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針對尿流動力學檢查在前列腺增生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研究。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8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根據尿流動力學檢查結果分析BPH患者下尿路癥狀(LUTS)病因,并為BPH患者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比較BPH患者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參數變化及生活質量。結果:83例研究對象中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73例,疑似BOO患者3例,無BOO患者7例,臨床治療方法中10例患者采用藥物保守治療,65例采用TURP術治療,8例采用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治療。患者治療后IPSS評分、PVR、VMCC、BC及BOOI等尿流動力學參數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尿流動力學檢查能鑒別診斷BPH患者發生LUTS的具體病因,為臨床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并能作為臨床療效最為直觀、準確和量化的評價指標。
【關鍵詞】前列腺增生;尿流動力學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76-01
引言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一種常見疾病,其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60歲男性發病率約50%,而80歲以上的男性其發病率則高達83%。尿流動力學檢查是臨床利用流體力學、電生理學來分析患者貯尿和排尿過程的一種功能性檢查方法。它為前列腺增生的診斷、治療及療效評估提供了可靠的客觀證據,近年來已經成為泌尿專科的常規檢查項目。然而,尿流動力學作為一項侵入性檢查,檢查過程中患者會有疼痛不適感,且易產生血尿、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等并發癥,加上患者缺乏必要的醫學知識,對該檢查常常焦慮恐懼,不能很好地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嚴重影響了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護理人員的提示與引導在檢查過程及結果得出的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對行尿流動力學檢查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給予優質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在53~78歲之間,平均年齡60.5±2.7歲,根據直腸指診、B超檢查及血清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結果,83例患者均被診斷為良性前列腺增生,臨床均表現為尿頻、尿不盡、尿急、夜尿增多及排尿困難等下尿路癥狀,病程在3~12年之間,平均病程8.1±1.4年,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PSS)評分在1~7分之間者25例,8~18分之間者42例,18~35分之間者16例,平均得分26.5±2.7分,B超檢查顯示前列腺體積在16.4~65.7ml之間,平均體積為39.5±3.4ml;83例患者均未見其他嚴重疾病,或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
1.2方法
治療方法選擇中的應用前列腺增生有以下三種治療方法:觀察等待、藥物治療、手術和微創治療。尿流動力學檢查可以明確下尿路癥狀的原因,對于治療方法的選擇是有重要意義的。5α-還原酶抑制劑可縮小前列腺體積進而改善下尿路癥狀。α-受體阻滯劑通過松弛平滑肌達到緩解膀胱出口動力性梗阻的作用。M受體拮抗劑通過緩解逼尿肌過度收縮從而改善儲尿期癥狀。而手術治療則是通過切除部分前列腺解除膀胱出口梗阻進而改善下尿路癥狀的。尿流動力學可以明確是由膀胱出口梗阻或逼尿肌病變引起的癥狀,抑或二者皆存在。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針對逼尿肌收縮乏力合并膀胱出口梗阻者,認為在逼尿肌反射亢進的功能代償期及時解除梗阻,術后逼尿肌功能恢復快而且并發癥少,對失代償的低順應與高順應膀胱者,應先行膀胱造瘺術以改善逼尿肌與腎功能,行擇期手術。認為單純因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引起逼尿肌無力的患者經徹底解除膀胱出口梗阻后,逼尿肌功能經適當藥物治療及功能訓練后會逐漸恢復,臨床癥狀逐漸好轉,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報道22例逼尿肌功能障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尿流動力學隨訪10年仍未發現逼尿肌功能恢復,提示逼尿肌收縮減弱還與患者自身潛在神經系統疾病及逼尿肌老化有關。對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膀胱功能恢復欠佳的患者進行了分析,發現腺體切除不徹底或術后出現尿道狹窄、膀胱頸攣縮,造成了膀胱出口梗阻持續存在,因而影響了膀胱功能恢復。年齡在80歲以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收縮功能無力狀況的恢復可能性小,建議慎選手術因此,對于合并逼尿肌收縮乏力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手術治療需慎重,排除神經病變、逼尿肌老化等因素后行手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的可能性較高,但逼尿肌收縮乏力絕非前列腺增生手術治療的禁忌癥。
2 結果
2.1 BPH患者病因及治療方法分析
根據尿流動力學檢查結果分析,83例研究對象中BOO患者73例,占比為87.9%(73/83),疑似BOO患者3例,占比為3.6%(3/83),無BOO患者7例,占比為8.5%(7/83),BOO合并其他動力異常患者26例,占比為31.3%(26/83),其中合并不穩定性膀胱4例,合并低順應性膀胱7例,合并逼尿肌收縮乏力9例,合并DESD者3例,合并以上2項異常者3例;根據病因分析結果,臨床治療方法中10例患者采用藥物保守治療,65例采用TURP術治療,8例采用恥骨上經膀胱前列腺摘除術治療。
2.2治療前后尿流動力學檢查指標及IPSS評分比較
患者治療后IPSS評分、PVR、VMCC、BC及BOOI等尿流動力學參數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前列腺增生癥(BPH)是老年男性常見疾病之一,患者早期逼尿肌增生肥大,但收縮力正常;中期逼尿肌增生肥大,收縮力最強。在這兩個時期中,逼尿肌興奮性增高,可產生不穩定膀胱,引起逼尿肌收縮亢進、痙攣。晚期膀胱逼尿肌發生退行性改變及纖維化,收縮力下降,膀胱的順應性也發生一系列變化。如慢性梗阻中晚期,由于膀胱壁纖維化及逼尿肌增生、肥大,膀胱壁僵硬,擴張能力下降,順應性降低,臨床癥狀加重,除下尿路梗阻因素外,逼尿肌不穩、無力可導致BPH患者尿頻、尿急、尿潴留癥狀進一步加重。臨床證實,逼尿肌功能改變是BPH手術療效不滿意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1] 梁月有,曹明欣,戴宇平,等.尿動力學參數多元分析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診斷價值[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6,12(9):?818-821.
[2] 張玉海主編.膀胱排尿功能障礙[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