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生建設與社會服務體系的完善一直都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目標,而社會養老問題的改善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本文中,將從構建新型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意義出發,來探討應采取哪些措施對其進行完善與調整,從而使其能夠發揮康復優勢,主動服務社區養老。
【關鍵詞】醫療康復;社區養老;服務戰略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71-01
引言: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深,社會養老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重點問題。而通過構建起醫療、康復與養老等內容相結合的新型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可實現對社區養老服務效率與質量的進一步提升,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幸福。
1 構建新型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的意義
如今我國的人口發展出現了老齡化趨勢,高齡老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數量也處于一個持續增長的狀態當中,導致了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而且由于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日漸衰退,慢性疾病也逐漸增多,并且如今社會發展迅速,很多家庭中的青壯年需要承擔繁忙的工作,缺乏照顧老人的精力。為此,便需要社會承擔起為老人提供醫療康復、生活照料等一系列養老服務,并通過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養老機構、社區服務機構的調動。結合對優質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協調分配,構建起醫養護一體化的新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多元化與完善的服務模式,發揮康復優勢,主動服務于社區養老。從而有效解決老人的慢病康復與養老問題,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與幸福。
2 發揮康復優勢,主動服務社區養老的戰略措施
2.1 整合資源
為了使社區養老服務能夠實現醫養結合,就要確保在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中,與其相關的各個主體部門能夠實現相互之間的緊密與協調配合,從而構建起相應的社會養老服務工作委員會,并通過對社會中各方力量的引導與應用,對服務體系進行完善。在此過過程中,首先應引導社會機構以及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參與到醫療康復體系的建設過程當中,確保醫養結合的新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醫療與康復服務。其次,要對與其相關的各項制度進行完善,同時對提供服務的機構或是企業的職責、服務范圍等內容進行明確,從而保障被服務者的權益,并將制度規章的完善細化到社區各個活動的具體實施流程當中。最后,則是要對優惠政策進行完善,對參與社區醫養服務體系建設的企業與衛生機構,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使其參與積極性得到保障,并且也要鼓勵與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加入到社區醫養服務體系的建設當中,從而使服務體系更加完善,服務的效果也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1]。
2.2 拓寬服務
在建設新型社區養老服務模式時,應對其服務范圍進行不斷的拓展,從而使其可以滿足老年人在不同層次上的醫療、康復與養老需求。在實際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也可以發現,處于高齡、慢性疾病、術后康復、失能、失智等不同狀態的老年群體,往往需要的醫療養護服務也不同。而為了實現對服務范圍以及服務層次的拓寬與加深,就要明確不同患病程度、康復情況、健康狀態的老人所需要的具體的服務內容。而在此過程中,政府的指導作用能否得到有效的發揮也變得十分重要,其要對企業以及醫療機構、養護機構的服務職責進行明確,并通過一系列的優化與調整措施,使不同層次老年人的醫療養護需求可以得到滿足,從而實現對醫療養護服務工作的有效拓寬,實現對社區醫養結合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
2.3 優化項目
想要令醫養結合的社區服務能夠滿足老年人養老過程中的多樣需求,社區在安排醫療養護項目的過程中,也要結合社區內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來進行對應項目的安排,從而發揮醫養結合模式下社區養老服務的康復優勢,使其產生的社會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此,社區在提供醫療就診、康復護理、健康檔案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指導等具體的服務內容時,要結合老年人的需求引入更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與治療儀器,以解決老年人群體中語言障礙、認知障礙等多種問題。同時,為了保障社區養老服務中的醫養服務質量,也要確保服務團隊的專業能力能夠滿足實際需求。以某市為例,其為了實現對社會醫養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的提升,而由社區以及衛生部門帶頭組織了社區醫養服務課程。同時,結合職業定位以及對從業人員待遇水平的提升,使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與服務積極性均得到了提升。
2.4 調整方式
對于醫養結合的新型社區養老服務模式來說,為了使其自身能夠發揮康復優勢,主動服務社區養老,就要對其提供服務的方式進行調整,并使其更具有針對性。其中入住型服務方式在社區提供醫養服務的過程中,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模式,其一般分為長期入住與短期入住等方式。主要針對的是家庭經濟收入余存較高,長期無人照料或身體狀況不佳需要專業醫療養護人員進行照顧的老人進行長期入住服務,并且可以對子女出差短期內部無人照料的老人提供短期入住服務[2]。但入住型服務模式的費用往往相對較高使得部分老年人家庭不會選擇此種模式。為此,社區需要根據當前社區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在調整價格同時,提供多樣化的醫養結合服務內容與方式,從而讓更多老年人可以享受到醫養結合服務。以某市社區為例,其在調整醫養服務模式的過程中,更注重于加強對失能、半失能、高齡老年人和病愈后康復的老年人提供日間與居家照顧,并在醫療、康復等方面上增加了更多的服務內容,從而使社區醫養結合的服務品質得到了有效提升。
3 結論:
綜上所述,構建起醫養結合的新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能夠使其提供的醫療與養老服務質量同時得到優化。而為使其能夠發揮康復優勢,主動服務社區養老,就要通過采取整合資源、拓寬服務、優化項目、調整方式等措施,使其整體的服務品質得到保障,并實現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 陳鑫圓,孔國保,馬凱,等.社區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 (02):168-170.
[2] 王剛軍,李曉紅,王伯超.新時代社區體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的構建[J].醫學爭鳴,2019,10(06):9 -14.
作者簡介:
蔡麗利(1996-),女,漢,四川廣安,本科,康復治療師;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康復治療技術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