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林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心內科介入患者護理風險及對應措施及產生效果。方法:將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間在心內科實行介入治療的146例患者的納入研究,分析護理風險產生的因素,以及采用的應急對策,統計分析風險發生率。結果:在心內科一線護理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及高水平護理服務的有效干預下,所有患者在介入治療手術過程中無意外發生,術后僅有5例患者發生穿刺點血腫,發生率3.4%。結論:高質量的護理措施,以及在以病人為中心和以質量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下,能夠最大限度規避護理風險,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介入治療護理;心內科;措施探析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82-02
引言
心臟介入治療具有并發癥突然發作的特點,因此患者猝死率較高,容易引發醫療糾紛。特別是安裝起搏器和冠脈介入治療患者,更易出現起搏器電極移位、冠脈內亞急性血栓形成、突發惡性心律失常、血管迷走神經反射等情況。心臟介入治療極為復雜,風險較一般手術高,且接受介入治療的患者往往病情較重。因此,在臨床護理管理中,需要根據手術技術的復雜性和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制訂相應的護理措施,從而有效減少護理風險。
1 方法與資料
1.1 基本資料
對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間在心內科實行介入治療的14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研究的患者中,男性76例,女性70例;年齡最小的49歲,年齡最大的75歲,平均年齡64±2.1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有進行手術的適應證。其中永久起搏器11例、冠狀動脈造影59例、支架植入術(CS)71例、經皮冠狀動脈(PTCA)5例。
1.2方法
在心內科實行介入治療的14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和護理記錄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找出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匯總有效預防措施。查找潛在護理風險因素,具體分析如下。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患者來看,心內科接收的患者普遍具有年齡大、發病急促、病癥反復特點,再加上醫療衛生水平技術及護理服務理念的不斷發展,少數護理人員由于臨床經驗匱乏、操作流程不熟練、應急能力較差等原因,無法很好的完成各項護理操作,進而增加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其次,由于患者的數量比較龐大,護理人員長期處于高負荷的狀態下,很難與每一名患者進行較為深入的溝通和交流,進而易造成患者意見反饋處理不及時的情況;再者,絕大多數患者缺乏對于自身疾病以及介入治療的認識,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心理,進而影響治療依從性。
1.3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說明兩組數據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手術患者風險發生情況
本組146例,手術成功146例,總成功率為100%,術后有5例在穿刺點出現不同程度出血并形成皮下血腫,發生率為3.4%,其中4例位于股動脈穿刺點處,有l例位于鎖骨下動脈穿刺點處;導致出血的原因全部都為患者遵醫囑性差,過早自行活動至壓迫松動,導致出血。
2.2護理實施步驟
(1)重視安全質量教育,要求以德管理。要求護理人員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職業觀念;提高對工作中的危險因素及后果的認識,利用查房、會議、講座和質量分析會等做好安全教育工作;(2)重視患者的心理需求。除了要保證心臟介入患者有一個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外,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將患者的疾病及介入治療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詳細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以消除其因為未知而引起的各種負面心理,并通過成功治療案例講解的方式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4)介入術中護理:手術中護理要點心內科的介入手術治療一般不配專業的手術護士,主要工作還是由心內科專科護士承擔。護理過程中完成儀器設備的檢查,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根據手術進度積極進行相應的護理配合。(5)如果穿刺股動脈介入術后護理:術后應絕對臥床24小時,對于穿刺點所在腿最好伸直制動;給予持續心電監護,最初4小時應每隔30分鐘觸診一次雙側足背動脈,同時囑患者家屬注意觀察患者,若有不適及時報告醫生。穿刺點疼痛護理,多于術后3小時后出現,表現為穿刺點的刺痛,多能耐受,對于此類患者,主要任務是排外穿刺點皮膚撕裂、出血等情況;同時給予必要的安慰和鼓勵。
3 結語
因心內科患者病情和治療的需要,常常要對患者進行介入治療。雖然介入治療的實施可以挽救不少心內科患者的生命,提高其療效,但這并不意味著萬無一失,在圍術期任何一個環節中患者仍舊可能會發生一些不良事件,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因此,強化心內科介入治療的護理安全管理顯得非常重要。在調查中發現潛在風險因素主要來自于患者和護理人員方面,如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介入治療相關知識存在認知上的不足,遵醫行為差,有時無法配合醫護人員工作,導致不良后果的發生;還有的患者過于擔心介入治療后的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導致其配合度不高,不利于心內科需要加強對冠心病患者臨床治療的重視。對于心內科冠心病急診患者行介入手術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式,而要想保證手術的成功,降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做好臨床護理也至關重要。
總之,護理專業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一線護士與病人及家屬接觸多且時間長,護理糾紛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是只要重視易引起護理糾紛的各個環節。如何與病人及家屬建立一種和諧的護患關系、減少護理糾紛的發生是心內科護理人員共同追求的目標。特別是近年來,心內科介入治療快速發展,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艷芹.心內科介入術患者心理護理的影響作用分析[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8,3(23):322- 323.
[2] 賈惠娟.心內科介入治療的臨床護理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4(16):88 -89.
[3] 陳健聰.危重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相關并發癥的預見性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8,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