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看圖寫話是小學一、二年級寫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小學一、二年級的寫話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細節,要引導學生用眼去觀察、用耳去傾聽、用心去體驗、用詞去表達,要讓學生與老師、同學積極溝通,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在引導學生關注細節,提高學生寫話能力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仔細推敲明圖意
1. 仔細審題明要求。
看圖寫話中容易出現提示語審題不清的情況。提示語既是對寫話的要求,又提示了如何寫話。每次看圖寫話的提示語都很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讀題,關注細節,仔細推敲。一般看圖寫話提示語是: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在干什么?用上幾句話寫一寫。學生基本上都能把前三個問題運用四素句的格式回答出來,但都忽視了“幾句話”這個提示語,要寫三個以上的句子才能叫幾句話。這要求學生不僅要通過認真觀察展開合理的想象來描述圖片上的內容,還要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另外,仔細觀察圖片并在提示中找出問題的答案是準確寫話的重要起點。但是有的學生在觀察圖片時找不到一些關鍵的信息,沒有發現圖片中各種事物的特征和不同事物之間的關系。例如,圖中顯示的是“落葉紛飛,瓜果飄香”,但學生卻說“春天來了”。顯然,學生沒有仔細審題,所以寫話的內容也就不會準確了。
2. 主次分明找關聯。
學生在看圖寫話時,景物描寫占據的比例常常較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明確看圖寫話的重點要落在“人物”描寫上,即做好人物細節描寫的加法,即加語言、加動作、加心理描寫等,做到“一看二聯”,展開合理想象。
如在教學多幅圖的看圖寫話“小熊放風箏”時,第一張圖中的景物描寫就只要用上“陽光明媚”“鳥語花香”“風和日麗”等來襯托小熊此時歡快的心情就可以了,應集中注意力觀察圖中角色的情緒(表情)如何、發生了什么事。圖中小熊情緒的變化是寫作中的一條重要線索。這就是“一看”。“聯”即將前后所有的圖組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知道圖片所要講述的事情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不能孤立地看圖,要關注圖與圖之間的聯系。很多學生剛開始都會孤立地看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關注細節,多問幾個為什么。如:圖一的小熊在咧嘴笑,可圖二的小熊為什么哇哇大哭呢?圖三的小熊為什么又破涕為笑呢?
二、巧用方法找細節
學生的寫話能力不是天生的,特別是細節描寫要求于細微之處見真情,必須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才能言之有物。
1. 靜中有動讓畫面鮮活。
看圖寫話所提供的圖片是靜止的,如果以圖寫圖,那是枯燥乏味的。如何使畫面像動畫片一樣生動有趣呢?要使畫面有動感,學生就必須學會調動自己的感官,用眼睛觀察它們的表情,用耳朵聆聽它們的聲音,用嘴巴去表達。 這便是我們教學的重難點。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就要從學生喜歡讀的童話故事開始。學生喜歡看動畫,也喜歡幻想,他們喜歡把生活中的事物擬人化,編織屬于自己的故事。 如小鳥會唱歌會說話,小熊會笑會哭,小白兔會動腦筋想辦法。其間還有角色替換,化身為物。如“我”會變成一只小鴨、一朵鮮花等。 “我”的言語、動作和思想取代小動物或植物,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角色體驗,予情于物。
2. 無中生有讓畫面豐滿。
看圖寫話的圖在空間表現上是有限的,在指導學生觀察圖片時,要及時捕捉圖片中有意義的語言密碼,并及時啟發引導。另外,可以讓學生從圖片內轉向圖片外,想象圖片外發生的事情。
首先,可以想象之前的情節。如統編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寫話——“雞蛋殼的故事”。在第一張圖中,蝴蝶、螞蟻和小蟲子是怎么坐蹺蹺板的?其次,想象“下一個場景”。這樣不但可以使故事更加完整,而且還可以補充“畫外音”。如在讓學生思考“‘雞蛋殼的故事中的第一幅圖是怎樣過渡到第二幅圖?”這個問題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過了一會兒,它們玩蹺蹺板玩得太累了,停下來休息時,它們會說些什么話呢?”有學生寫道:“螞蟻眨了眨亮晶晶的小眼睛說:‘我多么想像蝴蝶一樣飛上天空去旅行呀!這時,小蟲子靈機一動,有了好辦法。它指著雞蛋殼說:‘我們用蛋殼制作一個熱氣球不就可以飛上天了。”再次,重構人物的內心世界。畫面是無聲的,但透過畫面中人物的表情和動作,可以洞察人物的內心活動。這就要求學生將圖片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并產生合理的想象。如在教學繪本故事《紙馬》中最后一頁的補白時。筆者做了以下設計。
師:見到爸爸媽媽時,“我”的第一個動作會是什么?第一句話會說什么?把它寫下來。
生1:我撲過去,抱住爸爸媽媽,不由得笑了,說:“爸爸、媽媽,我好想你們呀!”
生2:我跑過去,一邊哭一邊說:“爸爸媽媽,你們怎么才回來呀?”
可見,學生積極展開創造性思維,想象故事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使整個故事更加生動有趣。
三、評價為重促寫話
1. 重評改,促個性發展。
每次看圖寫話過后,筆者都采取“三全三美”(即好題目、好詞語、好句子)的自讀自評、互讀互評、師評師改的評改模式。學生自己先對自己寫話中的好題目、好詞語、好句子等圈畫加分。然后同學間互評互改,主要查看“三全三美”的具體落實情況,解決錯別字、病句的訂正。接著教師再進行等級評定和文字評定。最后是示范批改和評改結合,主要是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希沃白板展示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語段,組織全班集體討論、修改。在評改過程中,學生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 重激勵,促興趣提升。
小學第一學段寫話的根本目的是激發、增強學生進一步習作的興趣。為保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應當多表揚、多鼓勵學生。教師要把情感傾注在筆尖,用激勵性的評語,不斷鼓勵學生習作的信心,讓學生嘗到成功的樂趣。如每次批改學生的寫話時,筆者都會仔細尋找學生習作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并給予肯定和鼓勵。
總之,引導學生關注細節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和想象事物的能力,在激發學生寫話興趣的同時,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