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營營
【摘要】目的:分析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對產婦臨床分娩方式及產程時間的影響。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住院的200例產婦選取為本次研究的重點對象,采用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100例和觀察組100例。給予對照組產科常規評估法指導分娩,給予觀察組風險分級評分管理法進行分娩。比較分娩方式及產程時間。結果:管理后,觀察組的剖宮產率(28.00%)低于對照組(42.00%),順產產婦中第1、2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風險分級評分管理的實施,可以有效減少剖宮產的發生,縮短順產產程時間。
【關鍵詞】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分娩方式;產婦;產程時間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173-02
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的發展,剖宮產在安全性和技術性方面有了改善,但并發癥仍較多[1]。如何減少剖宮產的發生、提高選擇自然分娩的概率是目前產科工作的重點。本文通過分析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對產婦臨床分娩方式及產程時間的影響,選取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住院的200例產婦進行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住院的200例產婦,根據隨機抽簽法可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0-34歲,平均為(27.00±3.78)歲;孕周為37-41周,平均為(39.01±2.10)周;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2-36歲,平均為(27.25±3.82)歲;孕周為38-40周,平均為(39.73±2.02)周。比較2組的一般資料,發現P>0.05,具有臨床對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產科常規評估法,主要按照產婦情況和意愿選擇分娩方式‘觀察組——風險分級評分管理:
①創立管理標準: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標準,評估分娩風險程度,每項分值依次為1、2、3分,總分36分,分值越高表示風險程度越高。同時,根據評分結果為產婦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②醫護人員管理:組織產科醫護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預見和識別風險的能力及具有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成立管理小組,負責分娩評估;③分娩風險告知:將風險評估結果告知產婦及家屬,講解順產和剖宮產的利弊以及分娩期間存在的風險,消除顧慮,樹立分娩信心。
1.3統計學方法
在統計學(SPSS22.0版本)中測算計量資料[表達形式:均數±標準差;檢驗方式:t值]和計數資料[表達形式:n(%);檢驗方式:卡方值]。差異顯著,P<0.05。
2 結果
2.1比較剖宮產率
2.2比較順產產程時間
3 討論
隨著近年來醫療模式的改革,在院期間越來越重視患者的安全問題,臨床逐漸將風險管理應用在產科中。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屬于風險管理的一種新型模式,是根據數據評分管理風險程度,在分娩產婦中進行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可以得出評估分值,醫護人員再根據分值結果選擇分娩方式,降低了風險發生率,同時提高了產婦的認知。
自然分娩的產婦往往是重點管理觀察對象,一般此類產婦存在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心理因素是導致產婦進行自然分娩的關鍵所在。醫護人員的宣教和重點關注,可以讓產婦全面了解分娩方式,掌握順產和剖宮產的利弊,緩解不良心理,幫助產婦順利分娩[2]。從本文結果來看,觀察組的剖宮產率(28.00%)低于對照組(42.00%),P<0.05。說明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可以有效減少剖宮產的發生,應用價值較高。
產程時間的影響因素包括胎兒因素、精神因素、產力及產道等,若上述因素正常則可順利分娩,否則就是分娩困難。精神因素在近年分娩來的作用被逐漸重視,心理壓力大、自信心低的產婦疼痛的耐受力相對比較差,消耗體力大,子宮收縮容易乏力,導致產程緩慢甚至進展停滯[3]。本研究給予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后,并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可以提高產婦的分娩信心,減少精神因素的發生。結果顯示觀察組順產產婦中第1、2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風險分級評分管理可縮短順產產婦的產程時間,更加順利的進行自然分娩。
綜上所述,對產婦進行風險分級評分管理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僅降低剖宮產率,還縮短產程時間,值得普及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麗霞,陳海天,李珠玉,等.新產程標準管理下1089例自然分娩初產婦的產程特點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9,54(2):93-96.
[2] 程燏琦.產程早期體位干預對初產婦自我效能分娩控制感及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4(8):1166-1168.
[3] 張淑清,陳蔚瑜,李光儀,等.孕期體重管理聯合減痛法對妊娠結局與產程的影響[J].中國醫刊,2016,51(10):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