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呂鴻


【摘要】目的:探討外傷性踝關節骨折運用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的62例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隨機分為保守組與手術組,每組均為31例,保守組運用常規保守治療,手術組運用手術治療,分析各組治療后患者治療療效與治療滿意度情況。結果:在治療總有效率上,手術組93.55%,保守組77.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總滿意率上,手術組93.55%,保守組7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傷性踝關節骨折通過手術治療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恢復效果,患者滿意度更高。
【關鍵詞】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20-01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的62例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患者,隨機分為保守組與手術組,每組均為31例。保守組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從24歲至65歲,平均(46.72±4.29)歲;手術組中男19例,女12例;年齡從22歲至67歲,平均(45.16±5.74)歲;兩組患者基本年齡、性別與病情等信息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有對比研究意義。
1.2 方法
保守組運用常規保守治療,運用手法復位后做外固定干預治療。 手術組運用手術治療,做好抗生素使用,需要等待其腫脹消除后再做手術干預。一般在骨折后6天時間內進行手術干預??梢詮耐怩?、內踝與后踝等位置進行固定,通過硬膜外麻之后針對外踝、腓骨干穩固,在踝內側做內切口,在外側做前外切口,通過松質骨螺釘固定內外踝關節。當腓骨遠端骨折點在踝關節平面上方位置時,可以通過拉力螺釘固定下脛腓韌帶。如果骨折帶你處于踝關節平面之下或者有外踝組織撕脫性的骨折情況,則可以運用張力鋼絲穩固。如果內外雙踝骨折情況,對外踝先治療干預,恢復良好后內踝也會隨之改善。做好復位固定后運用影像手段來做好情況觀察,而后依據情況做好石膏外固定處理[1]。
1.3 評估標準
分析各組治療后患者治療療效與治療滿意度情況。治療療效分為顯效、有效與無效。顯效為治療后功能恢復正常標準,沒有并發癥出現,或者踝關節有2mm之內的偏差;有效為治療后踝關節偏差低于5mm;無效為治療后關節功能恢復不良,影響日常生活。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與有效的比例之和。
1.4 統計學分析
整理數據采用spss23.0分析,計量使用t檢驗,計數運用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各組患者治療療效情況
見表1,在治療總有效率上,手術組93.55%,保守組77.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各組患者治療總滿意度情況
見表2,手術組治療總滿意率93.55%,保守組74.1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踝關節承擔了較大的負重功能,日常的跑、跳、走、爬等多種活動動作,都會需要踝關節功能的支持[2]。要合理的做好踝關節負重與活動能力狀況,確保其有良好的穩定性與靈活性。要綜合考慮功能恢復指標變化,而不能僅僅單一角度考慮。保守治療相對而言治療費用低,同時接受度較廣。但是容易因為復位或者有關愈合不良導致的功能水平下滑,甚至術后活動時間更晚。
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會有創傷,但是可以針對骨折區域干預,保證更好的固定效果。術后患者可以更好的開始功能恢復,促使關節組織恢復更迅速。一般在損傷后的6至8小時內為治療黃金時間,但是如果踝關節有腫脹與水泡等情況后做手術。如果措施最佳時機,可以將手術干預時機推移到1至2周時間點。術后患者可能會有疼痛與腫脹情況,后期還會有活動受限。但是總體來說,手術治療可以更好的提升恢復的質量,避免畸形愈合等恢復不良問題。術后需要配合功能訓練,這才能更好的發揮手術治療效果。功能鍛煉可以有效的減少患者術后肌肉萎縮與關節僵硬等狀況,減少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中,整體狀況上手術組的手術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療效,患者治療滿意度更高,整體感受更好。整體來說,手術治療方式多種多樣,技術的提升可以有助于治療效果更理想,術后恢復速度也更好,患者接受度高。要做好必要的教育指導,讓患者對手術治療保持更平穩的接受態度,避免情緒上的抵觸。配合治療恢復的進行是保證手術發揮功效的基礎條件之一,要做好多樣化的指導來促使理解效果的優化。要保證患者遵醫囑行為,促使肌肉組織平衡協調能力的優化,可以從被動活動、主動活動的逐一配合來優化踝關節活動能力,擴展活動范圍。
總而言之,外傷性踝關節骨折通過手術治療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療恢復效果,患者滿意度更高。
參考文獻
[1] 魏嘉宏,吳洪宇,李根.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9,25(20):141-142.
[2] 馬學正.外傷性踝關節骨折應用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評價[J].養生保健指南,2019,(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