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
摘 要 在當下的工程建設中,因為資源的重要性及其用量大,如何優化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和怎樣低碳環保地進行作業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低碳概念的深入比僅僅可以減輕工程建筑行業的資源浪費,而且對整體生活圈的生存環境都是有益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伴隨時代的進步和思想的進步,人們逐漸對低碳環保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更多的認可,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設計在低碳概念的指導下進行,既減少了對環境的損害,有益于社會,也提高了自身的資源有效利用率,減少了建筑工程的成本,達成雙贏局面。本文就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的發展現狀及其應對策略進行探究分析。
關鍵詞 低碳;建筑設計;現狀;應對策略
資源對于任何事物的發展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別是現在高速發展的建筑行業,但是為了社會的快速進步和資本的快速積攢,很多地方都是沒有規劃、掠奪式的開采,缺少了對環境及資源再生的保護。低碳概念的引入可以改善浪費資源的問題,提高資源的利用有效率,不僅對建筑單位自身操作成本有利,也對自然環境極為有益。建筑設計在低碳概念指導下,低碳方式有使用減少排放的操作技術,選擇低碳環保的建筑材料,可再生資源的多加利用等等。這一系列的低碳措施促進了生態的改善、環境的綠色健康。
1合低碳概念中的建筑設計的現狀
在時代發快速展和思想進步的今天,低碳的概念已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許多人、地方都推崇低碳生活,無論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踐行著節約能量、減輕排放。但與此同時,在全世界范圍內,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對于資源的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并且需求量還在逐年遞增,據數據可看出,全球對資源的需求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2],建筑行業多數單位還存在較為嚴重的資源浪費和不良污染的問題,建筑行業引入并踐行低碳環保概念不僅可以改善污染問題,還可以減少消耗,提升利用率,從而提升經濟效益。在生活中已經有很多人開始低碳生活,建筑行業也應該在低碳概念的指導下作業,從長遠考慮,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才能有源不盡,可持續性地發展。
2低碳概念中建筑設計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低碳概念于生活中盛行時,建筑行業也開始在選擇上倒向更加清潔、節能和綠色的原材料,盡可能不再使用不可再生的原材料。低碳概念強調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最大化,減小對環境的損害。但如今,建筑行業的設計人員對低碳概念有著一定的認知誤差,其認為低碳概念的應用會使建筑成本增加,實際與之相反,動力采用風能,太陽能,水能等是可以降低成本的[3],低碳概念中的建筑設計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如下所示:
2.1 建筑物的形體設計改變
低碳節能在建筑建造上是很能體現的,通過改變建筑的形體和構造,加強其如通風功能、穩固程度、溫濕度適宜程度等。如果是傳統建筑,采用的是利用高消耗能源進行制冷、供暖,而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將會利用風能、水能以及太陽能來實現建筑所需的要求,減少了對能源的消耗,也減低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污染。
2.2 選擇低碳環保的建筑原材料
選擇低碳環保的建筑原材料能夠有效體現節能減耗和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對于建筑作業過程的污染占比較大,采用質量差的建筑原材料進行施工,不僅會使空氣變得有害,污染自然環境,損害了人們的健康,而且也是對能源的高消耗,因此,選擇健康節能的建筑原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優質的建筑原材料滿足綠色環保、節能可再生的要求。
2.3 改用自然采光代替傳統的照明
充分使用白天的陽光進行照明的方法叫作自然采光,其有主動式和被動式的采光。自然采光的方法既能減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和建筑的成本,在使用者得到較好的采光同時,也減少了傳統照明對人體的不利,天然的照明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2.4 建筑保溫材料的選擇及建造設計
建筑材料的選擇可以考慮承重量大,導熱性小以及耐久的材料,例如,將水泥珍珠巖砂漿作為保溫層砌于墻體內側,如此一來,保溫材料和主體結構是沒有手里關系的,抗凍融能力強、抗風壓能力清、抗震能力強;而如果材料比較單一的可以考慮砌空心墻體或者混凝土砌塊加氣;為避免“冷橋”現象的出現,可以適當對梁體等重要地方進行局部的保溫[4]。
2.5 將可再生能源和建筑技術有機結合
將可再生能源和建筑技術有機結合,是把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進行一體化建設,在滿足使用者的照明、制冷、供暖、承重等等使用要求的同時,利用綠色環保的原材料,以達到低碳節能的效果,例如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建筑技術、隔聲材料和建筑技術、智能化技術以及水能和建筑技術,風能和建筑技術相輔相成[5],將環保能量和建筑的有機結合。
3結束語
建筑設計引入低碳環保概念,不僅僅減低了建筑工程的作業成本,還給使用者帶來了更為健康的生存環境和減少了對資源的浪費使用、生態的污染及破壞。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性發展愈加重視。建筑行業對于資源材料的需求量很大,如何將低碳環保概念帶入建筑行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低碳環保的建筑設計在資源、環境和功能等方面都極為出色,低碳環保概念下的建筑設計一定會是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走向。
參考文獻
[1] 王偉英,梁慧慧.談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980.
[2] 于子江.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5):806.
[3] 程長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4):826.
[4] 袁志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12):1114.
[5] 孟凡程,武祎.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建筑與裝飾,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