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蓉蓉
【摘要】目的:關于薩勃心肺復蘇機應用在急診復蘇患者當中的臨床護理。方法:將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來我院進行急診復蘇的患者56例作為觀察組,所有患者應用薩勃心肺復蘇機進行心肺復蘇同時配合優質護理,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急診復蘇的另外5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在進行薩博心肺復蘇及心肺復蘇同時配合常規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心肺復蘇成功50例,占89.29%,對照組心肺復蘇成功38例,占67.86%,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比較兩組患者進行干預以后的血樣飽和度和收縮壓,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更優,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結論:通過薩勃心肺復蘇機應用在急診復蘇患者中配合優質護理能夠有效的提升復蘇的成功率,并且改善患者的血樣飽和和收縮壓,值得推廣。
【關鍵詞】薩勃心肺復蘇機;優質護理;急診復蘇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84-01
本文主要分析通過薩勃心肺復蘇機應用在急診復蘇患者當中并為患者配合良好的護理所取得的效果,同時將主要研究情況進行如下的論述。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2018年3月到2019年4月來我院進行急診復蘇的56例患者作為本文的觀察組,同時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急診復蘇的另外56例患者作為本文的對照組,保證觀察組和對照組基線資料基本一致,方便分組對照。觀察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對照組患者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卡方=0.0358,P=0.8499;觀察組患者年齡區間為28~68歲,平均年齡為(52.4±11.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區間為29~70歲,平均年齡為(53.5±12.4)歲,t=0.4867,P=0.6274。本文兩組患者均需要進行急診心肺復蘇,兩組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認可,經過統計學方法檢驗一般資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本文所有的患者均選擇采用薩勃心肺復蘇機進行心肺復蘇,嚴格的按照薩勃心肺復蘇機的相關說明書進行操作,在患者的背部放置復蘇機專用的壓板,同時在底板插入按壓板,選擇患者的兩個乳頭連線中點的部位放置一個按壓墊兒,并且進行按壓深度和頻率的設置,設置按壓深度大約為5cm,按壓頻率設置為每分鐘100次。與此同時為對照組配合常規護理,護理過程中落實常規的原則,需強化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的觀察,如發現意外及時進行干預。而觀察組患者配合優質護理,具體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①呼吸道護理:須及時對患者清理口腔當中的分泌物和痰液,如需必要需要對患者嚴格的執行醫囑進行相關的霧化吸入或者痰液濕化的相關干預,保證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在操作過程當中要嚴格的執行無菌操作的原則,避免呼吸道感染癥狀出現,防止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等。
②病情監測:對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瞳孔變化和意識變化狀況進行觀察,如果發現患者存在有口唇發干和顱內壓升高的情況,則提示患者出現缺氧情況,需要對患者進行高濃度的氧吸入,有效幫助患者改善缺氧癥狀,減輕患者的腦水腫[1]。
③心理護理:如意是存在恢復則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心理干預和疏導,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使患者了解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強化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使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
1.3觀察指標
對本文所有患者的心肺復蘇成功率進行統計并作出比較,評價兩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同時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情況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啟動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對本文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檢驗,采用t值檢驗計量值,卡方檢驗計數值,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心肺復蘇成功50例,占89.29%,對照組心肺復蘇成功38例,占67.86%,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比較兩組患者進行干預以后的血樣飽和度和收縮壓,觀察組明顯比對照組更優,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詳情參見表1結果。
3 結論
臨床進行急診復蘇治療的時候,胸外按壓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患者常規通過徒手人工進行相關心肺復蘇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導致搶救效果并不理想。對患者選擇薩勃心肺復蘇機進行干預能夠有效的提升治療的效果,這是一種新型的體外心肺復蘇設備,救治患者的過程中能夠自動的進行間歇的正壓通氣和胸外心臟按壓,其優點相對較多。與此同時,為患者配合優質護理能夠兼顧各方面的干預指導工作,促進對患者呼吸道的管理,并且強化對患者病情的監護,有效的對患者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可以使相關醫護人員將主要的搶救工作放在護理保護方面,配合相關的心肺復蘇,對促進患者的搶救效果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綜上所述,通過薩勃心肺復蘇機應用在急診復蘇患者中配合優質護理能夠有效的提升復蘇的成功率,并且改善患者的血樣飽和和收縮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佳麗.薩勃心肺復蘇機應用于急診復蘇患者中的臨床護理[J].醫療裝備,2018,31(13):197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