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憶
【摘 要】肺部腫瘤疾病在呼吸科較為常見,將會對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需要對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如此才能夠有效的緩解病情,提升患者的健康水平。在目前的臨床治療水平下,醫生多采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并且為明確治療效果,多使用四維CT技術對其肺部進行掃描。本文將論述四維CT技術及其具體的應用方式、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等內容。
【關鍵詞】四維CT技術;肺部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298-01
近年來肺部腫瘤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對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并且若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將會對生命安全構成嚴重的不良威脅[1]。伴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臨床中多使用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方式治療該疾病[2]。然而通過相關的臨床報道可知,若出現“漏照”或“脫靶”現象,將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在圍治療期需要對患者進行良好的掃描,臨床中多使用主動呼吸控制(ABC)、四維CT技術(4D-CT)、自由呼吸狀態、目標追蹤等技術,然而通過臨床實踐證明,主動呼吸控制(ABC)、自由呼吸狀態、目標追蹤等技術的鮮果均欠佳[3]。本文將探討四維CT技術在肺部腫瘤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進展,以便能夠明確患者的治療效果情況,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
1 關于四維CT技術(4D-CT)的相關論述
4D-CT技術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先進的醫學影像檢測技術,能夠一次性的對全身各個臟器組織的代謝解剖結構信息進行檢查,從而能夠有效的明確機體臟器的病變情況,從而能夠為患者的治療爭取時間,目前多應用于診斷與指導治療腫瘤、心血管疾病與神經系統等疾病,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4]。對于腫瘤疾病而言,使用該種掃描檢測技術不僅能夠進行早期有效的診斷,同時還能夠明確腫瘤的良惡性及惡性病變程度,從而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指導[5]。
對于ABC-CT技術而言,其具有簡單且無須控制呼吸等特點,然而通過相關的臨床實踐證明,該種掃描技術未具有較高的準度,并且無法對患者實施連續性的治療計劃[6]。當使用4D-CT技術后,雖然其操作過程較為復雜,但無需使用呼吸控制,并且具有較高的精準度,能夠對患者在呼吸過程中腫瘤所呈現的運動方式進行精準的反映[7];除此之外,該種掃描技術能夠通過腫瘤運動變化情況提供連續性的治療計劃,患者具有較高的耐受性,因而較易被患者接受,獲得良好的掃描診斷結果[8]。
2 四維CT技術在肺部腫瘤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具體應用
伴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目前諸多醫院在肺部腫瘤患者的圍治療期使用四維CT技術對其進行掃描診斷,在肺部腫瘤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具體應用如下:
選擇德國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AS+型號的64排定位CT掃描儀,將AZ 733V型號的呼吸門控裝置放置于患者的腹部位置,以便能夠對患者的呼吸情況進行監測,待患者的呼吸恢復平穩后,利用后門控技術獲取呼吸曲線的10個相位。使患者保持平臥體位,將雙手放置于額部,將呼吸感應器放置于劍突至上腹部呼吸搏動最顯著位置,連接并啟動紅外線攝像頭探測熒光模塊的運動軌跡,同時將呼吸門控系統啟動,通過計算機轉化為呼吸運動信息,依據呼吸運動幅度對模塊位置進行適當調整,待滿意后進行掃描。掃描后通過CT機的4D軟件程序對CT數據組進行重建與分層處理,并將全部呼吸時相傳至Eclipse8.3 3D治療計劃系統進行圖像登記。在吸氣末CTO勾畫腫瘤靶區體積(GTV)與危及器官,之后選擇的MIM Vista 6.2進行形變配準自動勾畫其他時相影像GTV與危及器官,醫生檢查并修改自動勾畫與真實情況有誤差的地方,利用MIM Vista將4D-CT的10個時相序列進行時間加權的平均密度投影生成4D平均圖像,之后將10個時相序列與Mean IP-CT分別進行剛性骨配準,最后將10個時相序列的CTV疊加于Mean IP-CT生成ITV:對于4D—CT時相序列中的吸氣末CT0而言,由于使用呼吸控制技術,呼吸運動被默認為0,ITV均勻外擴5mm形成計劃靶區體積(PTV)。
3 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
通過查閱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近年來部分學者在該領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對部分學者的成果進行如下論述。
依據詹文明[9]等人的研究可知,作者選取40例自愿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肺部惡性腫瘤患者,分別開展主動呼吸控制(ABC)下常規CT掃描(ABC-CT)、4D-CT掃描,通過結果可知,4D-CT掃描的雙肺體積明顯較小,平均肺劑量、計劃靶區體積、腫瘤靶區體積明顯較大,定位時間與治療時間明顯縮短。依據楊露[10]等人的研究顯示,作者選取10例肺部腫瘤患者,分別行自由呼吸狀態下CT掃描,4D-CT及ABC狀態下CT掃描(ABC-CT),通過結果可知,相比于自由呼吸狀態下CT掃描,4D-CT掃描計劃的PTV、V5、V20、MLD與NTCP增減分別為-40.14%、-16.90%、-37.16%、-17.85%和-90.96%,差異顯著。再例如依據李金星[11]的研究可知,作者回顧性分析42例肺癌患者應用四維CT的放療技術治療的臨床資料,由結果可知,4D計劃CTV高于3D計劃,PTV小于3D計劃,肺V20、MLD低于3D計劃。
通過對上述學者的研究結果進行總結可知,對于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的肺部惡性腫瘤患者,采用四維CT的放療技術治療對于臨床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作用,提供良好的指導作用,具有較高的可行性,最終有效的提升射治療的療效。
4 結語
通過查閱相關的記錄聯合實地走訪得知,近年來肺部腫瘤的發生率不斷增加,將會對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在目前現有的治療水平條件下,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方式成為醫生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但通過臨床實踐證明,非自主性呼吸運動會將會對放射治療產生較大的不良影響,從而降低治療效果[12]。因此若想有效的解決上述不良情況,則需要對靶區進行有效的確定,以便能夠提高放射精準性。以往臨床中多使用主動呼吸控制(ABC)、自由呼吸狀態、目標追蹤等技術,但效果欠佳;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改進,四維CT技術逐漸成為臨床中的常用掃描技術,該技術能夠相對準確地對腫瘤運動范圍于空間位置的變化規律進行反映,不僅能夠顯著的降低呼吸運動偽影,同時還能夠確切地對呼吸周期內靶區空間運動變化規律于位移相關信息進行反映,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因常規CT定位時間短所致的漏照、脫靶現象的發生率,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最終使其遠離疾病困擾,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13]。
參考文獻
[1] 王濤,沈君姝,朱錫旭,etal.4D-CT在射波刀治療肺部腫瘤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3,34(8):67-68.
[2] 宋孟孟,王運來,黃祥,鞠忠建,戴相昆,吳青南.肺部腫瘤基于最大密度投影圖像和四維CT勾畫的內靶區差異性分析[J].中國醫學物理學雜志,2018,35(02):135-140.
[3] 曹遠東,孫新臣,張勝,etal.立體定向放療治療肺部腫瘤24例的近期療效[J].江蘇醫藥,2016,42(16):1828-1830.
[4] 王義海,潘廣鵬,陸艷榮,張瑾熔.基于四維CT的呼吸門控技術分析呼吸運動對肺部腫瘤的影響[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4,37(05):581-583.
[5] 邢曉汾,孟慧敏,崔桐,鄭旭亮,劉建庭.基于四維CT對呼吸運動中肺部腫瘤位移和體積變化的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5):1763-1765.
[6] 劉強,李楠,孫彬.4D-CT重建技術在肝癌精確放療定位的應用效果[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25(08):885-888.
[7] 王義海,阿合力·那斯肉拉,潘廣鵬,陸艷榮,張玉晶,吳恒,張瑾熔.四維CT呼吸門控技術聯合圖像引導放射治療在肺癌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4,43(30):3994-3996.
[8] 趙耀巍,張義,劉靜霞,孫麗敏,隨義.立體定向放射術治療肺部小腫瘤的可行性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04):533-534.
[9] 詹文明,邱小平.四維CT技術在肺部腫瘤患者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20):23-24.
[10] 楊露,張英杰,李光俊等.主動呼吸控制和四維CT技術在肺部腫瘤立體定向放射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6,36(9):667-671.
[11] 李金星.四維CT的放療技術在肺癌三維調強放射治療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5,39(05):541-542.
[12] 時飛躍,陳飛,林強,陳成,茹正興,韓晶晶,陳錦飛.四維CT技術在放療中的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4,35(07):114-115+141.
[13] 鞠瀟,周宗玫.四維CT在肺癌放療中的臨床應用現狀[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1,20(6):53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