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對課堂教學起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形成性評價作為一種全面、多維的評估模式,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控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本文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為例,探討了形成性評價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旨在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英語寫作教學;應用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工作的評價,對師生的教與學起著直接的導向作用。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對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結果作出結論式評價,其結果對評價者本人的行為過程或自我改進無多大影響,因此不利于課堂教學。相反,形成性評價重視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方位的評價,能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進而有效地管理和調控教學過程。
1 形成性評價的概念及內涵
形成性評價最早由評價學專家斯克里芬(M.Scriven)于1967年提出,后被教育學家布魯姆(B.S.Bloom)應用于教學領域。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做出的評價。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有效地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同時,形成性評價也為教師提供反饋,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為教師隨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
2 寫作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的必要性
在英語聽、說、讀、寫、譯這五項基本技能中,寫作對學生來說是最有難度和最有挑戰性的一項,學生對寫作常常提不起興趣,產生畏難情緒。筆者認為這與傳統的終結性評價有一定關系,因為教師如何評估學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自信心和結果。從以往的英語寫作教學來看,教師和學生都關注的是能否完成寫作題目的要求,產出一篇完整的作文,而對寫作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關注不夠。這樣的評價指標單一而模糊,易使學生產生焦慮感和脅迫感。
此外,長期以來,學生的作文批改都由教師一人獨立完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學生拿到批改后的作文,并沒有積極主動地思考如何進一步修改文章。這種被動式的作文評估方式造成老師投入甚高,而學生收效甚微的局面,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由于學生人數眾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很難做到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的監控。因此,對寫作教學的評估,有必要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形成性評價,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幫助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寫作學習習慣,在不斷改進中看到自身的進步,使學生從被動的評價接受者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
3 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程進行之前,教師應告知學生本課程對學生的考查采取形成性評價,讓學生重視平常的寫作學習,認識到寫作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在評估中,可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評價、建立英語寫作學習檔案袋這幾種評價方式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參與意識。
3.1 學生自評
學生自評是英語寫作形成性評價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學生在完成初稿的寫作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對自己的習作進行自我評價。為了讓學生明確評價的要素和目標,教師可先制定一份具體的評價標準,其中涉及文章的內容、結構、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評價。學生首先要對標準形成清晰、具體的認識,明白一篇優秀作文的構成要素,然后再對照著標準進行自我評價,找出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要關注作文的改進之處,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隨后根據自評的結果,學生對初稿進行認真地修改。學生自評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對自己認真負責的態度。
3.2 生生互評
當學生完成自我評價并對自己的初稿進行修改后,可進入生生互評階段。教師根據班級人數將學生分為三到五人的討論小組,每一小組指定一位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各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依次對組員的作文進行評價。討論過程中,如有疑問,可尋求教師的幫助指導。組長要將組員的意見詳細記錄下來,并填寫反饋表。學生根據組員們的反饋對作文進行二次修改,然后將自評表、互評表及修改好的作文再交給老師進行評價。生生互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幫助學生集思廣益,在合作學習中發現和彌補不足。
3.3 教師評價
教師認真批閱學生交上來的作文和評價表,對學生整個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并將評語記錄在教師評價表上。教師在給學生反饋時盡量先給肯定部分,后給建設性意見,多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興趣和自信。教師隨后及時將反饋評價表發給學生,指導學生對作文進行最終的修改和完稿。應當注意的是,教師批閱完后在課上應進行講評,分析學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給出范文,讓學生借鑒范文中的精華,來完善作文中的不當之處。當學生完成最終稿的修改后,可以讓學生把作業拍照上傳到在線教學平臺如釘釘上,這樣全班同學之間可以在線相互觀摩,相互學習。教師評價是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之后的重要環節,是教師了解學生寫作情況、督促學生進步的有效方式,也為教師今后的寫作教學提供反饋。
3.4 建立英語寫作學習檔案袋
寫作學習檔案袋是指學生將寫作學習過程中的資料(每一次的習作及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表,反思日志等)保存在檔案袋中,用以記錄和展示學生在每一階段習作中的學習情況和取得的進步。建立了學習檔案袋后,學生可經常回顧每一次作文的寫作過程,總結反思自己寫作上的不足和進步,及時調整學習計劃和方法。對教師來說,學習檔案袋能直觀地反映學生在寫作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教師可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檔案袋,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的實施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對于已經習慣了終結性評價方式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向學生講清楚評價的具體內容、目標和要求,讓學生盡可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其他同學。同時,教師也應像學生一樣,建立自己的教學檔案夾,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自評,在不斷反思中調整和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
4 結語
總之,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遍遍地練習、修改和反思。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以及師生間的交流,能詳細地評價學生的寫作學習過程,起到督促學生及時反饋、改進、調控學習過程的作用。在每一階段合理地運用形成性評價,對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和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寫作學習方法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徐芳.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形成性評估體系應用探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21(05):70-73.
[2]袁春,李穎.形成性評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18):132-133.
[3]王婷.形成性評估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7,34(01):70-72.
作者簡介
張莉(1993-),女,漢族,山西運城市人,助教,文學碩士,西安醫學院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