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英 翁朝紅
閱讀是一切學科的基礎,閱讀能力也是學習力的基礎。我們始終認為,閱讀和計算機一樣,都得從娃娃抓起,只有從小學就開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如何讓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獲益呢?
一、依托傳統的閱讀形式,建構課外閱讀微型學習共同體
微型閱讀共同體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閱讀伙伴而組成的學習小組。這種合作共同體是真正以學生為核心,具有高度自主性,人數少(5~6人)的學習團隊。這種團隊具有鮮明的凝聚力、組建較為靈活、個體之間的矛盾沖突明顯減少等特點。
1. 學習組建團隊。學生可以自由組合,這樣可以更充分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共同體的整個活動是采用組長負責制,組長由組員自行推薦,也可毛遂自薦。每個閱讀共同體都要有名稱、標志、口號、活動的規則等,這些內容可由組員討論后制訂。
2. 組建指導教師團隊。閱讀共同體組建完成后,還需要教師進行閱讀指導,但由于班級里這樣的微型閱讀團隊有多個,教師肯定會忙不過來,這時就得建構由語文教師為主導的閱讀指導團隊。這個團隊由語文教師、有一定閱讀基礎與興趣的家長,以及班級里的閱讀能手組成,他們一起擔任閱讀共同體的指導教師。
3. 拓寬課外書籍的來源渠道。當前,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多來自自行購買,但自行購買書籍容易受到購買能力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到圖書館借閱的習慣,特別是有了閱讀共同體之后,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把圖書館當成活動的主陣地。另外,學校開展的圖書漂流活動,以及校門口的城市書房也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閱讀資源,這樣就解決了學生課外閱讀量的問題。同時,豐富多彩的圖書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閱讀需要,從而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4. 提升選擇書籍的能力。面對海量的課外書籍,如何提升選擇書籍的能力就變得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順藤摸瓜”這種簡單的方法開始學會選擇書籍。所謂“藤”,主要是指兩個方面:一是作者,二是書的內容。以作者為藤,就是閱讀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并進行橫向比較閱讀。如讀了曹文軒的《草房子》后,就可以找出他的其他作品來讀。以書的內容為藤,就是尋找不同作者寫的同類題材的作品進行縱向比較閱讀。如讀完沈石溪的《狼王夢》后,再去讀其他作家寫的《重返草原》《狼獾河》等關于狼的作品。這樣,既可以增加閱讀量,又可以發現作者的創作風格以及同類題材作品的異同點。
5. 方法指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也是很重要的。一要重視積累。積累的方法除了常見的讀讀背背、抄抄寫寫之外,還可以運用以下幾種方法:(1)剪輯法。可以把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片段剪下來,分門別類地貼在專門準備的本子上,日積月累,就會成為個人的資料庫。(2)交流法。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與其他同學交流,不但可以擴大閱讀積累的“面”,還可以把積累的東西內化為自己的東西。(3)批注法。在平時閱讀中,要養成隨時把自己的一些感受、想法、見解直接記錄批注在文中,也可以把它們摘抄在筆記本中作為批注。(4)體驗法。對一些經典的作品,或續寫文章的結尾,或改寫其故事情節,或改編為劇本來自導、自演,以寫或演來促進閱讀,讓課外積累達到更高層次。二要重視運用。運用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幾種:(1)當小評論家。讓學生來點評書中的情節和主人公的性格特點,把自己的獨特感受表達出來。(2)建“支架屋”。把摘抄來的好詞好句連接起來編成一段故事,再把段連成篇,就像用幾個支架共同撐起一座房屋似的。(3)畫思維導圖。用這種閱讀方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還能梳理作品的結構,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4)好書推薦會。指導學生寫好書推薦語,每周輪流向其他同學介紹、推薦好書,以便讓更多的學生愛上閱讀。(5)共讀一本書。教師先引導學生花一段時間一起閱讀由教師或同學推薦的書,然后再用一兩節課的時間對作品進行交流討論,促進積累。
二、充分利用網絡的承載功能,助力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在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把網絡資源靈活運用到課外閱讀活動上,為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
1. 善于利用網絡交互的特點,展示課外閱讀的自由。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我們周圍的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在悄悄改變。和傳統的只有攜帶書籍才能閱讀相比,網絡不僅提供了豐富的閱讀資源,讓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書籍中汲取知識,拓寬閱讀視野,還能讓學生隨時隨地閱讀。在閱讀教學中,要教會學生把網絡閱讀和傳統的紙質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就會收到“滾雪球式”的閱讀效果。當然,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看到它給予閱讀便捷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它會帶來一些負面的東西,因此要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合理的干預,幫助他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推薦內容豐富、健康的網站和優秀的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從中享受閱讀的快樂,獲取豐碩的知識。
2. 借助網上閱讀平臺,開展閱讀活動。最近,學校引進了“月芽閱讀測評平臺”,大大方便了學生課外閱讀以及測評活動的開展。這個平臺不僅可以輔助教師布置閱讀任務、跟蹤學生閱讀過程、全面掌握學生閱讀情況,還能指導學生閱讀,輔助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學生在平臺上可以就讀過的書進行測評,進而掌握自己的閱讀效果;也可以把讀后的感受放到平臺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分享、交流。利用“月芽閱讀測評平臺”,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活動留有痕跡,這樣教師監控學生的閱讀情況就有了數據化的支撐。
網絡閱讀為學生的閱讀開創了一片新的天地,為學生樹立了一種多途徑、多方式閱讀的理念。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將線上與線下這兩種閱讀形式相融合,實現閱讀資源分享與利用的最大化。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潭城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