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觀察組干預后的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P【關鍵詞】 中醫(yī)護理方案;骨科;術后疼痛【中圖分類號】R248.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曉娜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醫(yī)護理方案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行骨科手術患者78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中醫(yī)護理方案,對兩組術后疼痛程度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進行比較。結果:兩組干預前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13%,明顯較對照組23.08%低(P<0.05)。結論:中醫(yī)護理方案用于骨科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可減輕疼痛程度,也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中醫(yī)護理方案;骨科;術后疼痛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89-01
骨科術后疼痛一直為困擾患者的問題之一,可加重患者焦慮情緒,影響患者正常進食、休息、睡眠、活動等,降低日常生活質量,故骨科術后患者的疼痛護理已成為患者及醫(yī)務人員共同關心的問題。中醫(yī)理論認為痛證主要為機體內傷七情、飲食不節(jié)、跌仆外傷所致的疼痛感受,機體氣血瘀滯,不通則痛[1]。傳統(tǒng)疼痛護理主要通過轉移注意力、深呼吸鍛煉等方法緩解疼痛,但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本研究將中醫(yī)護理方案用于骨科術后患者疼痛護理中,旨在評價其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抽取78例骨科手術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及觀察組,各組39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齡19~68歲,平均(45.12±2.31)歲。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20~69歲,平均(45.15±2.37)歲。兩組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健康宣教、深呼吸訓練、飲食干預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中醫(yī)護理方案,具體措施見下:
(1)情志護理:向患者介紹何為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講解七情與患者自身健康的密切關系,情志失調可嚴重影響患者康復,針對憂思患者可根據病因進行疏導,使其了解疾病及手術相關知識后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對易怒患者可指導進行哼唱歌曲、打坐冥想等方式調節(jié)情緒,此外中醫(yī)理論中音樂療法可為患者創(chuàng)造舒適輕松的環(huán)境,播放舒緩音樂利于緩解疼痛,以五行、五音及情志相生理論為指導,針對不同性格患者播放不同旋律音樂,影響其感知,調節(jié)情志,緩解疼痛所致的應激反應。(2)中藥涂抹護理:對骨科術后腫脹者,可應用赤芍、紅花等活血化瘀藥物浸入酒精中自制藥油,涂抹于腫脹處可改善微循環(huán)。(3)穴位按摩:選擇足三里、合谷等穴位進行按摩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各穴按摩40次,每日5次,每次30min。(4)辨證施膳:對腫脹、疼痛明顯者囑患者保持飲食清淡,囑患者服用山植粥可消食健脾、散瘀止痛,囑患者進食蘿卜粥、赤豆紅棗粥可清熱利尿、消腫止痛。疼痛基本消失后飲食應以補氣養(yǎng)血、調養(yǎng)肝腎為主,可進食骨頭湯、雞湯、山萸肉、藥膳黃芪粥等,氣道健脾補虛、壯骨健身之效。(5)耳穴貼壓:選皮質下、神門、腎上腺等穴位,以耳穴探針按壓,詢問疼痛敏感點,常規(guī)消毒后貼王不留行籽,囑患者按壓穴位,每穴每次30下。
1.3 觀察指標
應用視覺模擬法(VAS)對兩組進行測評,分值0~10分,0分為無痛,分數越高提示疼痛越嚴重,記錄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分析軟件為SPSS20.0,(x±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x2檢驗, 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VAS評分差異
兩組干預前VA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的VAS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fā)癥分析
觀察組并發(fā)癥率為5.13%,與對照組23.08%相比相對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疼痛為骨科術后患者難以避免的問題,多數患者術后可出現不同程度關節(jié)疼痛、關節(jié)腫脹等,部分患者可出現瘀斑,可嚴重影響其日常活動,甚至暫時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疼痛為影響骨科患者術后恢復的重要原因,故采取合理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減輕疼痛、促進康復十分重要。
傳統(tǒng)疼痛護理措施主要包括轉移注意力、深呼吸鍛煉等,但難以達到理想鎮(zhèn)痛效果。與傳統(tǒng)疼痛護理相比,中醫(yī)護理具有經濟實惠、綠色安全、無毒副作用等優(yōu)勢,且操作簡便,患者容易接受[2]。不良情緒可一定程度加重術后疼痛,通過對患者實施情志護理干預、音樂療法、情緒調節(jié)法等可有效緩解其負性情緒,使其處于良好心理狀態(tài)。大部分骨科患者術后會出現局部腫脹現象,而腫脹為導致患者術后疼痛的重要原因,中醫(yī)理論認為四肢骨折后筋脈失養(yǎng)、氣血運行受阻,可導致腫脹,應用活血化瘀藥物對腫脹處進行涂抹可有效緩解腫脹癥狀,減輕疼痛程度[3]。穴位按摩為中醫(yī)基礎護理操作,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對穴位進行按摩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起到消腫止痛的效果[4]。中醫(yī)理論認為耳者宗脈所聚也,通過對選定穴位進行穴位貼壓可形成良性刺激、起到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之效,通則不痛,進而達到活血止痛之效[5]。加強對患者的飲食干預,指導其進食山藥、黨參、枸杞、黃芪等藥材制成的湯飲可達到益氣活血、強健筋骨之效,利于促進康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VAS評分、并發(fā)癥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中醫(yī)護理方案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程度,還可減少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 趙晴.中醫(yī)護理方案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1(01):117+123.
[2] 王艷敏.中醫(yī)護理技術對減少骨科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5):99-100.
[3] 王瑞紅.中醫(yī)護理方案在減輕骨科患者術后疼痛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4):88-89.
[4] 殷小芳.應用中醫(yī)護理方案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7,38(06):89-90.
[5] 魯晶晶.骨科患者術后疼痛應用中醫(yī)護理方案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17(23):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