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強調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理念,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體育素養是核心素養的一部分,明確了學生在運動、健康及體育道德等方面的具體要求。根據小學體育教育兒童化、興趣化、游戲化的特點,學校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一個科學、便利的物質環境,還需要經過精心打造的校園體育文化的支撐。培育體育精神文化,營造濃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提升體育活動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建設物質文化,確保體育工作的長效性
建設科學、便利的體育環境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保障,是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有力支撐,更是校園體育精神文化生存的載體。時下,學校體育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科學、便利的環境,具體表現在場地數量少、無周邊產物、無固定的文化宣傳環境等。以籃球運動為例,許多學校的籃球場地基本為 1~2 個,且多數場地為傳統場地,僅可供愛好者練習使用,無專業性強的比賽場地,更談不上相關的籃球文化設施了。為此,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受到限制,不利于提升學校體育文化建設水平。筆者認為,學校應在拓展籃球場地、豐富周邊產物等方面下工夫,努力創建科學、便利的環境,建設切合實際的物質文化,營造濃厚氛圍,確保體育教育的長效性。
1. 拓展籃球場地。合理利用校內資源,根據協調性原則,統籌協調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娛樂的教育功能,整合優化現有體育活動資源,引進現代化技術,規范場地設施,盡量滿足體育訓練與競賽的要求。例如, 學校可將籃球場地分為傳統場地和現代化場地兩種。傳統場地可供籃球愛好者練習技巧使用;現代化場地可引入自動化計分系統, 在比賽過程中, 該系統可實現隊員的動作捕捉、實時比分統計,以記錄比賽的過程,提高比賽的公平性,從而保證學校競技運動的正常開展。科學拓展籃球場地,可為籃球愛好者與籃球專業者分別提供對應的平臺,實現功能最大化。鑒于學校場地的有限性,可以科學整合學校與周邊社區的體育資源,實現學校和社區資源共享,提高體育資源的利用率。這樣,學生的健身運動便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延伸到更為廣闊的社區中。
2. 豐富周邊產物。精心打造體育物質文化,樹立“大體育”教育觀。例如,打造“籃球角”,為學生呈現籃球相關產物,包括隊徽、隊服、籃球鑰匙扣、冠軍簽名籃球等,也可通過繪畫作品,校刊校報,既往隊服與隊徽,獎章獎杯,攝影作品等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濃厚興趣,有效提高隊員之間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增強榮譽感。此外,還可將中外籃球職業聯賽文化引入“籃球角”,營造濃厚的籃球氛圍。整合利用體育資源,豐富周邊文化產物,可以促進“積極向上、拼搏進取” 的學校體育文化的形成。
二、豐富活動文化,提高體育工作的有效性
豐富校園體育活動文化,保證學校每天一小時的陽光體育活動,讓每一位學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形成人人參與、個個鍛煉的健身氛圍。學校只有在體育教學、健身鍛煉、運動競賽、課外訓練等環節加強體育活動文化建設,才能真正提高學校體育工作的有效性。
1. 定期組織籃球賽。學校每年舉辦以班級為單位的籃球賽, 學生報名后,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一個月的賽前訓練,提高籃球技能。賽后對冠軍、亞軍、季軍球隊及優秀運動員進行表彰,展示獲勝隊伍集體照片及優秀隊員照片。這樣,既弘揚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文化,又形成了“努力進取、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2. ?舉辦“籃球節”。舉辦“籃球節”是提高籃球運動豐富度的主要途徑,對學校體育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學校于每年“五一”前后舉辦“籃球節”,開展以籃球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學生通過變裝,扮演自己喜歡的籃球明星,感受籃球盛會濃厚的氛圍。
3. 組織辯論賽。學生通過辯論賽的方式,了解籃球知識,提高籃球技能,從而更加熱愛籃球運動。例如,以“籃球比賽中的技巧”為題,在籃球賽前組織辯論賽,對各項技巧的應用方法進行探討,并展開辯論。學生在了解籃球運動技巧后觀看籃球賽,更能融入籃球文化中。多層面打造體育活動文化,是提高體育活動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三、打造精神文化,增強體育活動的實效性
體育精神文化是學校師生在體育活動中自覺形成并高度認同的一種文化氛圍,這種文化凝練的過程直接影響著學生體育觀念、價值取向及道德品質的形成。體育的競爭性、觀賞性和娛樂性等特點是培養學生體育良好品質的重要因素。學校可以通過組織體育社團、發揮體育明星正能量、開發體育新平臺、總結學校體育成績等措施,打造體育精神文化,讓校園體育運動更具吸引力,從而促進體育運動健康發展。
1. 組織體育社團,成立“籃球會”。籃球會為傳播籃球體育文化提供社團組織及人力資源支持。學校籃球會由學生、教師構成,其成員負責普及籃球知識、組織籃球比賽、分享籃球文化……例如,以“ 籃球發展史及未來趨勢”為題,讓學生廣泛搜集資料,增進學生對籃球運動的了解,促進學校籃球文化的形成。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參與校園文化建設,能夠避免體育文化“流于表面”,從而增強學生對校園體育文化的認同感。
2. 發揮體育明星正能量。青少年大多是“追星”一族,學校可以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相關的體育文化教育,充分挖掘明星背后的正能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追星的目的。例如,學校可以開辟“明星之路”專欄,介紹姚明的事跡,組織收看姚明參與的體育賽事,讓學生對“姚明是怎么獲得成功的”“姚明怎樣愛護自身的公眾形象”等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體會每個冠軍都來之不易,激勵學生刻苦努力、發奮圖強。
3. 開發體育新平臺,增添體育新活力。學校可以邀請擁有體育資源的企業、少體校等單位參與學校的體育工作,攜手開辦籃球少兒俱樂部、乒乓球少兒俱樂部、棋藝少兒俱樂部、跆拳道少兒俱樂部、游泳少兒俱樂部等平臺……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不同需求,增強體育運動新活力,促進學校體育運動的全面發展。
4. 總結體育成績,開設“體育之路”。組織學生收集學校師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的圖片、榮譽,展示校園體育文化,開設“體育之路”,弘揚體育精神,激勵學生健康成長。
落實健康生活理念,讓體育素養落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著想。通過建設體育物質文化,豐富體育活動文化,打造體育精神文化,提高學校體育活動的實效性,走出一條全員參與、獨具特色的陽光體育之路。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