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急性動脈栓塞一旦出現,病情發展迅速,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肢體壞死或截肢的后果,本案例針對截肢患者圍手術期生理心理變化進行護理,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動脈栓塞;截肢;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78-01
急性下肢動脈栓塞[1]是指栓子自心臟或近側動脈壁脫落或自外界進入動脈,被血流推向遠側,阻塞動脈血流,而導致肢體缺血以至壞死的一種病理過程,因發病急驟而得名。截肢是指通過手術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沒有生理功能、危害人體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體,以挽救患者生命,是一項破壞性極大的手術。截肢常常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軀體殘疾或缺陷和心理創傷[2],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
1 病例介紹
患者女性,87歲,因6天前因晨起時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下肢麻木、發涼、酸脹外院就診(2020年3月6日)。行雙下肢動靜脈彩超示:右側股總動脈、股淺動脈栓塞形成(不完全),右側腘動脈流速極慢,雙側股總動脈、腘動脈斑塊形成。雙側股骨總靜脈、腘靜脈血流通暢,頸部血管彩超示:雙側頸總動脈分叉處斑塊形成,雙側頸總動脈阻力增高,右側頸總動脈局限性增厚、班塊形成,患者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介入科進一步診治。入院后予以患者擴血管、改善循環等對癥處理,2020年3月6日行右下肢股動脈造影術+經皮動脈內置管溶栓;術后患者肢體缺血仍進一步加重,皮溫低,下肢皮膚色澤晦暗,于2020年3月10日行經皮動脈內球囊成形術+支架植入術,術后復查右下肢腘動脈遠端多發嚴重栓塞,且遠端肢體逐漸壞死,建議患者截肢,遂轉入我科。查體:右小腿及右足青紫、暗黑、多處水泡、脫皮,末梢血運極差,右踝關節及右足趾主動活動障礙。完善相關檢查及評估、積極控制血壓、血糖、止痛、補鉀、抗血栓后于2020年3月14日在全麻下行“右下肢截肢術”。手術順利,經抗感染、補血、補液等對癥處理,現生命體征平穩,截肢殘端傷口愈合良好,未出現相關并發癥,現已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患者入院后進行心理評估,給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基礎知識、治療方法、不良反應以及護理措施、效果等,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定的認識,從而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給患者介紹手術的步驟、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做好手術的準備。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
2.1.2 基礎護理
注意患者患肢的保暖,不能用手對患肢進行按摩,避免血栓的脫落。叮囑患者,按時休息,預防感冒,合理飲食。
2.2 術后護理
2.2.1 殘肢護理
床旁備止血帶或沙袋,以防大出血時結扎止血。抬高患肢,減輕殘端腫脹。觀察和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如有滲出及時更換敷料,以預防殘端感染。
2.2.2 疼痛護理
手術后疼痛是臨床最需緊急處理的急性傷害性疼痛, 特別是截肢術后, 患者術后肢體殘缺, 心理、生理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殘肢痛和幻肢痛[3],發生率為 50% ~ 80%。幻肢痛是術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感到已切除的肢體仍然有疼痛或其他異常感覺,正確評估疼痛程度,予以多模式鎮痛,同時觀察鎮痛效果及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
2.2.3 管道護理
①引流管的護理保持尿管、傷口引流管的通暢,避免引流管打折或堵塞; 準確記錄引流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若傷口引流液每小時大于 200 ml 時,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術后72 小時拔除傷口引流管,若有殘端血腫時,可在無菌條件下穿刺抽液并加壓包扎。
②尿管的護理尿管應低于床40~60 cm,不可過高,以免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間斷夾閉尿管,2~3 天后拔除尿管; 并囑其多飲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2.2.4心理護理
截肢術后患者一般都會從性情上發生極大的轉變,變得沉默寡言、孤僻,不愿將自身形象呈現在眾人面前; 護理人員應在做好護理操作的同時,理解患者的焦慮與憂郁,與患者進行熱情、積極的溝通、交流; 耐心傾聽患者的心聲,多關心患者生活,掌握截肢術后患者的心理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疏導,減少患者術后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產生[4]。向患者及家屬提供資料講解有關截肢術后護理的相關知識,選擇一些安裝假肢圖片、宣傳材料給患者閱讀查看,以增強自信,減輕患者不良情緒。
2.2.5飲食護理
患者有糖尿病史,調整患者的飲食,增加蛋白質的攝入由原來的20%增加到25%,定時定量進餐少量多餐,每日3~6餐[5],在血糖控制好的基礎上,每天給進食少量的水果,但應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橘,干葡萄荔枝等,根據其攝入量,適當減少飯量。
2.2.6 基礎護理
監測生命體征, 2小時翻身1次,預防壓力性損傷; 同時定時扣背,指導患者行深呼吸,進行有效咳嗽,預防長期臥床導致的肺部感染。加強安全教育,使用護欄,家屬陪護。
2.2.7 康復護理
根據患者情況,指導其鍛煉上臂及左下肢肌力,循序漸進地練習床上翻身及坐起。對于患者本人,鼓勵其自強自立,合理使用并適應義肢,鍛煉肌肉力量,重新樹立生活信心,鼓勵家屬參與患者殘肢訓練,積極引導,給患者提供溫暖、關愛的氛圍,提供耐心、細致、具體的幫助。患者在家屬協助下改善生活質量,增強信心,幫助其早日重返社會。
3 總結
本案例中患者因急性下肢動脈栓塞介入手術無效而截肢,患者高齡,有基礎疾病,通過加強對患者截肢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控制患者病情,促進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促進患者康復出院。
參考文獻
[1] 張慧,劉洪芬.臨床護理能力對動脈栓塞術后快速康復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8,3(08):88-89.
[2] 鄭麗娜,陳小嬌,鄒和飛,陳曉丹,夏煒,張麗萍.截肢患者疾病適應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9,19(10):706-709+714.
[3] 譚小紅,何玉珍,鄒莉.精細化護理在截肢患者術后的應用[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8): 64-66.
[4] 湯云香.團體認知行為治療在意外創傷截肢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4(42):92-93.
[5] 李小紅.1例糖尿病足截肢術后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