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恒

【摘 要】 目的:比較兩種手術方法對高齡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8月3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高齡食管癌患者(70歲以上)13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9例)和對照組(69例),觀察組患者給予胸腹腔食管癌切除術(MIE),對照組患者給予開放式食管癌切除術(OE),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更低(P<0.05),兩組患者住院時間(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0.43%)顯著低于對照組(60.8%)(P<0.05)。結論:與OE相比,采用MIE治療高齡食管癌患者的效果更好、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對于高齡食管癌患者,可優先采用MIE治療。
【關鍵詞】 高齡食管癌;食管癌切除術;開放式;胸腹腔鏡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232-01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極高,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者在不同時期臨床表現不同,早中期可能會在吞咽食物時出現不適感、食物吞咽困難,晚期可能會引發呼吸道感染或者向遠處轉移、聲音嘶啞等惡病質現象。目前,臨床上常采用開放式手術治療食管癌,但對于某些身體狀況不好、心肺功能存在缺陷的高齡患者易造成較大創傷,引發術后并發癥。有研究表明,利用胸腹腔鏡進行食管癌手術能夠使手術中視野清晰,對患者的創傷較小,同時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38例高齡食管癌患者為例,比較兩種手術的治療治療效果,現整理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月3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診的高齡食管癌患者(70歲以上)13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9例)和對照組(69例),觀察組患者年齡為70~81歲,平均年齡(76.69±2.48)歲;男39例,女30例。對照組年齡為72~83歲,平均年齡(77.22±2.57)歲;男43例,女2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研究。納入標準:①患者未進行放射療法或化學療法;②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全身麻醉。觀察組患者采用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MIE),患者取左側臥位并前傾20°左右,利用胸腔鏡獲得清晰視野以清理縱隔淋巴結并游離食管,在清理過程中要避開神經、支氣管等組織,以免造成損傷;利用腹腔鏡清理胃部淋巴結并游離胃部;清理完成后,將病變組織徹底切除,最后進行縫合。對照組患者采用開放式食管癌切除術,取左側臥位,先在右胸切口以游離胸段食管,清理淋巴結,然后縫合切口;再取平臥位,游離頸段食管;然后在上腹取切口,游離腹段食管并清理淋巴結,切除病變組織并縫合。
1.3 觀察指標
比較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齡食管癌患者常見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聲音嘶啞、肺部感染等。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均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比較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共有21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6例,聲音嘶啞5例,肺部感染3例,氣胸4例,胃排空障礙3例;對照組中,共有42例患者出現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15例,聲音嘶啞7例,肺部感染6例,氣胸5例,胃排空障礙7例,食管氣管瘺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0.43%)顯著低于對照組(60.87%)(P<0.05)。
3 討論
食管癌患者早期癥狀較輕,不易察覺,使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處于食管癌中后期,預后差,特別是高齡患者,代謝水平和生理機能均有所下降,中后期食管癌腫瘤易發生轉移,給手術治療帶來困難,術后,高齡患者由于身體狀況較差,容易引發各種并發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因此,選擇合理的手術治療方法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對于治療高齡食管癌患者十分重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住院時間(P>0.05)差異無意義;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0.43%)顯著低于對照組(60.87%),(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對高齡患者采用胸腹腔鏡食管癌切除術(MIE),能夠顯著降低患者手術時間和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治療效果更好,可優先采用。
參考文獻
[1] 李賀. 基于三個非食管癌高發現場的食管鱗癌相關危險因素的探究[J]. 中國腫瘤, 2019, 28(10):726-730.
[2] 陳保富, 朱成楚, 馬德華, 等. 胸、腹腔鏡聯合手術治療食管癌[J].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8):4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