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濤 譚秋培 熊莉
【中圖分類號】R8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5-0284-01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已經在各大醫院廣泛使用,儀器法不僅提高了血細胞計數的速度,也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和精密度。但由于血液分析儀方法本身的局限性,當標本中出現大血小板時,儀器鞘流阻抗法會受到干擾,從而導致血小板計數結果假性偏低[1]。因此檢驗人員對血小板減少的標本應予以重視,確保檢驗結果準確可靠。現將我院1例因大血小板致血小板計數假性降低的分析報道如下。
1 病例簡介
患者吳XX,女,18歲。因多囊卵巢綜合征來我院就診,血常規結果WBC:6.37×109/L ,HGB:118g/L,RBC:3.90×1012/L,PLT 51×109/L,患者臨床無出血傾向,無皮膚紫癜,肝、腎功能檢測結果正常。
2 處理過程與方法
用EDTA-K2抗凝管抽取患者靜脈血2ml,于邁瑞BC-6800血液分析儀上用鞘流阻抗通道(PLT-I)與網織紅細胞檢測通道(PLT-O)兩通道分別進行血小板計數,并進行外周血涂片染色(瑞氏染色)閱全片,根據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技術[2]中的估算方法對血小板數量進行估算;進一步根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規定目視計數法[3],對血小板數量進行四次計數取其均值。
3 結果
經檢測分析,邁瑞BC-6800血液分析儀鞘流阻抗通道(PLT-I)血小板檢測結果為51×109/L,大血小板35×109/L,大血小板比率68.4%;網織紅細胞檢測通道(PLT-O)血小板檢測結果為 89×109/L,雙通道檢測時儀器均報警提示存在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直方圖異常、結果不可靠;外周血涂片染色法于鏡下血小板均勻分布,未見聚集,明顯可見大血小板,根據外周血涂片估算法:血小板數(×109/L)=一個油鏡視野中血小板平均個數×15×109/L[2],通過計算得出血小板數為105×109/L,可作為參考結果;目視計數法鏡下鏡檢未見血小板聚集成團,可見大血小板,四次計數結果分別為114×109/L,109×109/L,111×109/L,106×109/L,計算均值為110×109/L。從以上結果得出,這起血小板計數減少是由大血小板引起的血小板假性減少,最終以目視法110×109/L作為結果。
4 討論
血小板計數作為臨床常規檢驗項目之一,準確計數血小板對臨床診療有重要意義。而血小板計數易受到,抗凝劑,采血不當,標本檢測時間,標本檢測溫度,藥物,病人本身原因及儀器檢測方法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響[4],而造成血小板計數的假性降低或增高。
邁瑞BC-6800血液分析儀鞘流阻抗通道(PLT-I)的檢測原理是通過脈沖電壓幅度檢測一定體積范圍內顆粒通過檢測小孔產生的脈沖數來計數血小板數量,這種方法為常用方法,速度快、重復性好、成本低,但不能辨別血小板形態,存在局限性;網織紅細胞檢測通道(PLT-O)是采用核酸熒光染色原理,對血小板進行計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小板的辨別能力,增加了血小板計數的可靠性。
外周血涂片經瑞士染色后可直觀的判斷血小板的形態及分布情況,為標本狀態提供判斷依據,也可根據血涂片估算法的結果為儀器法血小板計數提供參考依據。
血小板目視計數法可對血小板直接進行計數亦可簡單辨別血小板形態。血小板目視計數法雖干擾因素較多但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參考方法[5],目視計數法結果可作為儀器結果復核的金標準。
綜上所述,在平時工作中,檢驗人員需熟知血小板檢測方法、原理及影響因素,認真分析每個血小板降低的標本,及時用多種方法對可疑標本進行復檢,保證血小板計數的準確性,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數據,以免造成醫患糾紛及患者不必要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楊學敏,李光迪.未成熟血小板比率、平均血小板體積與血小板計數方法比較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7):867-868.
[2] 王霄霞.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98.
[3]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136-137.
[4] 魯美茹,蘭雅嫻.由血小板假性減少引發的思考[J].當代醫學2011,17(26):22-23.
[5] World Healh Organization.WHO-LAB-88 Recommend methods for the visual determination of white cell and platelet count[S].Geneva,Switzerland:WHO,1988.