治理包含諸多復雜要素與關系,馬克思指出,“國家形式”的“最深的秘密”和“隱蔽的基礎”在于“經濟形式”及建立在其上的“政治形式”。(參見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891-892.)諾斯認為,在理解一個經濟體績效時,“政治與經濟之間具有無可爭議的內在聯系”。(參見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劉守英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4:149.)可以說,國家治理的關鍵在于處理好政治與經濟關系,《國家治理的政治與經濟關系邏輯》一書對我國國家治理的政治與經濟關系邏輯進行了研究。該書的特色與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體現多維度的研究思路
由于研究涉及內容多、時間跨度大,為了避免陷入堆砌史料、羅列政策的“俗套”和在研究中出現“歷史脫節”和“現實囿限”的現象,該書選擇“宏觀確定框架、中觀選擇領域、微觀分析案例”的研究思路,力求實現歷史邏輯、現實邏輯和理論邏輯的統一。在宏觀框架方面,該書選擇“前言國家治理邏輯的探尋:基于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視角→導論→歷史之源→改革之基→治理之略→復興之要→綜論政治與經濟的雙重協奏: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框架,回顧歷史、分析當今、展望未來。在中觀領域方面,該書研究內容包括中西方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學科視角關于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論述,經濟發展與科學政治穩定觀,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財政體制改革,政府行為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波動與政府干預,政府與市場關系視角的國家有效治理,科學執政與駕馭市場經濟,政治經濟價值觀,國家治理方式優化等。在微觀案例方面,該書研究內容包括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政治情況、GDP總量與人均GDP比較,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中央財政公共事務支出、居民收入基尼系數、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情況,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情況等。
二、恪守多方面的研究規范
該書嚴格遵守學術研究規范。一是問題意識明確。該書有著明確的問題意識——探尋國家治理的政治與經濟關系邏輯,該書始終圍繞這個問題回溯理論歷史、分析當前實踐、展望未來愿景。二是體例結構規范。該書按照“前言→導論→歷史之源→改革之基→治理之略→復興之要→綜論→參考文獻→后記”的邏輯安排整體結構,篇章結構層次規范有序。三是引用文獻規范。該書引用文獻范圍較廣,包括古代、近現代與當代的國內外文獻。該書引用文獻比較權威,大多是來自經典作家、知名出版社、權威期刊的文獻。四是引用數據規范。該書引用的數據較新,多數是來自國家統計局、財政部、世界銀行等權威機構,數據經過著者認真計算以圖表等方式呈現。五是注釋格式規范。該書注釋格式統一規范,引用資料、觀點來源清楚,沒有漏注、偽注、錯注現象。六是圖表標識規范。該書共包含17張圖、11張表,圖表標題準確清晰,編號有序完整,計量單位規范統一,資料來源權威明確。
三、開展多領域的研究創新
該書的研究創新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題創新。該書按照歷史淵源、現實衍變和未來愿景的脈絡探尋國家治理的政治與經濟關系邏輯,分析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該書豐富了國家治理理論與政治經濟關系理論,選題有一定的新意,對促進政治學等相關學科建設起到一定作用。二是觀點創新。觀點創新是學術創新與理論態度的統一,該書提出了以下新觀點:“經濟發展需要樹立科學政治穩定觀”“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是存在一定‘合理失衡狀態的交錯發展關系”“國家市場經濟是國家與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市場經濟”等。三是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科學研究的核心,該書闡述了“靜態政治穩定”“科學政治穩定觀”“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結合部”“國家市場經濟”“國家有效治理”“政治經濟價值觀”等具有新內涵的理論。四是對策創新。該書提出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的措施、政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行為調整舉措、政府干預經濟波動的原則與評價標準、構建國家有效治理體系的途徑、政治經濟價值觀的培育機制等對策。五是方法創新。該書運用宏觀系統研究與微觀個案分析結合法、歷史考察與邏輯推演結合法、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結合法、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結合法、學科交叉研究法等研究方法,該書還提出了國家治理視角下政治與經濟關系分析模型。
四、得出多層面的研究結論
該書得出了以下研究結論。一是堅持從中國現實國情出發,絕不照搬西方國家的治理理論與治理模式。在國家治理過程中,要敏于在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變奏中發現其邏輯、掌握其規律、把握其方向、引導其變化。二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框架內,要善于在政治與經濟關系的變化中維護其穩定、協調其互動、推動其發展。三是從提高國家治理視野全局性、認識國家治理目標階段性、增強國家治理方略科學性、重視國家治理倫理人民性等角度優化國家治理方式,提高國家治理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四要提高理論自覺與理論自信,努力探析政治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新狀態、新表現、新特點,致力探索新時代國家治理的政治與經濟關系邏輯,以政治與經濟的協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早日實現。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莫仲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