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旖旎
【摘 要】 目的:探究心臟瓣膜術后服用華法林出院后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進行心臟瓣膜術后服用華法林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分析兩組患者在不同的護理方式下的效果。結果:通過兩組不同的護理方式對比可知,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依從性上都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臟瓣膜術后服用華法林出院后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可以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 心臟瓣膜;華法林;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130-02
心臟瓣膜置換術是采用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機械瓣膜或者是用生物組織制成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換的手術[1]。心臟瓣膜病患者大多通過實施瓣膜置換術來進行治療,瓣膜置換術后需要及時進行抗凝治療,防止機體和瓣膜產生排斥性,降低血液相溶性,降低血栓的發生率。臨床上常見的抗凝藥物有華法林,華法林是香豆素類抗凝劑的一種,在體內有對抗維生素K的作用。但是華法林的用量需要和患者的身體素質、飲食、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若是過量服用華法林則有出血的風險。早期可有瘀斑、紫癜、牙齦出血、鼻衄、傷口出血經久不愈、月經過多等。所以需要術后對患者進行用量指導,通過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藥物的認識。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心臟瓣膜術后服用華法林出院后護理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進行心臟瓣膜術后服用華法林的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17例,年齡為37~69歲,平均年齡為(53.0±13.2)歲,其中有18例二尖瓣置換患者,13例主動脈瓣置換患者,9例兩者聯合置換患者;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性有24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齡為35~71歲,平均年齡為(52.1±15.3)歲,其中有20例二尖瓣置換患者,12例主動脈瓣置換患者,8例兩者聯合置換患者。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并且是志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簽署同意書。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干預指導: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評估,加強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的檢查,分析患者對疾病認知的情況,制訂針對患者情況的護理方法,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不良情緒的干預,減少患者不良情緒對手術的影響。(2)對患者進行宣教: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及其家屬掌握置換后相關注意事項和服用華法林的用藥事項,囑咐家屬掌握華法林用藥的細則,指導家屬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調節華法林的用藥劑量,并監督患者及其家屬。(3)飲食指導:囑咐患者加強口腔衛生,幫助家屬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制定合理、科學的飲食方案,向患者講解飲食對病情的重要性,平時的飲食要少食多餐、營養均衡。(4)術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前對患者建立信息庫,每周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1次,調查患者的飲食、機體情況、服用藥物劑量、不良反應等,并記錄下來,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提醒患者來院定期復查,叮囑家屬如果患者出現出血、栓塞等不良反應發生時,需立即入院進行治療。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心臟瓣術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并對出院后的患者進行定期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依從性的情況。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總分值為10分,分值≥9分,則為滿意;7分<分值<9分,則為一般;分值≤6分,則為不滿意。依從性的判斷標準:采用依從性評估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有無遵醫囑用藥、有無定期復查、有無健康飲食等。總分值為10分,分值≥8分,則為完全依從;6分<分值<8分,則為基本依從;分值≤5分,則為不依從。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借助均值±標準差(x±s)的形式針對計量數據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2檢驗, P<0.05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中滿意為30例,一般為8例,不滿意為2例,總滿意度為95.0%;對照組中滿意為20例,一般為14例,不滿意為6例,總滿意度為85.0%。觀察組護理效果滿意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依從率
觀察組中完全依從的有32例,基本依從的有7例,不依從的有1例,依從率為97.5%;對照組中完全依從的有17例,基本依從的有16例,不依從的有7例,依從率82.5%。觀察組依從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臟瓣膜患者在手術后為了防止血栓的發生,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臨床上使用比較廣泛的口服類抗凝藥物是華法林,華法林的劑量反應關系變異很大,受許多因素影響,因此需要嚴密監測[2]。在患者手術后進行護理干預,可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在手術前對患者基本知識的掌握,制訂合理的護理方案,可以通過心理干預來降低患者及其家屬的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養成健康、科學飲食的生活習慣,提醒患者及其家屬要避免不良生活、飲食習慣誘發出血等不良反應,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患者出院后要對患者進行隨訪,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心臟瓣膜術后服用華法林出院后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可以改善患者的依從性,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薄巧英.心臟瓣膜置換術后華法林的應用與護理心得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1):21+23.
[2] 陳艷麗,李雪蘋,陳朝紅,陳小華,林愛玲.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服用華法林抗凝152例并發癥觀察及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9,26(0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