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敏 楊美霞
摘? 要:大班階段的孩子年齡還小,正處于語言能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為此,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有計劃、有目標地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將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提上日程。而兒童劇最為一種互動性表演,既可以激發孩子參與表演的興趣,提高孩子自我表達的能力,也可以推動孩子語言能力的提高和規范。本文將主要從兒童劇表演開展的角度,來探究如何促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兒童劇表演;幼兒語言能力發展;大班教學
引言:
所謂的兒童劇其實主要是指圍繞兒童為主要的觀看群體,開展類似歌劇、戲劇、話劇、木偶戲等不同類型的表演的一種統稱。在制作該類型的表演時,由于主要是面向兒童群體,所以在內容的設計上面,要符合兒童的年齡階段,積極引導孩子向健康、快樂、積極的方向發展。此外,還要求劇中人物在進行表演時,其語言、動作、心理狀態等都要充分去體現出兒童階段該有的天真爛漫、以及他們看待事物的視角與想法。在開展的形式上,要力求形式向多樣化開展,通過借助其他的媒介,例如多媒體設備、剪紙、音樂等多種形式,為兒童劇的創新注入活力。
大班的孩子正處于語言能力高速發展的階段,相關的科學研究也指出,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目標是使得幼兒可以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去理解和聆聽別人的話語,具有一般的交際心理狀態,能夠使用簡單的語言和動作與他人進行交流。為此,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有目的地來指導孩子開展兒童劇的表演,激發出孩子口頭表達的想法,進而推動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培養出語言規范的表達習慣,進而推動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培養大班孩子的身體語言能力
兒童劇對表演者有一定的要求,既要能自信地面對舞臺下的關注,通過自己的行為表演以及豐富的表情來更好地展現出所表演的人物的特點,以此來更好地引入劇情。而孩子在藝術方面的天賦和表現是比成年人要好得多的,為此,教學工作者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積極去激發出孩子的潛力,推動孩子能力的發展。
在實際的兒童劇表演中,除了必備的語言能力外,還要求表演者具備一定的模仿能力,在表情和動作等方面能夠很好地來模仿出各種動物或者一些經典形象。通常來說,經過教育工作者一段時間的教導,孩子在表演兒童劇的時候會變得更加地上手,對表情的流露也會更加的到位,推動孩子更加自如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表現出自我的特點,使得孩子的身體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創作力。
例如,童話劇《大圣傳奇》主要講的是小和尚江流兒和齊天大圣之間的故事,通過展現出兩者的友情以及齊天大圣驚人的毅力,來激發出孩子思想感情更加豐富化,使得孩子更加去重視和朋友之間的感情。在開展練習之間,教育工作者可以先給孩子梳理一下話劇中的人物形象特點,讓孩子能夠更加深入地區了解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方面的特點。然后幫助孩子設計一些動作形象,如齊天大圣最后威武的形象,則要讓孩子從神情方面就開始模仿出齊天大圣的“堅毅”的特點,然后再從動作上來引導孩子去表演。借助這類形式,既可以鍛煉到孩子的身體語言能力,也可以使得孩子的身體更加協調,想象力也得以發展[1]。
二、引導孩子正確用語
所有的兒童劇在進行排練的時候,都是要以一定的劇本為依托的。而教育工作者在進行劇本的制定的時候,一定立足在孩子的視角下,用孩子的語言來寫出劇本,才能使得孩子可以更加自如地來開展表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鮮明、活潑、有特點,進而來更好地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幫助孩子去認識到劇本的內涵,理解劇本所傳達出來的思想,進而來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得孩子可以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價值觀去看到周邊發生的事和周圍的事物,最終實現自我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育工作者在引導孩子進行《小豬煮水餃》的童話劇表演的時候,可以通過小豬請其他小動物吃水餃的情節來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愛勞動、講文明的觀念。通過小豬請了小刺猬、小貓、小鹿等幾只小動物來家里吃水餃,借助小豬“我要把地板掃干凈點,那朋友們進來了多高興呀!”“歡迎大家過來!”“大家請隨意點,都多吃點”等語言,來表現出小豬的文明禮貌和熱情好客等優秀品質。進而來幫助孩子在歡樂的童話劇中意識到講文明、懂禮貌的重要性,最終達到為孩子樹立文明觀念的重要作用[2]。
三、結束語
兒童劇以其幽默詼諧、簡單易懂的形式,更容易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孩子所接受。因此,兒童劇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廣受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的喜愛。通過借助這種兒童劇的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來幫助學生在歡樂的表演和觀看的氣氛中,學習到正確的語言用法,在漸進式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推動孩子語言素質的提高,為孩子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靜. 淺談如何在童話劇角色表演中促進幼兒的發展[J]. 科技致富向導,2014(17):340-340.
[2]高昕. 試論兒童劇表演在幼兒語言發展中的作用[J]. 考試周刊,2015(76):18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