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芬
新課改逐步推行的教育改革,發展中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水平,成為學生學習各個科目的重要基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意識與能力,也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啟迪自我思想不斷充盈知識體系,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展開個性化閱讀,教師需要以學生為本設置相適應的教育模式,堅持尊重學生聽取學生意見,幫助其形成獨特的閱讀感知和體驗。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的必要意義
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的主要科目之一,要求學生掌握認字、寫作、閱讀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然而有效地完成這種教育教學活動,必須形成完備的閱讀教學體系,深入學生學習的基本需求,把握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而產生更多具備科學性、有效性、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語文閱讀能力的逐步培養,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掌握,進而良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另一方面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下學生能夠逐步塑造完備的自我人格,滲透人文教學,加深每個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意識。總之教師要積極轉化教育思想,提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踐意義,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優化閱讀,有效提高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的綜合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的落實與發展工作雖然不斷推進,但面對不盡相同的現實問題依然有諸多欠缺和不足,要想實現個性化閱讀的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必須認知教育問題、加強反思、逐步成長。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忽視對課堂閱讀的引導
大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學生的閱讀學習是一項自主性的活動,但是也并非全然“放縱”,教師依然要把好關,掌握自主學習的合理尺度。個性化絕非自由化,學生仍然要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開啟閱讀學習的正確思路,只有這樣學生掌握的思想和情感體驗才能深入人心,逐步督促學生獲得完備的學習形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杜絕學生的不正之風,如自由散漫、思想跑路、不積極參與等現象。
(二)欠缺完備的評價機制
個性化閱讀教育教學在落實和發展中依然存在許多制約,欠缺合理的評價機制便是最重要的一種,部分老師會放任學生自由進行文章閱讀和梳理,致使教學引導工作難以發揮極致作用。并且單一化、固態化的教學評價無法激發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喪失一定的判斷能力。這種盲目理解造成學生思想混亂,形成完備的思想體系和邏輯思維將成為“空談”。
三、小學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的具體措施
針對上述問題,教師在落實個性化閱讀教學時需要不斷優化教學形態和設計,積極引導,讓班級內每個學生都能形成豐富化的閱讀體系,促使其獲得完備的閱讀思維、情感體驗、閱讀習慣,成功走向終身閱讀的目的。
(一)堅持以人為本,深化閱讀引導工作
教師在展開小學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具體過程中,首先要堅持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學生的性格特征、個人能力、學習需求等各個方面進行考慮,把握每個學生的差異化形態,不斷調整教育教學結構,對癥下藥解決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培養。其次,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與能力,把握學生的閱讀學習動態,積極反思和深化,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服務。同時,教師要積極承擔引導教育的重要角色,良好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加強交流,實現以己律人的重要教育職責。最后,加強閱讀引導工作,把握學生個性化差異的諸多因素,進行多元化、科學化的課程設計,讓每個學生在閱讀體驗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兩個方面深化個性化教學的具體內容,一則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個性,提倡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二則要有效地控制閱讀討論秩序,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對本篇文章進行閱讀,可以是默讀、大聲讀、有感情地讀,接著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討文章中的中心段落,并選取一個代表進行發言,使得學生能夠仔細聆聽在這過程之中也能夠收獲閱讀信息,不斷完善自身閱讀學習的良好能力。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鼓勵,指出學生的不足和優點,幫助班級內每一個學生進一步增強閱讀學習的綜合能力,使小組內每個成員都能掌握閱讀學習的重要內涵,逐步邁向終身學習的良好目標。
(二)尊重文本本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啟蒙的階段,每個學生的思想水平、學習能力、情感需求都各不相同,對待同一事物也有自身的個性理解。教師需要積極培養和鼓勵學生發揮這種優勢進行閱讀,而非傳統教學模式下單一、固態的模式性學習。尊重文本本質,讓學生在正確積極的閱讀指引下感知文本素材中的歷史文化、人物精神、人文素養等,進一步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優勢作用。
例如,在《大禹治水》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具備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課本閱讀,如文章是在什么時期寫作的、同學們對大禹這種精神有何看法等,組織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文本閱讀,讓學生深入文章內涵在腦海中不斷浮現情景,并且學習大禹精神,實現閱讀教學的內在意義。接著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內合作交流,分析文章中心段落的內涵與意義,促使學生加強理解,不斷在文章閱讀中收獲滿滿的正能量。此外,教師還可以開設“學習大禹”精神的課外活動,實現寓教于樂的教育方針讓學生滲透學習,體味閱讀學習的良好興趣,進一步成長為優秀的人才。
(三)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
個性化閱讀教學必須加強教學評價機制,不斷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促使其更好地交流和學習。那么構建完備的評價體系需要從多個角度合理安排,實現教師評價、學生評價、自我評價等多種形式,肯定學生閱讀學習過程中的付出與努力。不僅幫助學生獲得理解意識,也能進一步形成生動靈活的課堂氛圍。
例如,教師可以把握學生觀察力、感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差異性,認真仔細觀察每個學生的閱讀行為,并且可以展開閱讀交流活動和讀書筆記等內容,督促學生在學習中搜集學習素材,摘錄好的詞句、段落,為日后寫作打造堅實的基礎。教師必須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閱讀動態,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等形式,對語文閱讀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完備的學習經驗,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種形成具備特色的個性化評價標準之下,有助于學生提高閱讀興趣,進而提升學習的高效性,并且以個性化為出發點收獲閱讀教學的風彩。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和價值,教師在展開教育教學中需要時刻發揮個性化閱讀的教學形態,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深化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理念,不斷優化教學設計、豐富學生的個性思維,引導學生不再是“死讀書”,而是具備良好創造性的閱讀和學習,逐步建立全面綜合的自我學習體系,成長為現代教育下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