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新 李自仙
摘 要: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當下較為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即賦予教育人文性特性,將其看作是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是情感的溝通,思維的碰撞,知識的傳遞過程,是教與學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突破了教師占據課堂的舊有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地位;給予了學生應有的尊重,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營造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等等?;诖?,本文以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為例,探究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師生互動教學;小學語文;二年級課程;教學途徑
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師生思維方式不同,師生之間容易產生誤解,出現隔膜,影響師生親密無間的關系,為此筆者將互動教學模式引進了小學語文課堂中,以期能加強師生之間的全方位交流,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讓教學活動變得輕松愉快起來。下面,筆者將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了解師生互動模式,提高重視程度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在臺下聽講,有時候無法理解所學的內容,但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的困惑,下課后教師已經“無影無蹤”,依然不能解答問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學生充滿了困惑,落下了學業,對學習興趣銳減。而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度也會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情緒,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主動更新教學理念,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嘗試了解互動模式的意義與價值,從自身做起,加強師生互動,提升教學質量。
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這一課內容之前,筆者先研讀了互動教學模式,了解了其內涵并在該理念的引導下反思了自己的行為:總是按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授課;對學生了解不深;互動形式過于簡單,只能通過提問來互動且不能覆蓋全部學生。反思的結果就是改善自己的行為,設計更多的互動活動,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生,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體驗。再如,學到《開滿鮮花的小路》這一課內容時,筆者沒有急于教學,而是詢問了學生家中所種植花朵的品種與顏色之類的問題,引出“鮮花”這一話題,集中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主動更新教學理念,提高了對互動教學模式的重視程度,且在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優化了教學環境。
二、踐行師生互動模式,發揮應有價值
教師有了師生互動模式的意識后,還要用實踐檢驗其價值,發揮其意義。但如何踐行成為了教師們探究的話題,為此筆者提出了自己的教學建議:教師要以生為本,為生服務,促生成長。
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內容時,筆者就以生為本制定了一系列師生互動活動: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對該故事的了解情況;師生齊讀,熟悉故事內容;巧用提問技巧,幫助學生捕捉文章主旨;課本劇排練,加深對故事理解與記憶等等,豐富多樣的活動既給學生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實現互動教學。而在整個過程中,筆者都會關注學生的課堂反應,面部表情,依據這些來決定互動活動的“去留”,由此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提升了教學質量。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認識到實踐才能檢驗教學模式的價值,于是在理論知識的引領下設計了一系列教學活動,加強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發揮出了教學模式應有的價值,值得肯定。
三、反思師生互動模式,不斷糾正改善
當然,師生互動教學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可能是出于理論本身,也可能是用法不當,亦或是與時代不符,需要教師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改善、不斷更新,完善理論原理,指導教學實踐,推動教學工作。為此在研讀和使用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時筆者并沒有全盤接受也沒有奉為圭臬,而是在使用中不斷地質疑、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善,以期能讓該模式更加完善,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如,在學習《揠苗助長》《亡羊補牢》這兩則寓言故事時,筆者鼓勵學生上臺表演,生動、形象地展示寓言故事,既能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又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鍛煉學生的膽識;筆者則在臺下觀看,一來為了查看學生的理解程度,二來是為了與學生進行互動??赡苁且驗楣P者用法不當,表演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令筆者產生了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嗎?帶著這樣的困惑,筆者重新研讀了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試圖查找出自己的問題,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積極調整教學計劃,更好地推進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不沉迷于某種教學模式,保持著質疑的精神,這樣才能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進步,與時俱進,獲得持續的發展。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教學模式走進小學語文課堂中,取得的教學效果有目共睹,引起了教師們的重視。筆者作為其中的一員,也進行了多方探索,積極實踐,最終提出了上述幾點教學踐行途徑,以期能為教師同仁們提供借鑒,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澤文,雷呈勇.互動教學模式的特點、類型與實施環節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4).
[2]賴秀琴.對語文課堂教學互動性的幾點思考[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