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
【摘要】目的:對引導骨再生技術在上前牙種植修復中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上前牙種植修復患者為我院開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患者數量為90例,根據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中45例患者,對照組中45例患者。兩組患者所應用的治療方法不同,實驗組患者應用引導骨再生技術,對照組患者則應用常規治療措施,對比內容為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7.55±0.89),負重12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8.75±0.51),對照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7.24±0.91),負重12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8.85±0.51),實驗組患者的近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為(0.41±0.23),遠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0.51±0.37),對照組患者的近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為(0.45±0.21),遠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0.56±0.41),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在臨床上給予患者應用引導骨再生技術進行種植修復的過程中,必須對正確的植骨方式和種植方式進行應用。
【關鍵詞】引導骨再生技術;上前牙;種植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15-01
本次研究中以90例上前牙種植修復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兩個組別,針對全部研究對象進行分組和分別治療,并對組間治療效果展開對比。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7月——2019年7月之間于我院接受治療的上前牙種植修復患者為我院開展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患者數量為90例,根據患者入院接受治療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分組處理,實驗組中45例患者,對照組中45例患者;實驗組男女患者數量為24:21,對照組男女患者數量為26:19;實驗組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58歲和22歲,對照組最大年齡與最小年齡分別為56歲和24歲;實驗組平均年齡為(33.8±4.6)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34.5±5.1)歲。在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中,對比P均>0.05,可以對比。
1.2治療方法
在患者種植體表現為初期穩定的背景下,針對患者存在骨缺損位置的周圍骨皮質,首先進行鉆孔處理,直至患者的松質骨,之后于患者骨缺損的區域當中,將新鮮的血液于人工骨粉進行融合,并植入于其中,同時注意對其進行壓實處理,以促進患者缺損區域牙槽骨形態的健全,最終實現患者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能夠得到豐滿的處理。
在均給予患者進行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將膠原膜進行有效的覆蓋,之后才可以對粘骨膜進行相應的分離,以保障周圍軟組織能夠得到合理的松懈干預。
1.3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以及12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進行對比;(2)對兩組患者種植牙負重12個月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專業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以及12個月紅色美學指數對比
表1顯示,實驗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7.55±0.89),負重12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8.75±0.51),對照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7.24±0.91),負重12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8.85±0.51),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2.2兩組患者種植牙負重12個月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近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為(0.41±0.23),遠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0.51±0.37),對照組患者的近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為(0.45±0.21),遠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0.56±0.41),組間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在對上前牙種植修復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修復的效果,但是多數患者并未得到最佳的處理,所以出現了牙槽骨吸收萎縮的情況,并導致相應的軟組織出現退縮。所以對上前牙種植修復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種植牙負重6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7.55±0.89),負重12個月的紅色美學指數為(8.75±0.51),實驗組患者的近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為(0.41±0.23),遠中種植體邊緣骨水平值(0.51±0.37),P>0.05.
綜上,在臨床上給予患者應用引導骨再生技術進行種植修復的過程中,必須對正確的植骨方式和種植方式進行應用,且進行種植以后需要給予患者進行有效的口腔衛生維護,以促使修復效果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趙星.引導骨再生技術在上前牙種植修復中的效果探討[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 (32):62,66.
[2] 賀鈞,謝志剛,李自良.骨劈開聯合引導骨再生技術用于上前牙窄牙槽嵴種植修復一例[J].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7,11(2):126-128.
[3] 趙云飛.膜引導骨再生技術在上前牙美學區牙種植手術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健康必讀,2019,(18):250-251.
[4] 李康,陳淑萍,謝春, 等.引導骨組織再生技術種植修復口腔頜面部創傷后牙缺失伴骨缺損的臨床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6,21(3):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