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英
【摘 要】目的:探究消化內科護理中普遍的安全隱患,同時給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方法:研究對象選取來在我院工作的60名護理人員,并總結他們在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的平時工作,分析其在六個月的時間中的護理問題,而且還將他們隨機分為了觀察組與對照組,首先是觀察組,向他們普及相關制度,之后分析導致我院消化內科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同時比較兩組出現該情況的可能性。結果:結果表示,在這半年中,我院消化內科一共出現了120起風險事件,其中因素分為:醫護人員的護理原因有60次(50.00%)、由于用藥偏差25次(20.83%)、患者自己的原因15次(12.50%)、醫院環境20次(16.67%)。其中,在醫護人員的護理原因方面占比最大。觀察組中的相關護理風險發生率是4.76%,明顯比對照組的45.64要低,即P<0.05。結論:造成消化內科護理問題的普遍安全隱患有不少原因,所以需要注意減少影響因素,拉近和患者間的感情,守護和諧的醫患關系。
【關鍵詞】消化內科;護理問題;安全隱患;防范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275-01
1 前言
消化內科中臨床護理病癥很復雜,且護理方式也較為繁瑣,需要護理人員具有耐心。所以,消化內科臨床對護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也有不少隱形的安全隱患,影響因素較多,在情況危機時刻還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所以,需要格外重視消化內科的護理安全隱患防范管理。
2 資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是在我院工作的60名護理人員,并總結他們在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的平時工作,分析其在六個月的時間中的護理問題,在這過程中掌握護理風險與對應的解決措施,以及了解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水平、工作態度、溝通能力等,統計之后發現并歸納護理常見問題。對于其中占比較大的隱患問題作出對應的管理制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的年齡在20-45歲,平均年齡為(35.7±2.9)歲,工齡1-18年;對照組年齡在23-50歲,平均年齡為(35.2±2.7 )歲,工齡在2-22年。
2.2 方法
對照組的作為具體如下:首先,成立風險管理組織。其是消化內科護理中較為普遍的處理安全隱患對策,可以了解風險管理責任,提高護理質量,還可改進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盡量讓患者更加滿意護理工作。醫護人員需要認真總結并歸納出現隱患的因素,提出對應的防范對策[1]。同時,護理人員應學會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患者發生問題也要積極反饋,并和護理人員進行良好溝通;醫院要加強管理環境,經常組織檢查醫護用品,確?;颊甙踩?其次,護理人員應制定科學的護理方案,為防止出現護理不良事件,護理人員應提前制定好應急措施。護理方案具體包含如下:第一,掌握護理的核心內容,更加熟悉操作醫療設備,并經常組織培訓活動,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護理;護理人員要尤其重視病情較重的患者,交班時明確各自的職責,評估患者病情,此外,護士長要盡好監督的職責,確保每日堅持查房[2]。最后,及時反饋病情加重的患者,并盡快上報,在集體討論后作出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盡可能符合患者的護理要求。
2.3 觀察指標
歸納我院消化內科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并比較分析兩組護理人員出現護理風險事件的可能性。
2.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n/%,并通過χ2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我院消化內科護理風險事件的誘導因素分析
調查表明,半年時間內醫院消化內科一共出現120起風險事件,出現因素具體包括醫護人員的護理原因有60次(50.00%)、由于用藥偏差25次(20.83%)、患者自己的原因15次(12.50%)、醫院環境20次(16.67%)。
3.2 兩組護理人員護理風險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的相關護理風險發生率是4.76%,明顯比對照組的45.64要低,即P<0.05。
4 討論
4.1 組織護理人員的風險管理培訓活動
這是有效處理護理安全隱患的必須措施,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并指導有效的解決對策,培養他們的應變速度、技巧,更能掌握醫療設備,在最大限度內減少出現護理風險的可能性[3]。同時,加強人性化教育與服務,盡量獲取患者的滿意與信任。對于消化內科護士護理一般制定的護理防范對策具體包括:首先,提升其工作專業性,并提升他們對于消化內科工作的安全意識;正確認識到消化內科護理人員自己會遇到的傷害風險問題,并想辦法進行有效的保護措施;強化培訓消化內科護理人員的各類技巧與方法,同時,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與熱情,在工作中盡量通過積極的一面展現給患者正面的心態與情緒,這也是強化自身修養的過程;最后,完善護理制度。由于現在有些醫院尚未形成一套完備系統的護理體系,所以難免會給風險事件可乘之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希望今后會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的幾率,切實提升患者對醫護的滿意度與信賴值。
4.2 加強指導護理人員的用藥
結合護理人員的用藥偏差,第一,告誡其嚴格認真地進行服藥護理,告知患者怎樣用藥以及期間的飲食注意等,同時安排獎懲,如果發生用藥錯誤,需要扣除工資等,這樣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警惕性。此外,嚴格檢查患者體質,盡量避開會有過敏反應的藥物;加強了解藥物的具體功效,避免出現不良反應。
4.3 努力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
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案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來說,醫護人員需要先有一個較完備的計劃,要了解護理的核心,及時掌握新的護理規范與流程;其次,進行重點護理,落實好床頭交接班制度,在強化過程中評估危重患者,注意互相提醒特殊交接事項,及時反饋異常情況。
綜上所述,消化內科存在諸多護理風險隱患,具體包括護理人員因素等,分析其出現原因,并作出對應的防范對策,確保消化內科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加強普及與培訓規章制度,減少出現護理安全隱患的可能性,保證和諧的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李瑩.探討消化內科中存在的護理隱患及解決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8,13(03):113-114.
[2] 張金榮.消化內科護理常見安全隱患以及其防范管理對策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3(03):125-126.
[3] 段雯雯.探討消化內科中存在的護理隱患及解決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8,23(08):3017-3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