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剛
摘 要: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不僅僅是對學生課程體系有了一定的優化,對于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中,高校教學督導制度在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效果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學校的教學督導小組通過持續跟蹤新進教師聽課,不斷挖掘有效信息,加強了對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的指導。
關鍵詞:高校教學督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
我國高校教學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而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對教學質量影響較大的因素。所以說,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就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其中,高校教學督導制度在幫助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改善教學效果等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1 教學督導的方式
學校開展教學督導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規的方式就是隨堂聽課,通過這種方式,學校能夠基本了解教師在課上的教學狀態和學生的互動情況,對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能夠做到實時分析,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參考。為了進行針對性的指導,有以下幾個優化措施:
1)加強教師跟蹤聽課。青年教師和老年教師相比,其優勢和劣勢都十分明顯,青年教師整體學歷都很高,但是缺乏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往往得不到良好解決,課堂教學的效果不好,并且還容易緊張。在初次授課的時候,僅憑一節課是不能夠讓學校充分了解到教師教學水平的。教學督導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有計劃的跟蹤聽課,制定相應的規劃。在授課期內,每個學期都可以安排至少1次的聽課活動。針對聽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學督導們可以在課后對青年教師提出來,找出能夠改進的地方。并且,還可以通過不斷回訪聽課,對青年教師的改進狀況進行跟蹤監督,和青年教師進行及時的交流,幫助其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其教學能力。
2)持續關注學風動態。教學督導小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分績點情況,不斷挖掘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存在問題的教師和課程信息進行充分的調查和分析,并且還可以協同相關的教學單位對授課教師進行評估。如果該課程的學生出現了連續幾個學期學分績點都很低的情況,說明和任課教師還是有一定關系的。比如說,在課堂上,如果任課教師對于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引導和管理,放縱學生,或者部分青年教師對于教學內容不夠熟悉,沒有獨立的教學方法,對于教學內容沒有系統化的認識,自身的知識貯備不夠完善,照本宣科,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導致一步步喪失掉對學習的熱情等,這些都是學生學分績點不高的原因。針對這些問題,學校的教學督導小組應該及時聯系任課教師,幫助任課教師想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提出整改的思路,并且學校還應該對任課教師進行持續的跟蹤聽課。不僅僅能夠幫助任課教師提升其教學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3)建立學生信息員管理制度,加強教學工作信息反饋。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信息反饋,就必須要發動學生參與教學管理、教學檢查和自我管理,要對課堂情況有實時的掌握,要及時了解到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校可以根據這方面來建立相關的學生信息員管理制度。學生信息員在課堂上能夠學到知識,并且還能夠收集一些關于教學的信息。教學督導小組,可以通過學生信息員制度,不斷收到學生對于教師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反饋,幫助教師不斷提升其教學能力,能夠讓教師更好地發現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這種信息反饋系統的建立,能夠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并且能夠督促教師進行教育形式的改革,這樣能夠保證雙方共同進步。
2 科學合理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根據學校對人才培養的計劃和目標,來對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實時的反饋與評估。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制度能夠讓教師及時的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幫助教師尋找改進的方法,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說,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督導小組應該針對高校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解決這些問題的角度出發,嚴格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在制定標準的過程當中,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根據不同課程的不同特點,結合在聽課過程中的經驗,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教學督導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根據課程的不同類別來進行課程的評價,首先可以把課程分層三類:理論課、實踐課、體育課。根據不同的課程類型可以設置出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能夠幫助教學督導在跟蹤聽課的過程中,根據標準體系對青年教師實現更好的評價,幫助教學督導小組更充分的了解教學的狀況和對教學關鍵環節的把握。
美國學者Reba M.Burnham說過:“在觀察學習過程并充分考慮學習者的主觀感受之前斷定一堂課的好壞,這種評價可能是無效的。”所以說,教學督導小組還應該在課后和學生進行交流,并且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教學內容的設定來對學生進行提問,根據學生的反饋來評價青年教師是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了教學內容的設定,根據課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項條款,針對性的、客觀的填寫“評價意見和建議”,并且把聽課的結果及時反饋給青年教師,幫助青年教師發現其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其提升教學能力提供依據。
3 教學督導評分結果及分析
本文選取了兩個學期的跟蹤聽課數據,一共有522名青年教師被聽課,從這522名教師中篩選出兩個學期都被連續聽課的100多名青年教師,對這兩次聽課結果的成績進行了量化,通過使用概率密度函數對量化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對比(圖1)。經過對這些聽課結果的分析之后,教師得到9-9.5分的概率增加為59.4%,相比于第一個學期上漲了14%,同時,低分的概率也大大減少,整個統計樣本的結果顯得更加集中。
根據圖2顯示的結果,經過系統的督促和引導之后,有49.28%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因為在教學督導的過程中是隨機聽課,所以數據具有真實性,能夠反映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在課后,教學督導能夠及時的詢問學生對于本節課的感受和意見,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對于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反饋和對知識的接受情況。同時,教學督導還可以把自己對教師的授課情況和學生的反饋進行結合,指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肢體語言的應用、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以及和學生的互動程度是否達到了理想的預期等。
通過表格可以看出,大約有14.49%的教師在兩個學期的兩次課堂教學評價成績中,基本沒有差別。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教師在這兩次授課過程中的表現都十分良好。
大約有36.23%的教師授課成績出現了下降的情況。主要原因有這幾個方面:首先,可能是兩次授課的教學內容不同;其次是兩次教學督導小組不同,在對教師能力和課堂狀況的評判標準上存在一定差別;又或者是教師存在著短時間內無法改正的習慣,比如普通話不標準等。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數據統計和對現實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學督導對于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一定的推動作用。高校教學督導應該不斷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不斷創新的模式來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保證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讓高校成為為社會不斷輸送人才的搖籃。
參考文獻
[1]馬艷玲,吳四九,覃秋敏.教學督導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影響的探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2):23-24.
[2]范華鳳.論地方高校“分類督導”的實施策略及保障——兼論“分類督導”對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作用[J].保山學院學報,2018,37(06):36-41.
[3]田田.高校教學督導對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研究[D].廣西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