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東

【摘 要】 目的:關于尿路感染診斷工作中應用尿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診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6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全部接受尿常規檢查,觀察尿常規檢查結果。結果: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白細胞以及亞硝酸鹽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結論:對于尿路感染患者提供尿常規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應該給予大力的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 尿路感染;尿常規檢驗;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6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47-02
Abstract:Objective:The clinical value of routine uri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discussed.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eceived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in this study. All the 6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eceived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results of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hite blood cell, bacterial count and nitrite in 60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onclusion: Routine urine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s of high diagnostic value and should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Urinary tract infection;Routine urine test;Clinical value
尿路感染屬于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疾病,能夠影響到患者泌尿系統正常功能,從而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下降,尿路感染疾病的發病機制為留置尿管以及其他尿路裝置護理措施不當引發感染,倘若患者沒有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能夠慢慢發展成為慢性疾病,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為了確保疾病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尿路感染臨床早期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本文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診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6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關于尿路感染診斷工作中應用尿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診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6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最小年齡區間值為19歲,最大年齡區間值為66歲,平均39.20±3.2歲。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已將此次研究內容審核通過
1.2 方法
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全部接受尿常規檢驗,檢測儀器包含尿沉淀分析儀以及尿干化學儀,選擇自帶試劑,校準物和質控品,尿液沉渣離心管以及光學顯微鏡。
尿常規檢驗方法:選取患者晨尿中段尿,對于尿液樣本在常溫狀態下開展尿常規檢驗,檢驗時間保持在1小時至2小時,開展尿液檢測之前,需要通過尿液沉渣離心管對患者晨尿進行收集,之后依照說明書完成操作,按時對檢測儀器校準,檢驗之前需要檢測儀器,確定質量檢測結果符合要求才可以檢測,詳細記錄檢測所得數據,重點檢測尿液樣本中的白細胞計數。
1.3 觀察指標
統計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常規檢驗結果,關于尿路感染疾病的診斷標準:尿常規檢驗結果顯示細菌計數超出3000/L,尿白細胞大于20個/L,亞硝酸鹽陽性,代表陽性標準[2]。
1.4 統計學計算
本文兩組對比所獲各項數值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加以計算,利用“x±s”對于計量數據加以表示,利用百分比對于計數數據加以表示。通過x2與t檢驗開展統計學處理,結算所得P值用于評價是否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6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中白細胞以及亞硝酸鹽對比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尿路感染作為臨床中十分多見的一類疾病,引發患者產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包含尿液返流、尿路梗塞、尿道插管以及泌尿道生理退行性病變等,尿路感染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具體指的是病原體在人體尿路中大量生長繁殖,刺激泌尿道黏膜與組織,導致炎癥,如果患者沒有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會為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甚至會引發嚴重后果。目前臨床中對于尿路感染疾病進行診斷通常選擇尿常規檢測,尿常規檢測指的是對尿液樣本中亞硝酸鹽以及白細胞含量進行檢測,此種診斷方式的操作較為簡單,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檢測出尿液樣本中的亞硝酸鹽與白細胞數量,做到及早診斷與治療的目的,但是此種檢測方式的診斷準確性一直屬于人們關注的問題。尿路感染能夠劃分成為上尿路感染以及下尿路感染,不同位置尿路感染之后的細菌計數存在差異,同時尿液樣本放置時間過長以及黃疸尿等都會影響到白細胞計數,脂肪、滴蟲、氣泡以及結晶等會引發白細胞計數上升,患者倘若在接受檢查之前使用頭孢菌素以及慶大霉素藥物,還會影響到診斷結果,所以臨床中對尿路感染疾病進行診斷時,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綜合分析,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3]。
綜上所述,為尿路感染患者提供尿常規檢查,存在一定診斷價值,具有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 范永興.尿路感染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與結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8):165.
[2] 范永興.尿路感染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臨床價值與結果分析[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8,5(35):28.
[3] 代建風,李麗.尿路感染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9,25(20):146-147.
[4] 劉旭.尿路感染診斷中尿常規檢驗的臨床意義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4):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